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一人一城去拜訪阮昊的那天,他穿著一身羽絨夾克,一米八五的大高個兒,整個人顯得意氣風發。說話的時候,阮昊偶爾會眯眼微笑,從那雙閃著亮光的眼睛裡,可以感受到他的純真和對周圍新鮮事物的一種好奇心。


翻開他的個人履歷,近乎完美,社會對精英的詮釋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清華本科畢業後,他拿到全獎去普林斯頓學建築,回國後成為兩家公司的創始人,左手建築事務所,右手互聯網公司,曾入選《福布斯》30歲以下創業榜的創業者、登上過《紐約時報》,是哈佛藝術學院最年輕的訪問學者,中國美院最年輕的副教授之一......而此時的他不過三十出頭而已。


在各種身份中,換做他人可能會迷失自己,阮昊卻對自己有著清晰的定位,他更喜歡叫自己為“設計革新者“,並且毫不避諱自己的野心,“我不想當什麼大師,如果非要做出選擇,我要做那個知道起點和終點的修高速公路的人,因為修路人比開車的人更偉大。”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First Mover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

如果世界是被千千萬萬個願意去當”第一個吃螃蟹”的勇士和革新者改變和推動的,在泛設計領域的花名冊上,一定會藏著他的名字,阮昊。

2014年,浙江天台出現了一所“奇葩”學校,天台縣赤城街道第二小學,和人們所見到的小學迥異的是,這座學校將校園跑道被“搬”到了天上,從前聽到上體育課,孩子們都是齊刷刷往樓下跑,如今是到樓頂上去,不僅能在城市風景裡上課,仰頭就能看到藍天。這也是中國第一座屋頂跑道學校,還登上《紐約時報》。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天台縣赤城街道第二小學


2019年,義烏新世紀外國語學校落成,

活潑的動線,明亮的配色,庭院和街巷,

讓進入這所學校的所有人眼前一亮,

看起來不像小學和中學,

倒有了幾分大學的自由和風度。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義烏新世紀外國語學校


時間若再往前退一點,

2018年9月,小孩畫筆下的“童話式樂園”般的校園

照進了現實,

一個個有坡頂的彩色小房子,

散落在未來科技城海曙學校,

這所夢幻校園拿下有“建築界奧斯卡”之稱的A+awards獎,

以及ArchDaily 中國建築年度大獎、

Iconic Awards德國標誌性設計大獎、

A&D Trophy Awards等十來項國際獎項。

孩子們興奮得很:“就像在城堡裡上學!”

而大人們則是頓生感慨:

“能在這樣的學校裡學習和生活,

我願意重新回到童年!”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未來科技城海曙學校


以上神奇的學校背後的操刀者就是阮昊和他的小夥伴,相比起業內的各種榮譽和褒獎,“讓生活在這個城市裡的人很快樂,看到這些房子的時候能夠會心一笑”倒是更符合他的初心。

85後的阮昊總能顛覆某樣事物的既定印象,讓設計在實用性和美感之間獲得平衡的同時,又能葆有一個最值得玩味的特質——“有趣”,這也是阮昊團隊的設計最顯著的一個記憶點之一。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85後設計師阮昊

就像人們對桌子的既定印象還停留在擺放東西,

抽屜裡放生活用品這樣的功能上時,

貓桌1.0橫空出世。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這個在“米蘭國際家居展”上驚豔亮相,

登上美國時代週刊網站頭條的木桌,

顛覆了人們對桌子的想象,

讓所有人產生了新的認知:

原來桌子不僅僅是冷冰冰的置物傢俱,

還能成為貓咪的樂園,

人與貓快樂共處的媒介。

“貓桌”的誕生也讓

世界善待動物組織(PETA)頭一回將

“為動物創新設計獎”頒發給了中國人。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阮昊,清華建築系畢業後,被耶魯、普林斯頓、哈佛三所大學同時錄取,最終選擇了去普林斯頓學建築,2011年回國後跟一幫志同道合的人幹了件大事,創業。


