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一生要看的十部電影(太詳細,耐心看)

一、人生如夢:美國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 課程:人生


男人一生要看的十部電影(太詳細,耐心看)

美國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


《美國往事》包含了一個男人在這個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友情、愛情、想、責任、衝突。它更像是一場讓人不願醒來的夢,當面條躺在床上,在溫暖的燈光和的迷離的電話鈴聲中回到那些逝去了的歲月,這場夢便開始了,直到最後的麵條終於露出笑容,我們才回到自己的人生,去繼續那些不盡的故事。什麼幫派,什麼仇殺,原來都不重要,印象中只有一個毛躁的少年,偷看一個美麗女孩兒跳舞;只有一個負罪的兄弟,每天早早地上床睡覺;只有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面對背叛了的友誼,語調平和,不動聲色。《美國往事》帶著你作了一個三小時四十五分鐘的夢。人生如夢,這也許是惟一的感受。這是萊翁內“美國三部曲”之一,是意大利人眼中的20-60年代的美國形象。導演一改好萊塢傳統西片的格局,以獨特的視角塑造了美國黑社會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

◎譯  名 美國往事/四海兄弟/義薄雲天
◎片  名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年  代 1984
◎國  家 美國/意大利
◎類  別 犯罪/劇情


◎語  言 英語
◎字  幕 中英雙字
◎IMDB評分 8.3/10 (39,681 votes) Top 250: #102
◎片  長 229 Min
◎導  演 賽爾喬·萊翁 Sergio Leone
◎主  演 羅伯特·德尼羅 Robert De Niro .....David 'Noodles' Aaronson
      詹姆斯·伍茲 James Woods .....Maximilian 'Max' Bercovicz
      伊麗莎白·麥戈文 Elizabeth McGovern .....Deborah Gelly
      塔斯黛·韋爾德 Tuesday Weld .....Carol
      特里特·威廉斯 Treat Williams .....James Conway O'Donnell
      喬·佩西 Joe Pesci .....Frankie Minaldi
      威廉·弗西斯 William Forsythe .....Philip 'Cockeye' Stein
      詹妮弗·康納利 Jennifer Connelly .....Young Deborah
      斯科特·科菲 Scott Coffey .....Teenager (uncredited)
      James Hayden .....Patrick 'Patsy' Goldberg
      Larry Rapp .....'Fat' Moe Gelly
      Danny Aiello .....Police Chief Vincent Aiello
      Burt Young .....Joe
      Darlanne Fluegel .....Eve (as Darlanne Fleugel)
      Dutch Miller .....Van Linden
      Robert Harper .....Sharkey
      Richard Bright .....Chicken Joe
      Gerard Murphy .....Crowning
      Amy Ryder .....Peggy
      Olga Karlatos .....Woman in the Puppet Theatre
◎簡  介 
二十年代的美國,紐約少年“麵條”(羅伯特·德尼羅 飾)和幾個同齡朋友一起認識了聰明狡黠的“麥大”(詹姆斯·伍茲 飾),他們開始從事走私活動。不久,麵條在一場械鬥中殺傷人命,被關進監牢。
若干年後,“麵條”出獄,當時的小夥伴們已經變成了健壯的青年人,在“麥大”的帶領下,他們開始了一系列搶劫、盜竊、敲詐活動。隨著犯罪活動的不斷深入,“麥大”似乎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竟然把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列入了行動目標。“麵條”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毀滅,偷偷打電話報警,想逼迫“麥大”收手。警察與“麵條”的朋友展開激烈槍戰,“麥大”等人全部被殺。“麵條”帶著深深的悔恨和痛苦,離開紐約,回到年少時生長的地方。

三十五年過去了,幾近垂暮的“麵條”重新回到紐約的傷心地,他遇見了少時的朋友和舊情人,而當年“麥大”他們的死,背後竟然包含著出乎意料的陰謀。
幕後製作:
[關於電影]
《美國往事》並不是一部風格明顯的類型片,雖然它從30和70年代鼎盛的黑幫片中獲取了影片的故事背景(此片的小說原作者哈利·格瑞也的確是個真正的前幫派分子),黑幫電影僅僅只是提供了一個故事載體而已。影片主人公麵條並不象一個傳統黑幫電影中黑幫人物,他更像一個屈從於環境和直覺的平凡之人,同時也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價來尋求最終的救贖。事實上導演賽爾喬·萊翁內(Sergio Leone)是非常細心地對這部影片進行了挑選和斟酌,這也是為何他身為意大利人,卻把此片的人物設置在猶太黑幫的背景之下。大部分美國黑幫電影講述的都是意大利裔幫派或者愛爾蘭裔幫派,但曾經在禁酒時期空前活躍的猶太幫派卻很少有電影提及。
《美國往事》從某種程度上講,是一部純粹的作者電影,它承載的是導演賽爾喬·萊翁內所有的“美國情結”(賽爾喬·萊翁內本人並非在美國出生且未在美國長期生活過),他所要講述的並非是一個邏輯完整的傳統故事,而是他本人對他一生所鍾愛的美國曆史、文化與精神的一次純粹自我的表達。因為他對於大洋彼岸的理解並非像科波拉這樣在街邊成長起來的意裔美國人,而是通過銀幕上的美國電影所獲得和積累的,所以他才會拍攝一部帶著非美國氣質的美國題材的電影來完成自己一生所求證的事物。

