乾隆朝入駐紫光閣的八位漢族將官


于敏中,江蘇金壇人。於乾隆三十八年,晉升為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首席軍機大臣。乾隆四十一年,于敏中因平定大小金川之亂有功,乾隆帝下詔嘉獎,還給於敏中賞戴雙眼花翎,賜穿黃馬褂,並圖其像於紫光閣。

董誥,浙江富陽人。工部尚書董邦達長子,與其父有“大、小董”之稱。董誥歷任禮、工、戶、吏、刑各部侍郎,《四庫全書》副總裁,充武英殿總裁,官至文華殿大學士。乾隆四十四年,任軍機大臣,旋任戶部尚書,兩次圖形紫光閣。

李侍堯,漢軍鑲黃旗人,乾隆朝戶部尚書李元亮之子,累遷至正藍旗漢軍副都統,工部侍郎。乾隆二十一年,被授為擢戶部侍郎、兩廣總督,加太子太保。因出征臺灣有功,得以入列“紫光閣平臺灣二十功臣”。

孫士毅,浙江仁和人,乾隆進士,原為文官,歷任內閣中書、山東布政使、廣西巡撫,旋署兩廣總督。乾隆五十二年設防潮州,阻防林爽文起義軍進入廣東,後封一等謀勇公,授兵部尚書、軍機大臣。乾隆五十六年授四川總督,保證了平定西藏廓爾喀之役的糧餉供應。後又率軍鎮壓苗民起義和白蓮教起義,以功圖形入駐紫光閣。

王傑,陝西韓城人。清朝狀元、名臣,有清代陝西第一名臣之稱呼。乾隆三十九年任刑部侍郎後又轉調吏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出任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乾隆五十二年,又出任東閣大學士,掌管禮部,臺灣、廓爾喀先後平定,兩次圖形紫光閣,加封太子太保。


馬彪,甘肅西寧人。以行伍從軍,累遷至四川川北鎮總兵。赴金川平其戰事,以功圖形入紫光閣,列前五十功臣。移湖廣提督。卒,贈太子太保,諡“勤襄”,予雲騎尉世職。

梁朝桂,寧夏中寧廣武人清朝將領。乾隆三十六年開始,先後參與四川大小金川戰事,平定後,在敘功論獎中,被列為五十功臣之一,並畫像陳列於皇宮紫光閣中。乾隆五十一年,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賞賜雙眼花翎、黃馬褂,賜“奮勇巴圖魯”名號,升任福建陸路提督,後來任廣西、湖廣提督等職。

豆斌,寧夏固原市人,清朝將領。雍正年間,從徵準噶爾。乾隆初,授以提督銜領湖北宜昌鎮總兵,後歷任甘肅、安西提督,討伐準噶爾叛亂。在安西提督任上隨兆惠大軍平回部叛亂,因功圖形入駐紫光閣,授予騎都尉兼雲騎尉世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