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小腳老太太,漂洋過海去學習,留學法國四年,兒子叫蔡和森

高考場上,每年都會有年過五旬的大爺、大媽,新聞媒體常評價他們“活到老、學到老”。然而,誰能想到,民國時期,在留學的隊伍中,也有這樣有一位年過五旬的老太太。

她就是葛健豪,裹著小腳,漂洋過海去法國留學,一待就是四年。

54歲小腳老太太,漂洋過海去學習,留學法國四年,兒子叫蔡和森

一、學校不許讀書,告到縣衙

葛健豪出生在當地的望族,父親曾經是湘軍的參將。葛家與曾國藩家,更是有著姻親關係。這樣的家世,註定了葛健豪的成長不會平凡。

但葛健豪終究是個女兒身,即便聰慧有悟性,也不可能像男兒一樣堂區私塾學習,只能在家中學習“三從四德”與“女工”。

本以為,在這種情況下,成長起來的葛健豪,應當是一個傳統的封建女子。誰料到,日後葛健豪所做的每一樁事情,都成了旁人眼中的“驚天動地”與“離經叛道”。

54歲小腳老太太,漂洋過海去學習,留學法國四年,兒子叫蔡和森

48歲那年,葛健豪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恰逢當地的第一女子學校招生,葛健豪變賣嫁妝,準備前去報名。在當時,即便是年齡正當的女子,也少有人前往女子學校,何況是葛健豪這麼個48歲的小老太太。

可是,移風易俗一朝一夕難以完成。就在葛健豪帶著錢去報名時,卻被告知:年紀太大不,不合適。葛健豪新生怒意,招生告示上不曾規定年齡,如今又怎麼能以此為由拒絕她?

在兒子的幫助下,葛健豪一紙訴狀告到長沙縣衙。

54歲小腳老太太,漂洋過海去學習,留學法國四年,兒子叫蔡和森

在縣衙裡,葛健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聲稱自己想要讀書,渴望瞭解當今新世界,渴望把孩子教育得更好。縣太爺也是通情達理之人,同意葛健豪免試進女校。

只不過,由於葛健豪不曾有任何學習基礎,須得從小學開始。

就這樣,48歲的老太太,和一群孩子一起,坐到了小學課堂裡。

54歲小腳老太太,漂洋過海去學習,留學法國四年,兒子叫蔡和森

二、留學法國,一位驚人婦女

如果說,就讀小學,讓人們對葛健豪刷新認知。那麼接下來的留學舉動,更是讓人們直接評價她為“驚人婦女”。

這一年的聖誕節,葛健豪54歲,她與兒女一起,坐上了出國的郵輪,目的地法國。

在法國的一座小城裡,兒子進入男子中學,葛健豪則與女兒一起進入女子中學。接下來的四年裡,葛健豪開始了自己的留學時光。

誠然,對於葛健豪來說,在法國,她語言不通、習俗不同。或許,在很多人心目中,這樣一個老太太,必然成為子女的負擔。

54歲小腳老太太,漂洋過海去學習,留學法國四年,兒子叫蔡和森

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

在學業上,葛健豪是留學生的榜樣。

缺乏基礎、記性差,並不能成為葛健豪學習路上的阻礙。天不亮,葛健豪便已經在學單詞,深夜,她依舊還在練習發音、鞏固知識。

借用科比的一句話:你看見過凌晨四點的天空麼?

葛健豪便天天如此。

54歲小腳老太太,漂洋過海去學習,留學法國四年,兒子叫蔡和森

學習之餘,葛健豪還貼補家用。她有著一手刺繡的好手藝。光是靠著中國刺繡,她便能養活一家人,剩餘的錢,還能用來資助兒子的革命運動。

由於葛健豪的年紀比較大,她總會照顧其他留學生。葛健豪的關懷,像“同學”,更像“母親”。

三、投身革命,當女校校長

作為留學生,葛健豪是優秀的,也是成功的。作為母親,她更是一個思想開放之人。

在法國之時,葛健豪不忘撮合兒子、女兒的姻緣,鼓勵他們追求心中所愛。

54歲小腳老太太,漂洋過海去學習,留學法國四年,兒子叫蔡和森

幾年之後,兒女率先完成學業,她則帶著外孫女獨自求學。外孫女一歲之時,葛健豪也終於回到了國內。

現如今,海歸很受歡迎,那個年代,更是如此。

但葛健豪沒有選擇高薪職業,而是在許多革命者的幫助下,開始興辦女校。由於自己的親身經歷,葛健豪深知,中國女子受教育的難度。若不是自己堅持,若不是他人幫助,她不可能完成留學夢。

因此,歸國之後,她便立志要回報祖國。

54歲小腳老太太,漂洋過海去學習,留學法國四年,兒子叫蔡和森

在她興辦的女校中,女子們不僅學習知識,更強調全面發展,唱歌跳舞跳遠等比賽接連不斷。後來,葛健豪還自行出資,為學校購買了兩臺縫紉機,教女子們學習刺繡。

在學校,葛健豪是和藹的老師,更是思想開放的校長。

只不過,沒過幾年,女校受挫,不得不停辦。但即便如此,葛健豪的婦女運動也從未停止。

1943年,葛健豪去世,但她的事業不曾“去世”。兒子蔡和森、媳婦向警予、女兒蔡暢、女婿李富春,每一個都是她的接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