[關於導演]
賽爾喬·萊翁內在後世電影史家看來是個被低估的電影藝術大師,或者說是被曲解的人,他的電影總是被冠以低檔貨色的頭銜,諸如什麼“通心粉式(意式)西部片”之類的帽子。但經過20年後,他對電影藝術的貢獻終於得到了遲到的承認。他的代表作有《為了幾塊錢》、《為了更多的幾塊錢》以及《好的、壞的、醜的》。這三部作品都由美國著名演員伊斯特·伍德主演並獲得世界範圍的成功。他最得意的作品是以美國近百年曆史為背景的“美國三部曲”,即《西部往事》、《革命往事》和《美國往事》。《西部往事》表現19世紀末早期移民在美國的生活及其開發西部時的故事;《革命往事》以政治為背景,描寫政治在美國的作用及美國與鄰邦的關係。《美國往事》則是20-60年代美國大城市生活的縮影。《美國往事》的視角是獨特的,是意大利人眼中的美國形象,可以說,這部影片是對好萊塢創造的美國形象的一種批評。
[關於配樂]
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選用了排蕭等非常符合影片“神秘”、“夢幻”特色的樂器,以其或悠遠嗚咽、或夢幻飄忽的聲音,再配上弦樂和人聲的合襯,使音樂表達了畫面所無法表達的東西。當老年麵條重歸舊地時,莫里康使用舒緩,柔和的節奏和旋律,音樂巧妙的暗示了時代的變遷和歲月的流逝,表現了麵條在平靜的外表下那顆動盪的心。當面條在酒館與岱博拉單獨相會時,莫里康用了溫柔,感傷的岱博拉主題,採用優美,委婉的絃樂重奏。音樂在美妙中透著感傷,似乎早已鋪墊了兩人那不幸的結局。當面條在人潮如流的火車站目送已註定失去的岱博拉的火車緩緩開去時,女高音歌唱家艾達那哀傷、飄逸的無言哼嗚在耳邊響起。又充分表現了麵條那種幽怨和失去的感覺。作曲家埃尼奧·莫里康憑該片無可爭議的獲得1984年美國奧斯卡最佳配樂獎。甚至很多人認為,該片經典的配樂掩蓋了影片本身的出色。

  這是一部描寫友誼與對立、忠誠和背叛等人性衝突的黑幫史詩電影,以拍攝意大利西部片成名的意大利導演賽爾喬·萊昂內執導,是萊昂內“美國三部曲”之一,是意大利人眼中的20-60年代的美國形象。導演一改好萊塢傳統西片的格局,以獨特的視角塑造了美國黑社會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影片頗有氣勢,暴力的描繪有一種詩意。時間跨越40年,從經濟大蕭條、禁酒令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等重大事件均作為背景。影片只選取原作中的幾個人物和幾件事件,採用典型的好萊塢敘事結構。所不同的是,影片的時空結構處理頗有特色,通過主人公麵條的回憶將故事逐漸展開,故事始終在麵條和麥克斯之間一種理還亂的債務糾葛中進行。本片獲1984年美國影藝學院最佳配樂、最佳服飾設計兩項奧斯卡金像獎,1985年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提名。
花絮:
·當羅伯特·德尼羅扮演的“麵條”在看電視的時候,節目是採訪一個名叫詹姆斯·康威·奧東尼爾的人。而在羅伯特·德尼羅1990年的電影《好傢伙》Goodfellas中, 德尼羅的角色名叫詹姆斯·康威。
·為了準備影片中大衛·艾倫遜這個角色,羅伯特·德尼羅曾請求與著名的江湖老大梅耶·蘭斯基私人面談,他正是該片角色的原型。但很不幸的是,這一請求遭到拒絕。