10年的時間,阮昊和他的團隊從未停止過在行業裡進行創新的嘗試,在他看來,與其說這麼多年一直在創業,不如說自己一直在創造,“創造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如果每個人的生命路徑都可以尋得來路,那麼可以說阮昊對創造的著迷從年少就開始了。


很小的時候他就喜歡拿著畫筆在白紙上信筆塗鴉,4、5歲就夢想著有一天能當一個木匠,回憶起兒時自己在街頭目睹木匠敲敲打打,像變戲法一樣用木頭造出板凳、小桌子的過程,至今他都印象頗深,他可以趴在旁邊看木匠幹活,一個多鐘頭都不挪身。


那時的他大概沒有想到過,二十多年後自己會親手創立一家設計事務所,和一家科技互聯網公司。


如今,他也會好奇地盯著眼前的木頭,只不過,木匠手裡的板凳,變作了一個一個即將投入建造的城市創想,成為了改變一大波人工作和生活的、有溫度的互聯網科技創造。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阮昊和團隊討論設計方案


如果說兒時街邊動手能力爆棚的木匠讓阮昊的創意細胞被激活,那麼他在精神上的領航者應該是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大概七八歲吧,父親曾和我說,如果你能夠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些你創造的東西,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長大後,阮昊成功地將對創造的感情轉移到了對建築的興趣上,父親的話也一直記在心裡,“建築是一種’凝固的音樂’嘛,建築師們創造出來的東西,能夠在世界上存在很長時間。”

讀書的時候小夥子就是個學霸,大學選了建築學專業,而後從清華一路殺到普林斯頓,不到25歲時他已成為了站在建築學塔尖的那批人之一。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清華畢業後,阮昊選擇了繼續深造,在專業領域上的天才,讓耶魯、普林斯頓、哈佛都向他拋來了橄欖枝,阮昊最終選擇了有著美國建築設計思想智庫之稱的普林斯頓,普林斯頓的理論研究在不少領域獨步天下,這非常符合渴望讓自己在思辨的層面上有所提升的阮昊的期待。

這座擁有274年建校史的學校,對阮昊影響至深的是,對真理保持質疑的警醒。在普林斯頓讀書時,老師曾向學生推薦一本書,布魯諾拉圖爾的《實驗室生活:科學事實的建構過程》,顛覆了他過往的認知,也是從那時起,他開始認知到——


科學並不等同於真理,而是被建構過來的一套能夠自圓其說、邏輯閉環的系統,然後讓大部分人去相信它。


這樣的理念的影響,讓他不太相信已經被人貼上“真理”標籤的東西,他更相信那些經過自己選擇,並且親自體驗,並建構的邏輯。

獨特變得不再令人畏懼,世界每天都是新的,可以被自己建構的。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只不過每一次邏輯的建構,都需要經過一場十分帶感的頭腦風暴......阮昊從沒在怕的。


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阮昊作為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最年輕的訪問學者之一,曾經在美國有很好的工作機會,卻是一轉身就回了杭州,自己去創業。


在旁人看來可能會覺得何必放棄高薪自己折騰,樹大好乘涼,無論是留在美國教書,還是進美國大型建築公司,都會比跳出這個舒適圈要容易得多。


阮昊卻覺得“不那麼帶感和有趣”,他認為“有時候一條路走到黑,也不錯,反正年輕,也沒有很高的機會成本,就試一試唄。”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建築學背景出身的阮昊,始終沒把自己當做純粹的建築師,他的野心和抱負想要依靠設計去實現的,建築只是一個起點。

從2011年零壹城市建築事務所成立到2016年美間科技誕生,一直到今天,阮昊和他的團隊利用了十年時間,逐步構建出自己的設計王國,讓城市因為設計變得更柔軟、更有溫度,讓更多生活在當中的生命被善待。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回國後第一間辦公室,是阮昊和零壹城市的團隊夥伴一起設計的


無論是為一幫天真的孩子造一個更接近藍天的跑道學校,還是將畫筆中的樂園拉扯進小學的圍牆之內,亦或是為鏟屎官和愛貓造一個共處的空間,甚至是為軟裝設計師群體去造一個高效的工具......

