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提供面向未來的教育》-在王人平老師粉絲群的分享

王人平老師:

大家好,今晚我邀請了國內資深的素質教育專家、杭州堅果部落的CEO 張兆博先生,分享的主題是面向未來的素質教育。張兆博在微博上的名字叫葫蘆大師傅。

張兆博:

我先做一個簡要的自我介紹

我是山東人,2002年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是青島農業大學的大學老師,之後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十一年,做了六年的浙江省總經理,主要是為長三角著名的企業和企業家做企業培訓。

這是我在做青少年教育工作之前主要的工作履歷。

從2014年開始,中國特別強調創業創新的年代,我是山東人我家那邊本來沒有創業的氛圍,在杭州待的時間長了,杭州有濃厚的創業氛圍,我也難以免俗,另外,內心也有這個衝動。

因此,我的職業角色有這麼幾個:

1,做了很多年企業的顧問和企業家的教練,算是顧問和老師。

2,企業的高管,打工。

3,自己創業,現在是小老闆(兩家企業,一個做企業培訓,另外一個做青少年教育,有兩輪融資)。

這三個視角讓我不斷考慮:

人和人到底有什麼樣的不同,是什麼讓人和人變得不同?

我們的時代需要什麼樣的人,我們應該怎麼樣培養孩子,讓他們適應變化的時代?

我個人情況以及和王老師的關係:

我有兩個孩子,老大五年級,老二3歲。我和人平認識多年,是非常好的朋友,也經常見面(也喝酒,我還喝醉過哈哈)。在成年後工作多年還能成為好朋友,一定是在價值觀和事業人生的追求是一致的。我們對教育觀念的很多是一致的,我們的產品深受王老師思想的影響,舉幾個例子,我們非常重視:

1, 重視親子關係、親子陪伴,強調男性在家庭教育中的參與。

2, 推崇讓孩子多通過直接體驗去學習,比如親近自然、走出戶外。

3, 重視孩子行為表現背後的原因,比如學習成績的別後是學習習慣、學習動機、學習方法等等;

4,強調 父母本人的學習成長,包含父母的生活要精彩,要先想自己怎麼過的開心快樂,不要過度焦慮教育問題。

分享一、優秀者的共同點


我從04年開始做企業培訓,客戶包含長三角尤其是浙江省絕大多數著名企業和很多企業家,也給著名公司的ceo做過一對一的教練,從這些角度講,我對這個時代的成功者特點有一定的認識。

大多數我認可的成功的企業家特點:

1, 是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標的人。

2, 內驅力強。

--王老師也講過,自驅力很重要,我們要避免或者減少用外在獎勵或者懲罰去驅動別人,讓孩子有內驅力。

3, 有利他的心理和價值觀。

4, 創新能力,有和別人不一樣的眼光和視角。

5, 持續的行動力和耐挫力。

另外還有兩個:

6,最近這些年越來越多的成功者有 較高學歷背景,有中西方學歷背景。不像早些年草根很多

還有,不少人事業成功,但 壓力大、生活滿意度不高,幸福感和事業成功的高度不成正比。


這裡比較特別的是:

1)理想、利他,好像這些年我們。這些年來我們生活壓力大,變得越來越現實,理想似乎離我們很hi都羞於談理想;都為了自己,好像談利他很虛偽。

2)我舉個例子說明內驅力和行動力,有一年和國內某支付巨頭的當時的CEO,組織了一次戶外培訓,爬山,我們設計了一個環節,爬山最難的時候,不允許大家說話--無論是為了釋放壓力還是加油打氣。這個隊伍中有現在阿里系的多位負責人等。

走完這一段,我問大家,最累的時候在想什麼,你是靠什麼堅持下來的?

當時的CEO說:“我想的很少,對我來說,一件事情一旦開始,就結束了”

我讓他解釋一下什麼意思,她說:就像我正在做的一些重要決定,在做決定前我會反覆思考,也可能會猶豫,但是一旦開始,我就把所有精力放在當下做的事情上,不會再花時間在對未來的期待對過去的反思等事情上。剛才我走路,我就把注意力都放在每一步路上。我大腦既不是空的,也沒有想太多。

王老師的微信簽名是“此時、此生、此地”。

也是同樣的意思,關注當下、越關注現在做的事情,越聚焦現在做的事情,越有行動力,越有把握感、充實感,離目標就越近。

王人平老師補充:凡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延到將來;凡此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凡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諉給別人,這是朱光潛說的。

3)關於自驅力:

前段時間有件事情比較火,南京、杭州、上海小升初公民統招的事情。

杭州最好的初中是民辦,以往的經驗,想到民辦小學要四年級以後成績全優,這是基本門檻,現在是抽籤,很明顯孩子的學習的壓力就少一些了。

有一天,家長會老師給家長孩子講,根據現在的情況1,小升初的壓力會小 2,語文在高考的分量(哈哈,已經談高考了,當然,的確是這樣的)會更重。

我和女兒說,就像爸爸在做生意,我要把生意做好,做到我滿意,這是我的追求,沒有人要求我。你現在在讀書,在你有潛力和能力的前提下,儘量把知識學得更多、更好,一個人把自己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幹到最好,是我們對自自己的要求,不只是為了升學。

另外,說到語文,我是文科生,我的語文是非常好得,高中時,我在全縣全市經常考第一,但在當代中國教育中,科學的素養和科學的眼光、科學意識培養是非常少的,所以如果你有餘力我希望你把數學和科學,未來就是物理化學等學好,這個非常重要。

以上兩個內容,是想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東西單純是為了自己,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不是為了父母,也不僅僅是為了升學。


分享二、優秀領導者的素質

當代領導力研究的兩位大咖詹姆斯庫澤斯,巴里波斯納兩位(合著有《領導力》一書)有個研究,他們去調研員工、下屬、追隨者,問大家:你們喜歡什麼樣的人,願意追隨什麼樣的人?

注:

1)領導力是一種影響力,和職位、管理崗位沒有必然聯繫。領導力是激勵他人自願追隨模仿,如果是在一個組織中,就是在影響下自願做出卓越貢獻的能力。

2)家長對孩子 很多時候要用領導力,而不是管理---管理是定目標、定計劃、監督執行這幾個。領導是 激發動機(願景)、改善關係、引領變革(做出改變)等。

他們給了這樣一些選項作參考:

成熟 關心別人 勇敢 有雄心

想象力 果斷 合作 可靠 坦率

氣量大 公平 聰明 有激情 有能力

前瞻性 正直 忠誠 自制力 獨立 值得信任

坦誠 有自知之明 成熟 穩重 主動 有魅力

樂觀 幽默 同情心 熱情 能承受壓力 能激發別人

最終 大多數人選出來的是:真誠、有能力、有前瞻性、有激情(能激發別人)

大家可以對比,反思一下,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不是有利於把孩子培養成這樣的人?


分享三、怎麼看待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

1.什麼是素質教育,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1985年5月,鄧小平在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上說,中國國力的強弱和經濟發展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會議之後,教育部分逐漸落實“素質教育“這四個字。

(中共中央於1994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基礎教育必須從‘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當初提的素質教育包含:

思想道德品質

科學文化素質

能力發展(創造力、學習能力)

基於個體差異的個性發展

身體健康和勞動素質

心理健康

審美素質

通過這個標準可以看出原本的素質教育,它是包含科學文化素質的。理論上來講,有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考試考得好是重要的素質,和素質教育本來不應該對立。

2.我們不要把簡單的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對立起來。

好的成績是不是代表好的素質,很多時候是的,舉例:

很多五百強,招聘員工要求本科研究生博士都是985,211,你如果本科是普通,研究生是985,可能進不了初試。這是不是歧視或者不科學呢?這麼做它背後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假設,有兩點,

1,一個人持續在學校裡表現優異,這是一種能力,這種假設在大數據中是成立的。

2,對大企業來說,招聘量很大,他們要找到一個簡單快速的篩選方法。

在實際工作中,一個人在A和B崗位是優秀,在C崗位也不會太差。因為優秀是一種習慣、一種素養、一種持續的素質。

3.優秀是一種習慣、一種素養、一種持續的素質。

八卦一下,很多人好奇王老師在教育方面非常有影響力,很多人好奇王老師為什麼會成為教育專家?

王老師是中國最早一批的互聯網從業者,後來創業,在創業上也有不錯的成績。

他每年讀大量的書,不僅僅是教育,很多是歷史、哲學、文學,他 常年四點起床,在每一個領域都全力的投入。(倒不是鼓勵每個人都要4點起床啊)

從這些可以看出,他能做在教育研究上做出成績不是偶然的,是他長期優秀的行為習慣的必然結果。

4.中國孩子的知識水平怎麼樣?

中國孩子總體缺乏的不是知識本身,全球歐洲經濟合作組織PISA,這個素養評價中拿上海、杭州、圳等地學生和歐美的教育比,中國的孩子學識素養是全球第一。

這個結論告訴我們,在中國絕大多數城市孩子,在全世界範圍內比同年齡段的孩子知識水平都是優秀的。如果現在轉學去歐美,絕大多數孩子的成績是領先的?中國的孩子的知識總量是不缺的,那缺什麼呢?

a 知識背後缺少人文關懷的支撐,缺少價值觀、人文

b 知識是信息的堆砌,缺乏邏輯、思辨

5.那既然不缺知識,為什麼後期慢慢表現沒有這麼好了呢?