·據詹姆斯·伍德說,羅伯特·德尼羅曾經建議他,為了符合所演角色是個上了年紀的富有而空虛的人,伍德應該有外表光鮮的衣著和明亮的牙齒,但是製片人擔心預算經費超支,最後是德尼羅自己掏錢承擔了這筆開支。
·導演的靈感來源於哈里·格雷的自傳體小說“The Hoods”, 據說為了將小說拍攝為電影,塞吉·里昂花了好幾年時間才爭取到原著作者本人的許可。斯圖亞特·卡明斯基是編劇之一,他回憶說當時他拿到電影大綱就已經超過了400頁。
·在粗剪完成後,塞吉·里昂洗印好的電影片長10個小時,此後又削減到令他自己較為滿意的6個小時的版本。後來,在發行之時,本打算剪成4個小時的版本,但他強烈認同兩至三小時版本更為合適。然而,電影公司對此不甚滿意,又請人把電影縮減到更短一些。
·羅伯特·德尼羅把伊麗莎白·麥克加文帶出去來到一家酒店,影片中這座富麗堂皇的酒店實際上是在威尼斯。隨後不久,這個亡命騎士在海上乘風破浪的地方則是在美國新澤西的海岸線上。

二、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 (1993) 課程:責任


男人一生要看的十部電影(太詳細,耐心看)

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 (1993)

所謂責任,就是未必做得成卻必須去做的事。對於辛德勒來說,救助落難的猶太人是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責任。而把那段歷史搬上銀幕,則是斯皮爾伯格作為一個猶太藝術家的責任。《辛德勒的名單》包含著對受難者的祭奠,對拯救者的敬意,和對光明一定到來的信念。在影片放映後的一片讚譽聲中,斯皮爾伯格平靜地把影片的全部收益捐給了美國的納粹大屠殺紀念館。

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編劇: 托馬斯·肯尼利 / 斯蒂文·澤裡安
主演: 連姆·尼森 / 本·金斯利 / 拉爾夫·費因斯 / 卡羅琳·古多爾 / 喬納森·薩加爾 / 更多...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希伯來語 / 德語 / 波蘭語
上映日期: 1993-11-30(華盛頓首映) / 1994-02-04(美國)
片長: 195分鐘
又名: 舒特拉的名單(港) / 辛德勒名單
IMDb鏈接: tt0108052

辛德勒的名單的劇情簡介 · · · · · ·

  1939年,波蘭在納粹德國的統治下,黨衛軍對猶太人進行了隔離統治。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連姆·尼森 Liam Neeson 飾)來到德軍統治下的克拉科夫,開設了一間搪瓷廠,生產軍需用品。憑著出眾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錢,辛德勒和德軍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的工廠僱用猶太人工作,大發戰爭財。


  1943年,克拉科夫的猶太人遭到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辛德勒目睹這一切,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賄賂軍官,讓自己的工廠成為集中營的附屬勞役營,在那些瘋狂屠殺的日子裡,他的工廠也成為了猶太人的避難所。
  1944年,德國戰敗前夕,屠殺猶太人的行動越發瘋狂,辛德勒向德軍軍官開出了1200人的名單,傾家蕩產買下了這些猶太人的生命。在那些暗無天日的歲月裡,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三、肖申克的救贖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課程:信念


男人一生要看的十部電影(太詳細,耐心看)

肖申克的救贖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一個人能夠在十五年痛苦的牢獄生活裡,不放棄對自由的嚮往,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力量?所以他成功了,成功奪回了自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句話:體制化是這樣一種東西,一開始你排斥它,後來你習慣它,直到最後你離不開它。想想看,我們的身體已經有多大一部分被體制化了?行業者安迪,被誤判殺妻服刑。在惡棍橫行的鯊魚骨監獄,安迪憑智慧求生存,漸漸贏得監獄長官的倚重和身邊監躉的愛戴。可是,他在處理稅務報表上的能力換來的是監獄長官要把他永遠囚禁的決心。

◎譯  名 肖申克的救贖/月黑高飛(港)/刺激1995(臺)/地獄諾言/鐵窗歲月/消香克的救贖

◎片  名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年  代 1994

◎國  家 美國

◎類  別 犯罪/劇情

◎語  言 英語/國語三音軌

◎字  幕 中英雙字

◎上映日期 1994-09-10(多倫多電影節)/1994-10-14(美國)

◎IMDb評分 9.3/10 from 1,772,109 users

◎豆瓣評分 9.6/10 from 788,187 users

◎片  長 142 分鐘

◎導  演 弗蘭克·德拉邦特 Frank Darabont

◎主  演 蒂姆·羅賓斯 Tim Robbins

      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鮑勃·岡頓 Bob Gunton

      威廉姆·賽德勒 William Sadler

      克蘭西·布朗 Clancy Brown

      吉爾·貝羅斯 Gil Bellows

      馬克·羅斯頓 Mark Rolston

      詹姆斯·惠特摩 James Whitmore

      傑弗裡·德曼 Jeffrey DeMunn

      拉里·布蘭登伯格 Larry Brandenburg

      尼爾·吉恩託利 Neil Giuntoli

      布賴恩·利比 Brian Libby

      大衛·普羅瓦爾 David Proval

      約瑟夫·勞格諾 Joseph Ragno

      祖德·塞克利拉 Jude Ciccolella

內容介紹:

