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長》:如何更快地走出危險區,避免災難性的事故發生?

《中國機長》國慶檔電影,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觀眾除了感嘆演員的演技外,更多感嘆的是:天哪,以後都不敢坐飛機了,遇到這樣的事情太令人崩潰了。

《中國機長》是根據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

當時,飛機正在飛行的時候,在萬米高空突然遇到駕駛艙擋風玻璃破裂。擋風玻璃破裂後,整個座艙開始釋壓。在這樣罕見的險情下,在大家面臨生死的關鍵時刻,機長和機組人員臨危不亂、正確處置,最終確保機上全部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民航史上的奇蹟。

《中國機長》:如何更快地走出危險區,避免災難性的事故發生?

看完電影,不得不稱讚機長和機組人員的睿智和沉著。但是,事後,大家更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擋風玻璃會破裂?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可怕的問題?

“擋風玻璃破裂”單出拎出來看,其實只是一個小問題。但是飛機在幾萬米的高空中飛行時,遇到擋風玻璃破裂,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最壞的結果就是飛機墜毀。這將是非常嚴重的災難。

事實上,這樣可怕的事件非常多。

三里島核電站,由於清洗設備工作人員的一些小失誤,引發了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

騎士資本,由於交易軟件存在的小故障,導致公司損失了5億美元;

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因為工作人員給錯信封,導致頒獎加班險些將最佳影片將頒給《愛樂之城》;

2012年,星巴克的營銷活動上,因為信息過濾器失靈,導致星巴克的負面評論被放大在屏幕上,讓星巴克瞬間陷入“雪崩”……

這些小錯誤引發的崩潰事件的本質在於:

系統的複雜性和緊密耦合性。

災難大師查爾斯·培洛曾研究表明,導致系統容易發生崩潰的的兩大因素分別是:系統的複雜性和耦合性。

複雜性和耦合性創造了一個危險地帶,在這個地帶中任何微小的差錯都可能轉為崩潰。這也完美解釋了,為什麼一個擋風玻璃破裂,會引發一場災難。

但是培洛也表示,大部分的災難是可以避免的,造成這些災難的直接原因並不是複雜性和緊密耦合性,而是可以避免的錯誤,如管理失誤、溝通失誤、忽視警示。

所以,大部分的災難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崩潰》一書,在培洛的基礎上,對近些年發生的金融、航空、輿論、核電等案例進行分析,帶領我們覺察關鍵跡象,掌控關鍵信息,做出正確判斷,避免崩潰事件發生。

《中國機長》:如何更快地走出危險區,避免災難性的事故發生?

《崩潰》一書,是由美國作者克里斯·克利爾菲爾德和安德拉什·帝爾克斯合著。

克里斯·克利爾菲爾德(Chris Clearfield),在哈佛大學學習物理和生物,長期從事衍生品交易,他還是持有執照的商用飛機飛行員。克里斯為《衛報》《福布斯》《哈佛肯尼迪學院書評》寫了許多有關複雜性和失敗的文章。

安德拉什·蒂爾克斯克(András Tilcsik),是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主持戰略、組織和社會研究講座,他被認為是世界前 40 的 40 歲以下的商業教授。聯合國評價他在組織失敗方面的課程為商業學院中有關災難風險管理的最佳課程。

為了幫助大家避免崩潰事件發生,能夠順利走出危險區,作者在《崩潰》一書中,提出了以下四種走出危險區的技巧。

第一種技巧:對安全系統進行診斷。

在實際的工作或生活中,人們總是會過分依賴安全系統。而災難大師培洛表示:在緊密耦合的複雜體系中,安全系統是造成災難性失敗的最大根源,沒有之一

安全系統雖然能夠防止一些可預見的失誤,但是人們忽略了一點,安全措施本身就是系統的一部分,這會增加系統的複雜性。當系統的複雜性增加時,我們便容易因為一些小問題遭遇失敗。

《中國機長》:如何更快地走出危險區,避免災難性的事故發生?

有研究調查了5處特護病房中病床旁邊的警報系統,結果表明,這些系統僅在一個月內就發出了250萬次的警報,每8分鐘會有一次某種形式的嗶嗶聲。差不多90%的警報都是誤報。

這其實非常像我們小時候聽過的”狼來了”的故事,每8分鐘喊一次狼來了,人們很快就不會理你了。而更為糟糕的事情是,這些高頻警報會讓人們在真的發生嚴重的事情時,分不清輕重緩急,最終無疑會釀成大錯。

所以,為了避免災難性的事情發生,不要過於依賴安全系統,要定期對安全系統進行診斷,以降低系統的複雜性,幫助自己走出危險區。

第二種技巧:增強透明性的設計。

《星際迷航》的演員安東·葉爾欽死於車禍。當時他正從車裡走出來,這輛4500磅的大切諾基吉普車從車道上沿坡而下,把他死死壓在一根柱子上。

事故的原因是,這輛吉普車的換擋設計存在問題。一般車的換擋,可以讓駕駛員感覺到、看到換擋的位置。但是這輛吉普車中,駕駛員只要向前或向後推動換擋桿就可以,然後換擋桿就又回到中心位置。

這種操作很容易讓駕駛員誤認為自己已經停穩了,但是實際上車子是處於空擋或倒退的狀態。

《中國機長》:如何更快地走出危險區,避免災難性的事故發生?

所以,這種缺乏反饋的操作,會導致很多問題出現,而要解決這些問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增加透明性的設計。

第三種技巧:加強後勤保障。

珠穆朗瑪峰的攀登者,面臨最大的困難其實不是珠峰本身,而是許多小問題,如航班延誤、邊境入關、物品供應商等問題。這些問題,會讓他們感到繁瑣、壓抑,導致他們無法集中精神攀登。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加強後勤部隊的保障。

《中國機長》:如何更快地走出危險區,避免災難性的事故發生?

後勤部隊雖然無法確保攀登者的安全,但是可以降低探險的複雜性,能夠有效防止一連串可能發展為災難的小規模挫敗。

第四種技巧:消除非必要的鈴聲和警哨聲

在波音飛機的駕駛艙中,只有一個問題會讓駕駛艙所有的系統發出警告。那就是當空氣動力失速時,紅色的警告燈光會亮起,紅色的文字警告會出現在駕駛艙的屏幕上。同時,舵輪也會劇烈振動。飛行員能夠看到,聽到,明顯感覺到警示。

除了失速之外的其他情況,並不會導致同時激發這些警示。即便是發動機著火這麼嚴重的事情,只要不影響飛行路徑,也只會激發紅色的示警燈光、紅色的文字信息和警鈴聲,但不會讓舵輪振動。

還有一種更低層次的示警,叫做“忠告”,即只會在屏幕上現實琥琥珀色的信息,僅此而已。

《中國機長》:如何更快地走出危險區,避免災難性的事故發生?

這些示警的原則其實非常簡單:

不要讓任何系統的警示系統,準確地說,不能讓所有系統的複雜程度超過它需要達到的程度,以免人們面對示警信號手足無措

舉個通俗的例子。我們的手機裝了很多APP,每天都要面對各種推送信息,各種提示信息。大量的信息,會讓我們不知道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是次要的。最終很可能導致,我們錯過了重要的事情。

所以,可以消除非必要的鈴聲和警哨聲,建立示警層次結果,突出示警的重要性

科技越來越進步,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這些都會讓這個時代變成一個隨時會“崩潰”的系統。要想在這個龐大的系統中生存,就必須要重塑思維,學會逃離危險區。《崩潰》一書中提供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讓你認識這些複雜的系統,並可以教會你關於即將來臨的失控時代的生存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