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劉德華第二次獲得金馬獎影帝的《桃姐》究竟有多好

當我第一次聽到“桃姐”這個名字的時候,我覺得它不過是一本人物傳記,或者一些愛情故事,所以我對它並不感冒。後來有一天,我聽說劉德華因為這部戲第二次獲得金馬獎。葉德嫻不僅憑藉影片獲得金馬獎,還獲得威尼斯影后稱號。當然,還有一系列的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等等

讓劉德華第二次獲得金馬獎影帝的《桃姐》究竟有多好


這讓我再次期待。什麼樣的電影能獲得如此高的榮譽?

《桃姐》改編自一個真實的生活故事。書中說,陶傑(葉德嫻飾演)是一位服務李家60多年、見證李家五代人成長的老僕人。當她撫養二代少爺羅傑(劉德華)照顧他到50歲時,陶大姐中風了,羅傑也感激地照顧了她後半輩子,直到她去世。

讓劉德華第二次獲得金馬獎影帝的《桃姐》究竟有多好


影片中最感人的其實是陶姐和羅傑的關係,這是一種沒有血緣關係的“母子關係”。這種“母子之愛”在電影中自始至終都是含蓄和剋制的,沒有任何過分矯揉造作的曝光。影片開頭,展示了陶潔和羅傑的日常生活場景。桃姐精心挑選菜市場上最新鮮的蔬菜。她把蒸好的魚放在桌上,羅傑喝湯,伸出手,端起飯碗,把陶潔遞回來的飯烤了,沒有回頭。這些都是她多年來養成的習慣性行為。

讓劉德華第二次獲得金馬獎影帝的《桃姐》究竟有多好


晚飯後,羅傑說他想吃牛舌,但陶姐不讓他吃。他說他上次才做完心臟搭橋手術,以後不能吃高膽固醇食物。但羅傑輕聲地說,他想吃鹹牛肉舌,陶大姐不理他。顯然,羅傑理解陶潔的想法。這些年來,陶潔非常愛他,就像她小時候媽媽不讓他喝汽水一樣。陶潔偷偷給他買的。果然,正如羅傑所料,接下來的一幕是,羅傑出差時,陶姐正在給他做燉牛舌。可見,在主人與僕人微妙關係的掩蓋下,二者之間的默契是非常深刻的。

讓劉德華第二次獲得金馬獎影帝的《桃姐》究竟有多好


後來,陶姐中風,要求辭職,住進養老院。羅傑想付住院費,但她堅持自己付,不想給羅傑添麻煩。羅傑來看她時,他叫她“教母”和“教子”。這是個善意的謊言。雖然他們不是血緣關係,但這樣的稱呼不會讓觀眾感到突兀,因為之前的鋪墊已經讓觀眾覺得他們的感情就像自己的母子。但是,由於主人和僕人之間的階級關係,陶姐非常愛羅傑,但她不敢要求羅傑回來:羅傑給她錢時,她要他存點錢,說她有足夠的錢;當她告訴羅傑她沒有時間時,她不需要打電話給她,但事實上,她非常期待羅傑的電話,但她不敢把它拿出來。

讓劉德華第二次獲得金馬獎影帝的《桃姐》究竟有多好


在這期間,羅傑改變了主意,從漠不關心到良心發現。從伸手喝茶張嘴的少爺到中風的陶潔,行動上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最後,他照顧了一輩子為他服務的人。這些變化是非常安靜和緩慢的,不是突然的變化或哭笑。這些心態和行為上的變化如下:羅傑在老人家生活後,發現自己不知所措,不習慣沒有陶潔的照顧的生活;看到陶潔呆在冰箱裡醃牛舌:後來,看著陶潔整理保存童年用品和老照片,訴說著往事的複雜感受。。。。層疊而有力的“量變”促使羅傑在心態和行動上發生了“質變”,使他真正跨越了原來的階級跨度,回到了陶潔。

讓劉德華第二次獲得金馬獎影帝的《桃姐》究竟有多好


陶潔去世時,醫生問羅傑是否會逐漸減少藥物,使陶潔自然死亡。羅傑同意了,告訴醫生他要去北京出差,一週後回來。如果陶傑在此期間去世,他會把她推進停屍房,等他回來處理葬禮。羅傑和陶潔在囑咐了醫生之後,最後的告別是,他幫助陶潔整理衣服,遮蓋皮膚,整理襪子。陶潔昏迷了。這是他們最後的告別。沒有情感,沒有悲傷的眼淚,甚至沒有一句告別的話。這種分離似乎是如此和平和剋制。下一幕,導演直接跳到陶潔的葬禮上。導演刻意淡化生死分離,但也有暗流下刻意淡化。潛流在觀眾心中,這是隨著劇情的發展而逐漸鋪就的。這些已經在導演手裡了。導演想要的不是低俗的辛酸的眼淚,而是完整的宗旨,觀眾的反思和正能量。

讓劉德華第二次獲得金馬獎影帝的《桃姐》究竟有多好


我不認為這部電影最精彩的部分是如何感人和淚流滿面的故事。取而代之的是,它以平淡的場景平靜地敘述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每個人都會經歷生、死和死。每個人心中都會有愛。這種愛是普遍的,但它仍然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