  銀行家安迪,在一個失意的深夜之後,被當作殺害妻子與情夫的兇手送上法庭。妻子的不忠、律師的奸詐、法官的誤判、獄警的兇暴、典獄長的貪心與卑鄙,將正處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子從人生的巔峰推向了世間地獄。他被判無期徒刑,送進了固若金湯的鯊堡監獄。

  在目睹了獄中腐敗之後,他自知難以討回清白,只有越獄才是生路。於是他開始暗中實施自己的計劃,他結識了專在獄中從事黑市交易的罪犯雷,並從雷那裡弄來《聖經》和一些最不起眼的小東西。同時,他堅持近十年接連不斷的書信上訪,為鯊堡監獄建立了全美最好的監獄圖書館。他還無私地輔導幫助眾多犯人獲得了同等學歷,使得他們可以在獄中繼續學習,為日後重獲自由,踏上社會打下基礎。

安迪在眾獄友的心中是一種尊嚴的象徵,他的才能、智力和人格魅力使他贏得了雷真誠的友情。而他在金融方面的專業知識又使他成為眾獄警的得力幫手,甚至成為了典獄長的私人財務助理,如此的待遇讓安迪的越獄計劃有了實現的可能。

  當一個年輕的竊賊告訴安迪他曾在另一所監獄中遇到過殺害安迪妻子和情夫的真正凶手時,安迪再也剋制不住自己感情,他希望典獄長能夠幫他沉冤昭雪,討回公道。誰知,典獄長因為安迪知悉他貪汙、受賄的內幕而決意不讓安迪重返人間,竟殘酷殺害了那個年輕竊賊,並再次將安迪關入黑牢。

  忍無可忍的安迪終於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越獄而出,重獲自由。當翌日典獄長打開安迪的牢門時,發現他已不翼而飛。預感到末日來臨的典獄長在檢察人員收到安迪投寄的典獄長的罪證之後,畏罪自殺。

  影片背景

  《肖申克的救贖》是根據美國作家斯蒂芬·金的小說《麗塔·海華絲與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而成,首映於1994年9月的多倫多電影節,曾獲當年的美國電影學院獎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七項提名,但美國本土票房收入不過2800萬美元,這與它在輿論界的有口皆碑極不相稱,然而在1995年,隨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有線電視網的首播,它在當年擊敗轟動一時的影片《真實的謊言》摘走了家用錄象帶租售排行榜第一的桂冠。

精彩評論

  《舊約.以賽亞書》中說道:“錫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贖,其中歸正的人必因公義得蒙救贖。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敗亡;離棄耶和華的必致消亡。”據說這裡就是“救贖”一詞的起源。據粗略統計,在整部《以賽亞書》中,這個詞一共出現了16次之多。很明顯,它象徵著基督思想的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至於到了宗教時代,“救贖”因其明確的指向性而一度成為了左右西方精神世界的關鍵詞。 既然如此,那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即“救贖”產生於特定的人群(基督徒)和特定的年代(宗教年代),而隨著20世紀以來西方社會中信仰的缺失,人本主義代替了神保最後,就是那些被淘汰的失敗者,他們成了體制的祭品,很快被淹沒在體制化的漩渦之中。

  當然,安迪通過自己的行動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而且深深的影響了牢籠中的其他人:安他人:安他人:了。這部電影的名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 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at's all.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肖申克的救贖》(Shawshank Redemption)是我所看過令人震撼的一部電影之一。故事與其說講述的是主人公安迪成功越獄、重獲自由,倒不如說是安迪從靈魂到肉體獲得拯救的過程。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所表現的深刻、玄奧的宗教、社會、人生哲理是該片受到讚揚的最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說這部片子觸及到了人類靈魂最深處的東西,它反思的是一個關於體制化與反體制化、希望與絕望、靈魂救贖的深刻的主題。

  institutionalized(體制化)、hope(希望)、redemption(救贖)是《肖》片中三個最為關鍵的靈魂性詞語,理解了這三個詞語,我們才能夠很好的解讀該片所探討的主題。

