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更难,还是“藏”更难

前言:乱世黄金,盛世收藏。一方面,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之后,越来越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上其他各种投资没有太多吸引力的时候,人们开始把收藏作为重要的投资、避险手段之一。

话说收藏 | “收”更难,还是“藏”更难

当人们进入到收藏领域时,其实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收藏”的真正含义,大都认为收藏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买进来,就怎么简单。而事实“收藏”是包括“收”和“藏”两项重要工作。“收”是解决去哪儿以最合适的价格买到自己想要的藏品。“藏”则是把收进来藏品如何合理存放,并让藏品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最大的效益化。

在“收”和“藏”两项工作中,到底哪一项工作更难呢?从我自己收藏的二十年经验中,我认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很好的完成“收”的任务,而“藏”除了需要勤奋、努力之外,还需要耐心、信心和智慧,尤其是这种智慧更是一些人与生俱来的天赋。所以我的答案是:“藏”比“收”要难很多!下面就这个问题详细阐述一下我个人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俗话说:有收没藏等于白收,收的好,藏不住也等于白藏。如何科学合理的“藏”不但是让藏品有效实现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最大化,而且也是我们收藏人生是否幸福快乐的根本保证。如果要实现上面两项重大目标,我们在“藏”的过程中就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话说收藏 | “收”更难,还是“藏”更难

第一、设定好藏品的收藏生命周期。

也就是说,我们在做收藏的时候,对于自己收进来的藏品要事先设定好持宝时间。而且可以把藏品进行分类,设定不同的持宝生命周期,不需要一刀切。譬如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藏品根据持宝生命周期的长短不同,可以分成短期、中期、长期三大类,每种周期的具体时间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定。一般情况下短、中、长三个周期时间可以设定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上,当然也可以稍微缩短一些,但最短这三个周期的时间不要低于五年、十年、二十年。因为收藏的本质不是简单的贸易或买卖,而是以时间换空间,实现藏品价值最大化增长。

藏品的持宝生命周期设定好了之后我们就不会瞻前顾后,也不会患得患失。在收藏的过程中,我们的耐心和信心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这种锻炼会让我们的藏宝人变得更加睿智。

话说收藏 | “收”更难,还是“藏”更难

第二、建立藏品档案,实现科学管理。

我们收进来的每一件藏品,都要拍照、登记,建立藏品档案,并进行分类。藏品的档案设计,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进行设计,但藏品的重要信息都必须完整的登记、保留。如名字、照片(4--6张)、规格、颜色、年代,收藏时间、来源渠道、价格、票据、存放地点、持宝生命周期等等都需要详细登记。这种档案登记可以采用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进行,电子版方便快捷,便于后期修改。纸质版是电子版的备份,让藏品的档案管理具有双保险。藏品档案设定之后,我们藏品的存放就要标签化、类别化、归位化。藏品实物的存放位置和藏品档案的标注要完全一致,便于后期寻找、盘点、核查。如果后期藏品的存放位置需要调整,那么我们该藏品的档案信息也必须做出同步的更改和修正。

话说收藏 | “收”更难,还是“藏”更难

第三、要适时举办藏品的学术讨论会、展览、出版。

收藏不是简单的把藏品收进来,就放在仓库里置之不理,不闻不问。如果这样就失去了收藏的意义。收藏本身就是对文物、文化、文明的保护与发掘。所以在收藏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系统归类的藏品举行学术研讨会,展览会或借给第三方去做展览,在有条件的时候要出版藏品作品集。这样我们藏品就不是“死”的,而是“活”起来了。只有“活”起来的藏品才能与人类对话,才能把它的价值呈现出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时代。通过研讨会、展览、出版我们不但发扬光大了藏品的传统艺术价值,而且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欣赏到美,感受到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发出人们对文明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

综上所述,我觉得在做收藏的时候,“收”非常重要,“藏”更加重要;“收”需要胆量,“藏”更需要智慧。希望每一个收藏人都能很好的收藏文明、收藏快乐、收藏幸福。

话说收藏 | “收”更难,还是“藏”更难


我是无心斋,专注于书画艺术品鉴赏,欢迎同道一起交流。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我,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