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也是一種藝術

曾幾何時,“宅”是人們噗之以鼻的怪談,總覺得宅在家是不光彩的,甚至被冠以沒出息的名號。熟不知,現在的宅反而是人人都不得不面對的現實。這其中的緣由,不是人們的思想觀念變了,而是現在的宅是一種貢獻,也是一種責任,甚至可以是一種藝術。

我們曾說:“長大後要為國家做貢獻,要為社會做貢獻。”現如今,這成了現實。年初,武漢出現了疫情,我們不曾想過天災會離我們如此之近,更不曾想過它會無情地奪走人們的性命。專家曾說:“宅在家可以切斷傳播途徑,能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們的感染。”的確,如若我們四處走動,假設自己在不知情時受到了感染,那麼我們也會成為感染源,那麼就有可能會傳染給其他人。而此時,宅在家就可以減少病毒的傳播,這就是我們做的貢獻。


“宅”也是一種藝術

也許這就像某些媒體報道的那樣,我們在過度的消耗大自然,而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不然,為什麼新年伊始會在澳大利亞燒了四個月的山火還沒撲滅?為什麼非洲會突然出現那麼多的蝗蟲?為什麼美國和中國會在這個時刻出現流感和病毒?為什麼菲律賓會在此時火山爆發?

我帶著這些疑問陷入了沉思,我們或許該做些什麼,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有責任為大自然修復傷痕,有責任讓處在武漢疫情的護士、醫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或送些果菜、或說些祝福的話語。我敬畏那些請戰的醫生和護士、敬畏那些冒著生命危險送餐的外賣騎士、敬畏每一個為了疫情而默默奉獻的普通人,他們付出的不僅僅是愛心,還有一份責任。

宅也可以是一種藝術。許多人在家總覺得很無聊,每天除了抖音別無其他,殊不知宅在家也可以過得開心、過得有意義。比如:製作各式各樣的糕點、畫一張父母的肖像畫、拍一段有趣的視頻等等。某位名人曾說過:“不管你成不成熟,時間總會推著你往前走。”開始我不以為然,後來我明白了:我們不曾在乎的時間,它悄然地溜走了。留下的將會是我們的藝術品以及歡快地瞬間。

時間會過去,疫情也會過去。過不去的我們這段時間留下的美好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