  第一個詞語institutionalized(體制化),影片是通過瑞德(Mogran Freeman飾演)之口說出對這個詞語的看法的。他說:“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enough time passes...you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 is instititutionalized(起初,你討厭它,然後你逐漸的習慣它,足夠的時間後你開始依賴他。這就是體制化)”。理解片中所謂的體制化,我們回顧一下老布(那個監獄的圖書管理員)的一生就明白了。老布在監獄中也就是在一種體制下,渡過了50年,幾乎就是一生的時間。可以想象,曾經年輕的布,在剛剛進入這種體制時,他肯定曾經像一切剛剛進入Shawshank的所有NEW fish(菜鳥)一樣,憤世嫉俗,並試圖反抗,然後和大部分的囚徒一樣,他們逐漸發現:反抗等於徒勞,於是從對體制的反抗逐漸變為慢慢的接受然後學會適應體制,最後發展到對體制的嚴重依賴。可憐的老布,他的靈魂和肉體都已經完全體制化了,在垂暮之年卻被放逐出體制之外,可以想象的到,老布在一個幾乎完全陌生的體制下是根本無法存活的,此時老布與體制脫離無異於一個胎兒被斬斷臍帶,因此老布最終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第二個詞語hope(希望)。對這個詞語的闡釋是通過安迪和瑞德在午餐中的爭論展開的。心存信念和希望的安迪說:“forget that there are ...places...in the world that aren't made out of stone,

there is something ...inside...that they can't get to...that is hope (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可以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觸摸不到,那就是希望)”,然而睿智的瑞德馬上反駁說:“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my friend 。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 hope can drive a man insane  it's got no use on the inside.you'd better get used to that idea (讓我來告訴你什麼是希望,我的朋友。希望一個危險的東西,它能夠使人瘋狂,我們心中的希望根本毫無用處。你最好習慣這個觀念)”

  安迪的救贖 ——個人和群體的靈魂拯救

  理解了以上兩個詞語,體制化和反體制化、希望和絕望,我們的主人公安迪開始了影片的主題——靈魂的救贖(redemption)。在Shawshank這個世界中,我們可以把人們劃分成兩大群體:體制內群體和體制外群體。體制內包括像典獄長和獄警在內,他們是體制的締造者、執行者和維護者,以典獄長和那個兇狠的獄警無疑是撒旦的化身、窮兇極惡的統治者。而Shawshank的囚徒無疑是屬於體制外的人群,他們是體制的服從者、被同化者。體制外的囚徒可以分為四類,以安迪為代表的英雄(hero),以瑞德為代表的精英(elite),以老布等為代表的大眾(the masses),和以被虐 待致死的肥仔為代表的失敗者(alsoran)。英雄在靈魂上是超越體制的,儘管他們的肉體不得不服從體制的約束,然而英雄卻能夠利用自己偉大的靈魂和偉大的行動不斷改變體制、超越體制。精英屬於對體制有深刻清醒認識、曾經試圖反抗但是最終選擇妥協的那一類人。精英和英雄的共同之處在於在靈魂深處,二者都有希望存在。精英和英雄的區別在於,英雄除了在精神上篤信希望外,而且在行動上試圖改變體制,這種卓越智慧的努力,正是是英雄成為英雄的根本所在。精英雖然在靈魂中尚有對希望的信仰,然而在行動上他們已經完全放棄了反抗的可能,他們在靈魂上雖然沒有被體制化,但在肉體上已經完全體制化了。其次,就是絕大多數的大眾(就是你我這樣的芸芸眾生),他們也曾經試圖反抗,但是在強大的體制化的力量之下,他們卻不幸的從精神到肉體完全被體制化了。最後,就是那些被淘汰的失敗者,他們成了體制的祭品,很快被淹沒在體制化的漩渦之中。

  當然,安迪通過自己的行動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而且深深的影響了牢籠中的其他人:安迪在獄中擴建圖書館,幫助其他犯人讀書識字,那個拿到同等學歷的問題青年就是被拯救的典型,一個跨掉一代中的嬉皮士竟然能夠被教化成一個紳士,我們不得不感嘆於救贖的力量。因此安迪的拯救不單單是一個個體的行為,還是一個群體的行為,這完全符合基督教關救贖的定義。影片在闡釋安迪反抗的過程時,用了一個宗教性很強的詞語——redemption(救贖)。追述這個詞語的宗教淵源,我們很容易想起耶穌靈魂拯救的故事,事實上,在片中不知一次的出現過《聖經》,以及對《聖經》的引用。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那個道貌岸然的典獄長,外表似乎是一個聖潔的聖徒而他的行為和內心卻骯髒的像魔鬼。在他的辦公室旁邊又一個精緻的雋語:主的審判將要降臨,然而這末日的審判卻最終降臨到這個審判者身上。

