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審計壓力陡增 監管部門:避免趕工影響質量

儘管A股上市公司2019年年報披露大幕已開啟,但在疫情影響下,多家公司公告年報延期披露。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壓力陡增,一方面審計工作出現積壓;另一方面因地區條件限制,註冊會計師獲取審計證據困難。

3月11日,上海證監局發佈會計監管通訊,其中指出,針對新冠疫情下審計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應注重所獲取的審計證據的真實性、充分性,避免因為條件受限或“趕工”使得相關審計程序流於形式,從而影響執業質量。

在總結去年現場檢查以及審計項目專題檢查後,監管部門對2019年年報審計業務提示重點關注事項,具體有資金佔用、違規擔保、商譽減值、保殼動機等問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科創板上市公司首個年報大考,多地證監局強調審計機構應提高對科創板企業年報審計方案的針對性。

避免審計質量

因疫情而下降

疫情正影響上市公司2019年財務報表的審計進度。根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約有240家上市公司要延期披露2019年年報。

多名會計行業從業者表示近期審計工作特別繁忙。深圳一名註冊會計師表示,疫情在1月爆發以後,審計項目整體往後推遲,導致現在工作積壓。“進度離我們原計劃要延期一個月,公司年報披露推遲了。一方面工作出現積壓,時間也很緊;另一方面人手不夠,年前有人員離職,現在實習生也難找。”

也有會計師表示,所審計的上市公司及公司主要資產並非在疫情嚴重地區,審計工作按部就班推進,不會延期披露年報。

一名供職於廣州一家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師表示,目前其團隊已經復工,全員到崗,每天上班。

他談到疫情影響下,審計工作難點在於,若要到外地出差,部分地區需要在酒店隔離,達到隔離要求時間之後才能去客戶公司,獲取資料面臨較大難度。“解決方法比如,與客戶語音會議,說明難處,獲得客戶管理層支持,每天將欠缺的資料彙總,發給客戶對接的財務經理並抄送財務總監。”他提到,財務報表、序時賬、臺賬等電子資料可以讓對方遠程提供。

對於新冠疫情下審計工作面臨的新形勢,3月11日上海證監局在會計監管通訊中指出,新冠疫情對年報審計的工作開展方式和執業進度產生較大影響。

證監局表示,各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在執行審計工作和進行質量控制複核時,應注重所獲取的審計證據的真實性、充分性,避免因為條件受限或“趕工”使得相關審計程序流於形式,從而影響執業質量。存在主要資產在疫情嚴重地區、因出境限制不能如期開展審計工作以及其他重要審計程序無法有效實施等情況的,須客觀評價審計範圍受限的影響,充分評估已獲取審計證據的充分性、適當性,發表恰當的審計意見。

在“如何避免遠程審計帶來的檢查風險”問題上,上述廣州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師表示,“主要通過加計複核、科目之間鉤稽核對、整體分析、結構分析、波動分析等方式對材料真實可靠提供一定證據等現場工作開展時再補充執行審計程序,進行再次驗證。”

提升科創板公司

年審方案針對性

聚焦在年報監管問題上,監管部門已經部署了上市公司2019年度財務報表審計工作。

“從近年來監管層關注重點來看,商譽減值和大股東資金佔用是熱點問題。”前述深圳註冊會計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上海證監局特別提示,審計機構應以內控審計為抓手,就可能導致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的相關事項採取有效的風險評估與應對措施。

在重大審計領域中,比如資金佔用方面,證監局表示,特別要關注股票高比例質押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以及控股股東大額資金需求等因素。商譽減值方面,審計機構應高度重視商譽減值審計工作,對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等手段進行“大洗澡”掩蓋財務造假的違法行為保持高度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科創板上市企業年報將迎來“首秀”。但由於科創板企業多屬“四新”領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多地證監局示,會計師事務所應結合科創板公司特點執行更具針對性的審計程序。

具體而言,根據風險評估情況,強化內部控制測試,重點關注不同業務模式下收入確認、與研發費用相關的內部控制設計的合理性和執行的有效性;對業務的真實性和商業實質採取更加有效的審計程序,作出恰當判斷;結合外部經濟環境和內部經營情況,充分關注資產減值等重大會計估計和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等複雜會計核算的審計;對尚未盈利或最近一期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公司運用持續經營假設的適當性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針對上市公司所在行業及採用技術的特別性,強化IT審計。(見習記者 譚楚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