阮昊和團隊的每一個創造和設計,都是一場看似犀利的顛覆和反叛,而最終指向的卻是使用者最柔軟的內心。

硅谷有相當一部分創業公司的創始人是設計師,用創造性設計方式去修復這個世界的bug,在阮昊看來,是一件稱得上酷的事。於他而言,設計和藝術最大的不同,就是設計是用創造去解決問題的方式。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其實很多生活中的問題已經存在了,但是大多數人視而不見,是因為在人們心中,認定經驗保留下來的東西,不會錯的,這本身是一種成見。

就好比學校的建築。

“如果做一個類比,你會發現普通的學校它和監獄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小孩和犯人有著同樣的時間和作息表,學校廣場叫做行政廣場,每個學校就是一個一個簡易地排列組合的教室。”

在阮昊看來,這樣的建築“不是很孩子”,而是圍繞著管理者的角度,希望學校是安全和高效這個角度出發的,“其實學校不一定非得設計成那個樣子,它可以更有趣,更好玩。”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阮昊和團隊經手的每一個學校項目,他都會拋開既定的社會範式,嘗試去解讀孩子的內心,去思考孩子們真正想要的,是一個怎麼樣的學校。於是,就有了天台二小,中國首座跑道建在樓頂的神奇小學。

最初接到這個項目時,阮昊和團隊就感覺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畢竟七千平米的用地,建設一萬一平方米的小學,除非......拿掉操場?不行,一來中國的中小學有個環形跑道的硬性要求,二來如果孩子們沒有這個跑道的話,六年的時間就無法快樂地奔跑。身為設計師,阮昊他們無法做出這樣的決策建議。

面對這樣幾乎無解的狀況,阮昊他們最後提出建一個環形學校。


但這樣一個史上從未出現在中國的建築,要落地,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零壹城市團隊並沒有膽怯,他們通過設計多層的圍欄,來建比原有規範更高的高度,來保障孩子在屋頂活動的安全,建造過程中跑道下面每隔50公分去佈置一個彈簧去減震,減少聲音對樓下的干擾等等。這個最接近藍天的跑道,從設計圖紙變作了現實,超酷~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遠遠看去,被擁擠的樓房緊緊圍繞的白房子,就像是一座海上的輪船,因為是環形的,200米的跑道被放到屋頂後,孩子們又多出了3000多平方米的活動空間,從體驗上來講,橢圓型的教學樓,讓每個身處其中的孩體驗到一種內向性的安全感。


這座建築成功地用設計解決了學校建設用地不足的問題,成為可以複製的建築案例,讓紐約時報大為追捧,寫了專門的報道,還拿下建築界奧斯卡之稱的A+awards大獎。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在阮昊看來,設計最重要的是那些使用者,他一直希望自己的設計是有趣的,“有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希望我們的每一個建築都有一個有趣的靈魂。美是會過時的,而有趣不會。”

再來,看這樣一幅畫。

這是阮昊和團隊在設計未來科技城海曙學校的時候,找到一個小孩畫出的心目中的學校的樣子,發現畫裡有很多帶坡屋頂的小房子,有街道。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零壹城市的設計團隊充當的角色,

就是把孩子眼裡的學校用設計語言翻譯出來,

然後建設出來。

“設計本身從這個維度來說,

就是去解決孩子的內心對童話式樂園的嚮往。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28000平方米的空間,

最後呈現出來的幾乎就是畫上的樣子。

15 個坡屋頂小房子散落在校園裡,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每個房子都根據不同年齡段

學生的身高和對空間的需求來設計,

街道旁邊種了綠色的樹。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這樣的一所學校

直接打破了城市裡略顯僵硬的建築排布,

搭配上明媚的用色,

讓整個校園變得活潑靈動。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設計在我看來其實是一個很輕鬆的事情,輕鬆指的是一種心態。”