  因此,《肖》片最重要的貢獻在於對歷史觀的一種寓言式的闡述和對個體救贖、群體救贖的宗教式的反思。

  對該片的反思——救贖就在你我心中

  不難理解,Shawshank不過是一個寓言而已,它事實上就存在於我們現實的生活中。現實中的每一個人,都在自覺不自覺的扮演著Shawshank中囚徒或者獄方的角色。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將淪為老布那樣的命運,逐漸地被體制化直到嚴重地依賴體制,終其一生不曾越規逾矩。任何一種組織、制度、社會都可以視Shawshank為縮影。比如,我們的大學,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Shawshank城堡,當我們離開這座城堡時,我們中的絕大多數是註定要被體制化的,即使進入社會,體制對人的侵蝕也一刻沒有停止過,社會歷史就是在體制化和反抗體制化的循環中不斷前進的,然而救贖卻完全在於我們自己的選擇,正如安迪的選擇一樣,再強大的體制也永遠無法剝奪我們選擇救贖的權利,因為,救贖就存在於我們的心中,那是任何強權也無法到達的地方。to being,or not to being,選擇救贖還是選擇絕望,選擇英雄還是選擇大眾,選擇上帝還是選擇撒旦,這一切都在你我心中

《肖申克的救贖》經典臺詞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難得的經典影片,每觀看一次都會有深刻的領悟。其中有相當多的經典臺詞,摘錄如下:

1、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 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

譯文: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

2、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譯文: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3、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at's all.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譯文:有的鳥是不會被關住的,因為它們的羽毛太美麗了!

4、I find I’m so excited. I can barely sit still or hold a thought in my head. I think it the excitement only a free man can feel, a free man at the start of a long journey whose conclusion is uncertain. I hope I can make it across the border. I hope to see my friend, and shake his hand. I hope the Pacific is as blue as it has been in my dreams. I hope.

譯文:我發現自己是如此的激動,以至於不能靜靜地坐下來思考。我想只有那些重獲自由即將踏上新徵程的人們才能感受到這種即將揭開未來神秘面紗的激動心情。我希望跨越千山萬水握住朋友的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夢中的一樣藍:我希望……

5、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A strong man can save himself. A great man can save another.

譯文: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6、Prison life consists of routine, and then mort routine.

譯文:監獄生活充滿了一段又一段的例行公事。

7、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 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 alized.

譯文: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這就是體制化。

8、There`s not a day goes by I don`t feel regret. Not because I`m in here, or because you think I should. I look back on the way I was then. Then a young, stupid kid who committed that terrible crime. I want to talk to him. I want to try and talk some sense to him, tell him the way things are. But I can`t. That kid`s long gone and this old man is all that`s left. I got to live with that. Rehabilitated? It`s just a bullshit word. So you go on and stamp your form, sorry, and stop wasting my time. Because to tell you the truth, I don`t give a shit.

譯文:我無時不刻地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感內疚,這不是因為我在這裡(指監獄),也不是討好你們(指假釋官)。回首曾經走過的彎路,我多麼想對那個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說些什麼,告訴他我現在的感受,告訴他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可是,我做不到了。那個年輕人早已淹沒在歲月的長河裡,只留下一個老人孤獨地面對過去。重新做人?騙人罷了!小子,別再浪費我的時間了,蓋你的章吧,我沒什麼可說的了。

9、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譯文: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

  那麼,在這部影片裡,德拉邦特想要表現的是誰對誰的救贖呢?

  沒有任何辯駁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檢察長把安迪的生命交給了肖申克漫長的歲月。被冤枉的銀行家不會甘於命運,然而肖申克並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監獄長的訓詞非常露骨,他的意思無非是“在這裡,你們沒有自由,必須無條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那是屬於上帝的”,於是,一場關於尊嚴和人性的鬥爭就此開場,不過在這場鬥爭中,救贖主不是上帝。

  救贖主是兩個字:希望。被救贖的也是兩個字:自由。

  或許這篇文章的讀者會認為我太過抽象化了,但是當你在頭腦裡從頭至尾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閃回那些片段的時候,你會輕而易舉地理解我這麼說的緣由的。

  希望,是整部影片的主題。

  在安迪來肖申克之前,監獄裡的話題除了變態、打架就是無所事事地消磨時間,混亂、骯髒、恐懼、絕望共同織就了這裡惡劣的環境,犯人沒有任何人權可言,為監獄長無償出賣他們的廉價勞動力。在安迪入獄之後,這個不甘現狀的銀行家儘管依然無力改變犯人受壓迫受凌辱的事實,但他卻至少帶來了希望,一種不曾有過的自由生命的氣息。這種希望不同於監獄長口頭上說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著我就不會有黑暗”,因為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偽基督”,他只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之事,監獄長教育囚犯們“不許褻瀆上帝”,其實他正是把自己當作上帝的,而骨子裡,他殘暴的稟性是要讓囚犯們屈服於“紀律和聖經”,甚至於“要你吃你就吃,要你拉你就拉”,暗無天日的折磨最終把肖申克的每一個人都制度化了,導致了老布的死亡,導致了瑞德出獄後仍帶上了毫無人權的“請示”的烙印,失去了希望,就始終無法像一個正常人那樣的生活,而監獄長的所為,正是要徹底磨滅肖申克犯人對於未來的希望。

