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吉林公務員行測科技常識中的“浮力”和“張力”

行測常識判斷部分的考點非常廣泛,包羅萬象,除了政治、法律、人文歷史等文科類知識外,物理化學等理工科知識也會考查,本文中公教育給大家帶來科技方面的知識。

一、浮力

(一)定義

浮力指浸在液體或氣體裡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豎直向上託的力。

(二)公式

浮力的定義式為F浮=G排(即物體浮力等於物體下沉時排開液體的重力),計算可用它推導出公式F浮=ρ液gV排(ρ液:液體密度,單位千克/立方米;g: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N/kg在粗略計算時,g可以取10N/kg,單位牛頓;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單位立方米)。液體的浮力也適用於氣體。

(三)生活中的浮力現象

木頭能在水中漂浮,輪船能在大海中航行,飛機能在天空中飛行等都是屬於浮力現象。

(四)浮力產生的原因

浸在液體或氣體裡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物體向上的和向下的壓力差。浮力的方向和重力相反,可以簡單地這樣理解,重力要把所有想跑的物體拉回地面,而浮力是幫助大家離開地面。浮力的大小和物體的密度有關係。在水中,比水密度大的物體會下沉,比如石頭、鐵塊;比水密度小的物體會上升,比如塑料、木頭。

(五)特殊情況

當一個浮體的頂部界面接觸不到液體時,則只有作用在底部界面向上的壓力才會產生浮力。至於一個位於容器底面上的物體,這種現象並不多,因為只要其間有一層很薄的液膜,就能傳遞壓強,底面就有向上的壓力,物體上下表面有了壓力差,物體就會受到浮力。

二、張力

(一)含義

凡作用於液體表面,使液體表面積縮小的力,稱為液體表面張力。

(二)產生的原因

液體跟氣體接觸的表面存在一個薄層,叫做表面層,表面層裡的分子比液體內部稀疏,分子間的距離比液體內部大一些,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表現為引力。假想在表面處存在一個薄膜層,它承受著此表面的拉伸力,液體的這一拉力稱為表面張力。就像你要把彈簧拉開些,彈簧反而表現具有收縮的趨勢。

(三)生活中張力的現象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雨後水滴在枝頭懸而不落,水面稍高出杯口而不外溢,有些小昆蟲才能無拘無束地在水面上行走,吹出的肥皂泡泡都是圓的,荷葉上的露珠稱圓狀,倒酒時倒滿後會酒會微微凸出呈光滑的圓狀等現象,都是表面張力作用的結果。

(四)影響因素

1. 無機液體的表面張力比有機液體的表面張力大的多,

2. 有機液體的表面張力都小於水;

3. 含氮、氧等元素的有機液體的表面張力較大;

4. 外因:溫度升高表面張力減小;

5. 壓力和表面張力沒有關係。

三、區別

1. 表面張力是由液體分子間引力與斥力引起的。

2. 浮力是由於液體或氣體所受重力引起的,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各表面所受液體壓力差,產生向上的浮力。

四、典型例題

(多選)下列現象中屬於浮力原理的是( )

A. 回形針漂在水面上

B. 游泳

C. 小昆蟲在水面上行走

D. 輪船在海上航行

【答案】BD。中公解析:浮力指浸在液體或氣體裡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豎直向上託的力。游泳和輪船在海上航行屬於浮力現象,而回形針漂在水面上和昆蟲在水面上行走是屬於張力現象。故本題答案為B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