阮昊說,在設計的時候,就是希望人們看到這個房子的時候能夠會心一笑。就足夠了。其實並不需要去考慮很多厚重的問題。


在這種心態裡設計出來的作品,沒有很多複雜的心機,輕盈又能讓人身心愉悅。每次面對一個新的設計命題,懂得及時歸零,保持純真的心態,讓零壹城市建築事務所的作品總能藏著大大的驚喜。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2014年,他和團隊被邀請去參加米蘭設計周設計一款傢俱,“我就不想去設計一款普通的傢俱,我希望它能夠有趣、好玩。”

時代不停往前推進,桌子裡抽屜的儲存信件的功能變得不再必要,人的腿和桌板之間留出來的二十公分的距離,就有些冗餘了, 這二十公分對於貓來講又恰恰是一個可以玩耍,適應它的身體尺度的空間。

“為什麼我們不能給那些養貓的人一個人和貓可以共處一室的空間呢?”於是就有了貓桌1.0,它在米蘭設計週一亮相,馬上吸引了人們的駐足凝望。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想象自己如果是那隻穿梭其間的貓咪,會不會覺得無比快樂呢。


貓桌2.0則是釋放了更多自由給使用桌子的鏟屎官,他們可以自己定義這個傢俱的樣子,而對貓咪來講,玩樂的空間也有了更多可能。


小小的一方空間,被美國《時代週刊》網站報道,還拿下世界善待動物組織(PETA)頒發的“為動物創新設計獎,而它透露出來的溫柔,遠不是一個獎項、一篇報道就能一以概之的。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當你看待一個事物時,假設是個剛出生的嬰兒,用這種好奇的心態去審視所有的東西,而不是一種漠然的、以‘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心態去看待事物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有很多能夠發揮你設計價值的地方。”

所以,你就不會奇怪,為什麼設計師出身的阮昊和夥伴會為中國的軟裝設計師創建了一個提高設計和採購效率的互聯網產品。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除了建築和室內設計外,阮昊如今的精力重點還放在一個叫做“美間科技”的軟裝設計平臺上


美間的這個點子最初的源頭是,他和團隊發現軟裝設計師總是要歷劫一樣,經歷動體力多過於動腦力的“廢操作”,比如摳圖、手動計算成本和生成清單,一遍一遍地在全網翻產品圖,在各種作圖軟件之間來回切換......而且儼然成了一種固有習慣和定律。


敏銳的阮昊洞察到,這些多年沿襲下來的慣例,始終沒人去打破,甚至嘗試去撼動,但它卻是讓整個軟裝設計過程複雜又低效的幫兇呀~


再一次,阮昊和一幫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們勇敢地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們可以把更多時間留給我們的創意。作為設計師,我們設計房子,設計傢俱,為什麼不能為設計師們去設計一個互聯網產品呢?”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這下,B端設計師人群和S端(工廠、供應商、平臺方),原本距離遙遠的兩方之間,也因為這個平臺第一次有了連接的紐帶。也意味著,軟裝設計師從最開始的挑選產品到設計,再到最後的落地採購,都有了著落。設計師從來都是為別人提供解決方案,終於有人為他們著想了一回~


2016年美間剛上線,有位老爺爺留言說:這個工具真好,我兒子以後再也不用加班了,可以早點回家吃飯!


這個信息在外人看來不算什麼,但對於阮昊他們來講意義非凡。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阮昊和團隊為軟裝設計師更快速準確地搜索圖片而打造的暖心工具~


阮昊和團隊的每一次設計的實踐,都是一場勇敢的反叛,對既定範式的挑戰。


比如為情侶創造的“不睡”的Mylines情詩酒店,來情侶酒店不光只有“睡”這個需求,你有沒有想過,“不睡”,或許更有趣~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誰說黑科技零售店一定得設計成冷冰冰,

生人勿近的模樣?

奇客巴士帶你遛一遛~

讓你在狂拽炫酷中,

真切感受虛擬和現實的碰撞。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酒吧一定是喝酒放空交朋友釋放曖昧的地方?