  安迪是註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對抗的,他帶來了希望。這種希望,在於對惡勢力(三姐妹)堅決的反抗,在於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於不畏兇險為大家贏得那坐牢以來唯一一次由海利請客的啤酒,在於他當著監獄長的面播放大家從未聽過的美妙音樂,在於他執著地帶領大家修建全英格蘭州最好的監獄圖書室,在於他二十年來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對此,我們不得不說安迪是一個被導演詩性化了的英雄,德拉邦特對這個人物的塑造通過貫穿劇中的幾個“HOPE”一目瞭然地呈現了出來,也許他本人就是一個希望中的人物,但通過他個人的努力,我們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變化來自於瑞德。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安迪和他的約定,瑞德是否會和老布一樣,因為被長期地制度化了而無法適應社會,最終只能在長期的壓迫之後在自由社會“到此一遊”,緣於這個約定,瑞德堅持了下來,找到了他堅持“希望”的終點——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心靈的自由,很顯然,這又是安迪用自己的行動對瑞德的救贖。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來自湯米,這個目不識丁的年輕人居然在他的感化下考上了高中,在那個安迪努力建立起的圖書室裡,人們暫時忘記了壓迫、暴力、恐慌,自由祥和的生活的樂趣給每一個人都帶來了希望。

  當我再一次回顧這部影片的時候,我突然感覺到,這個安迪,何嘗不是另一個現代版的耶穌?他的受難,始終昭示著耶和華的那句預言“其中歸正的人必因公義得蒙救贖。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敗亡;離棄耶和華的必致消亡”,而德拉邦特似乎也的確要把他塑造成一個耶穌式的人物,從他逃出肖申克之後的仰天長嘯到監獄長自殺之前牆壁上的那一行字“主的審判很快降臨”好象都在詮釋著這一點。但是,我們同樣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一種自由人對於命運的反抗精神,這是一個在心靈上得到解放的人,任何實質的牢籠都束縛不了他,作為一個現實存在的人,他的肉體雖受磨難,卻並未消亡,而是用實際的行動來抗爭,而老布,放飛了傑克,卻囚禁了自己,這就和安迪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告訴人們: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在心裡還有最後的一點希望,那就還活著,否則,安於麻木的現實,也就同死亡沒有什麼區別了。

  是的,是“希望”救贖了“自由”,這是重新構建的現代文明裡的救贖,除了自己,我們沒法依賴虛幻的救主。曼德拉說過:“心,是一個人最強壯的部分。”假若我們的心不停息,希望,就始終存在。

  最後,用安迪留給瑞德的那封信作結尾吧:

  ……心懷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許是最好的事,心懷希望就永遠有希望……既然你已經走到這兒了,就再走遠一點吧

四、現代啟示錄 Apocalypse Now (1979) 課程:痛苦


男人一生要看的十部電影(太詳細,耐心看)

現代啟示錄 Apocalypse Now (1979)

戰爭是一種秩序的破壞,世界上最可悲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戰爭,最痛苦的戰爭電影莫過於《現代啟示錄》。《現代啟示錄》講的是人性的倒退,秩序的破壞。但文明的進程卻沒有人能夠阻擋。

導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編劇: 約翰·米利厄斯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邁克爾·海爾 / 約瑟夫·康拉德
主演: 馬龍·白蘭度 / 馬丁·辛 / 羅伯特·杜瓦爾 / 弗雷德裡克·福瑞斯特 / 山姆·伯頓斯 / 更多...
類型: 劇情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法語 / 高棉語 / 越南語
上映日期: 1979-05-19(戛納電影節) / 1979-08-15(美國)
片長: 147分鐘(公映版) / 196分鐘(導演重剪版) / 183分鐘(最終剪輯版) / 202分鐘(重生版)
又名: 當代啟示錄
IMDb鏈接: tt0078788

【內容簡介】

  在越南戰爭期間,美軍上尉威拉德接到總部的命令, 去尋找脫離了美軍的科茨上校。科茨曾經有著輝煌的歷史,但如今卻已陷入瘋狂。他在柬埔寨境內建立了一個獨立王國,推行著野蠻、血腥、非人的殘暴統治,還不時地向美軍進行瘋狂的近乎妄語的廣播宣傳。威拉德接到的命令就是找到科茨,並把他帶回來或者是殺了他。帶著這個命令,威拉德率領一小隊士兵沿著湄公河逆流而上,穿越叢林前往柬埔寨。 在尋找科茨上校的過程中,威拉德幾乎橫穿了整個越南戰場。他目睹了種種暴行、恐怖、殺戮與死亡的場景,深深地受到了震憾。在不斷的殺戮之中,威拉德也幾乎變得瘋狂。