1) 缺乏內在動力、興趣,沒有內驅力(比如考上大學後再也不想學習了,是為了考試學的嘛,現在考上了,或是為了父母學的嘛,現在父母不在身邊逼著了)。

2)缺乏實踐和動手的機會,創新能力差(書呆子)。

6.如何看待成績?

1)成績是個結果,天賦+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時間+用功程度==成績。

比如天賦,的確在孩子成績上佔很大一部分。(這個我們暫且不說)

而我們關注的點,倒著關注,重點都關注時間用功程度,然後方法,然後動機吧。

2)按照這個順序,我們需要先關注親子關係、關注孩子身心健康,尤其是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培養孩子的學習動機。

前幾天和一個做心理醫生的朋友交流,他告訴我他現在的諮詢者大多是孩子在初中階段的家庭,比如孩子忽然不去上學,厭學。這個朋友的輔導方法是要求父母需要學習、諮詢,但是大多數的父母覺得只需要孩子在這裡輔導就行,覺得自己沒有問題。

(有很多父母說孩子突然有問題了,突然不上學了,其實不是,是父母沒有意識到,父母把關注點都放在孩子成績、吃穿上,沒有關注孩子細微的情緒變化,其實很多之前有跡象,比如說 我不想上學了,上學好累,父母可能沒注意,或者說累什麼累,誰不累啊,堅持,就這麼過去了,忽視了孩子的需求)

3)如果親子關係沒有問題,那成績就是學習方法和學習動機的問題了。

具體關於方法和動機前幾天王老師講過,建議大家去看那個內容,我覺得講的很清楚實用。

4)如果孩子的成績不錯。我們就需要注意孩子的實踐和動手能力,耐挫力等品質。

請特別注意:學習成績是一個孩子身心健康、自律、性格開朗、動手能力、學習習慣的結果,要先看原因,後看結果,不要只盯著結果看


分享四、最後我說幾個點

1, 教育就是如何對待人,如何與孩子相處這個過程本身,教育不是言傳,甚至都不是“身教”---故意示範給孩子。我們是怎麼過日子的,怎麼過每一天的,這就是教育,也就是王老師常強調的“生活即教育”;

2, 好的教育最終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追求,願意用自己的行為去實現它。如果能實現,我們祝賀孩子。如果不能實現,孩子在追求的過程中很快樂,這也是很好的人生。

(我們認為成功的人是:

a 知道自己要什麼,能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最好能獲得結果

b 能養活自己自食其力,對社會無害

c 有餘力的時候,能有利於他人乃至於社會)

3, 教育不是讓我們做孩子人生前程的設計師,而是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得幸福,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自己學會學習,自主學習。

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數是因為外界的標準,為了別人的期望和渴望努力,期望咱們的孩子因為自己內心的期望和渴望而努力。

4.我一直做教育培訓,課後最常聽到的是

1)這個我很認可,但是怎麼實現,好像回去之後就沒用了?

2)或者說,你說的對,但是我也沒辦法,很多人都這樣啊。

解決方法有兩個:

1,沉浸式學習,浸泡,學習不是今天學習明天立刻就會改變(大家想想我們學開車,車老老實實的在那裡,也不會發脾氣也不會鬧情緒,我們都要學理論學實操好幾個月,何況教育呢,要面對活生生的人,我們自己和對方都是人,環境還是動態的),學習需要持續的努力,需要一個環境。

建議大家持續關注王老師,多找類似的朋友交流,讓自己能一直重複、複習這樣的理念和方法,相互鼓勵打氣。

2,不要認為不可以改變,人人都一樣,其實可以的,很多人不一樣。

我們為什麼辦親子營?

一是給父母和孩子提供一個空間,讓大家有一個專門的時間,我們用六七天的時間一起交流探討。

第二,我們去很多地方,看到很多人,尤其看一些非常不同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堅持的行動,做到了不同的人生,我們想讓家長尤其孩子看到,可以有不一樣的人生。比如騰格裡沙漠親子營裡會有一個交流,和一個公益人,他從日本讀完研究生回來,在沙漠裡植樹17年(注:吳向榮,網上上可以搜到),四川西部的川西高原親子營裡,在藏區建成圖書館的喇嘛(塔公草原,久美師父)。這兩位我和人平都見過。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們更能感覺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感受到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性。‘

我們對很多現象如果不滿意,有的現象是體制問題、管理問題等等,這個不是今天的話題,不談。

我們可以說的是,很多我們不滿意的人,也曾是我們的學生,是父母的的孩子,也是我們這個社會教育培養出來的。如果我們希望看到更美好的社會,我們力所能及的是---培養好現在的孩子,他們是未來社會的頂樑柱,讓他們有更好的價值觀,更好的能力。

最後謝謝王老師,謝謝大家。


《為孩子提供面向未來的教育》-在王人平老師粉絲群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