NoNoNo,

來2100 Club全球首家區塊鏈酒吧,

“To own、To think、To live until 2100”

才是這裡的主題,遠遠看去,

這座空間的風格更像一個高端咖啡館,

理性睿智的創業者,

在有落地窗戶的空間裡把酒言歡,碰撞思想,

沒準你對面坐的那個人,

就是下一個正在改變世界的人。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阮昊和團隊的野心從來都不是隻設計一個項目,一件作品,去拿獎,而是更傾向於用一個設計解決一個問題後,能夠為其他人帶去靈感和啟發,甚至可以規模化和產業化。


“舉個例子,如果說一個優秀的設計師是一個在高速公路上開一輛非常漂亮的跑車的人,與其去做開跑車的那個人,我更願意做的是一個修高速公路的人。”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接觸過阮昊的人,可能會發現他的能量場很強,他說自己是那種上一秒沮喪,下一秒就能投入戰鬥的人,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危機”這個詞,大部分人可能看到第一個字,而他則是把目光轉向第二個。


當你試圖去尋找他保持自己源源不斷地輸出創造力的秘訣,會發現兩個關鍵字:自律。


每年阮昊都會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然後去實現它,“有一年我希望自己能夠瘦下來,然後我瘦了50斤,今年我希望自己能把身體鍛鍊得更好,成為最起碼半個美國隊長,然後我就每天堅持去健身。”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設計師是一個“勇敢”的職業,為了讓自己保持充沛的精力應對各種狀況,他平時也會去嘗試一些刺激的戶外活動,比如去庫布齊沙漠自駕衝個浪、去叢林探個險......


多年的修煉,他變成一旦去設定目標,就有足夠的信心會去完成的那種人,“這種狀態會融入到你的工作當中,當你有一念之差的時候,這種狀態就會幫助你。“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從工作中跳脫出來,迴歸到生活當中。


阮昊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人,兒時因為奶奶家在西湖邊,西湖就是他的遊樂園,儘管17歲去了北京,後又去了美國,那份故土的羈絆還在。


26歲回到杭州,數十年來,他見證了杭州不斷變大,變得更智能化、更有科技感、空間感,但是他仍舊希望杭州成為一個足夠大的城市的時候,不會丟失掉它原有的親切和有趣。這是一座城市十分寶貴的初心。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歲月一往無前,阮昊亦不再是那個不諳世事的少年。但凡有過生活閱歷的人,都不會否認這樣的事實:真正有力量的人,往往是單純的。

從少年時代迷上從無到有的創造,到如今以一個設計者的身份活躍在自己選擇的領域,在外界看來,阮昊是這個時代的精英,登上過《時代週刊》,入選過《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是21世紀全球50家50歲以下的創新設計師、拿過中國青年建築師的最高榮譽“中國建築學會青年建築師獎”,拿過建築界奧斯卡之稱的A+awards大獎,曾是哈佛大學藝術學院最年輕的訪問學者之一,中國美術學院最年輕的副教授之一......

拋卻了所有這些標籤,阮昊認為自己就是一個自在的創造者,夢想著有一天,他和小夥伴們的設計,能夠像針灸一樣插到每一個城市當中,轉角就能讓人遇見驚喜的同時,帶給人們一些回味。


30歲闖進福布斯,被紐約時報追捧,杭州小夥的小半生活得很漂亮


“我已經34歲,總是做那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真的挺費勁的,但你會發現人身上其實有一種原動力,人永遠要向前看,因為眼睛是長在前面的,如果每次都能對之前做的事情有所超越,讓昨天的表現成為今天的最低標準,等你六十歲的時候回過頭來看,就不會再有遺憾。”

採訪結束時,一人一城問阮昊,如果用四個字概括你的2019年?他答:“折騰、自省、創造、堅持。”隨後,他俏皮地補了一句,‘2020年,繼續折騰、繼續自省、繼續創造、繼續堅持。”

這個身體裡流動著反叛血液的85後,讓我們看到,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每一個活得漂亮的人背後,都藏著一個漫長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