  最後歷盡艱辛的威拉德一行終於來到了科茨的恐怖王國。他們落入了科茨的手中,受到了嚴酷的折磨。但這卻也使威拉德得以直接面對科茨。科茨本可以殺死威拉德,但他卻沒有這樣做,他藉助威拉德的手完成了渴望已久的死亡,終於從這個瘋狂的世界中得以解脫。而威拉德也深深地體會到了人類心中的邪惡與黑暗,體會到了邪惡所引起的瘋狂。土著們跪倒在他面前,他實際上已取代了科茨。 對這一切感到由衷地厭惡的威拉德拉起同伴,登船離去。科茨的瘋狂被制止了,但在整個越南戰場上,恐怖與殺戮仍然在瘋狂地進行著。

幕後製作:

  該片表面上在講越戰,但在所有著名的戰爭片中,它可能是“昇華”程度最高的一部。它可以套用於任何戰爭,甚至廣而言之說它表現任何人生經歷都不為過。影片雖然不乏對戰爭的正面描寫,但它的精髓是刻畫人性中的黑暗,難怪它不是以越戰記錄為藍本,而是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康拉德的經典名著《黑暗之心》。馬龍? 白蘭度扮演的這名軍官鏡頭不多,臺詞和處理均很“虛幻”,彷彿是一種力量,而不是某個人。本片是科波拉對於戰爭暴力造成 人性異化的一種反思,巧妙地將現實主義的題材和象徵意義融合在一起,以一名戰士沿河尋找白蘭度的旅程為線索,展開了一種近乎荒誕的“實況記錄”。影片具有一種“大歌劇”般的風格,誇張而華美,帶有強烈的表現主義色彩。在飛機上播放瓦格納《女武神》主題音樂的轟炸場面是這種風格的集中體現,也是本片的經典場景之一。影片獲戛納金棕櫚獎。 2001年科波拉推出該片的新版本,比原來的版本多了將近一個鐘頭。

花絮:

喬治.盧卡斯最初確定是《現代啟示錄》導演,他從約翰.米里烏斯手中拿到了劇本。盧卡斯最初是計劃把電影拍成半記錄片的形式,地點設在戰爭依然如火如荼的越南南部。弗蘭西斯.福特.科波拉本來是電影的執行製片,試圖和華納兄弟做成製片計劃的生意,交易不成之後,他開始投入到《教父》(1972)的拍攝中去。1977年西貢淪陷,盧卡斯已經在忙於拍攝他的《星球大戰》,而米里烏斯對該片毫無興趣,盧卡斯於是把執導該片的大權交給了夢寐以求的科波拉。

科波拉自認為馬龍.白蘭度對約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一定很熟悉,並且認為他是電影的不二人選,滿心期待著這位傳奇演員的出現。當白蘭度現身之後,又令科波拉大為震驚。他從來沒有讀過《黑暗之心》,甚至不知道其詩句。更糟糕的是,白蘭度已經嚴重發胖(柯茨在小說中反覆被描述為一個瘦骨如柴的高個子)。經歷了不少打擊之後,科波拉決定把白蘭度拍攝成 人高馬大、殘忍野蠻的樣子,並且確保鏡頭裡不能出現白蘭度隆起的將軍肚。

威拉德在他的賓館房間裡獨自醉酒這場戲裡,馬汀.西恩確實已經醉了。電影中能到的西恩醉酒的舉止是他的真實反映。當西恩打碎鏡子,正如電影中展示的那樣,他的確傷到了自己的手,醉得不省人事的西恩渾身溼透了,最後竟然想襲擊導演科波拉。

弗蘭西斯.福特.科波拉在電影拍攝期間減重100磅。

科波拉花了將近三年的時間剪輯《現代啟示錄》的電影膠片,當快要剪完的時候,他意識到馬汀.西恩應該為電影增加一些敘述性的畫外音。然而當時西恩過於忙碌根本抽不出時間來配音。科波拉於是把他的兄弟喬.伊斯特伍茨叫過來,他的聲音和西恩的幾乎一樣,可以為新的敘述性聲音配音。在1976年西恩拍攝期間突發心臟病時,伊斯特伍茨也西恩充當了替身。伊斯特伍茨並沒有在因為他的工作而在演職員表上留下名字。

科波拉為該片拍攝了將近200個小時的電影膠片。原拍攝計劃是六個星期,結果持續了16個月。其中為了拍攝颱風大破壞這場戲,就延遲了好幾個月。

1979年5月,該片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成為史上第一部獲得此項大獎卻尚未完成的影片。由於戛納評委會意見無法統一,於是與施隆多夫的《鐵皮鼓》共同分享最佳影片獎。

穿幫鏡頭:

連續性:柯茨被殺後,威拉德翻看他的手稿,紙張的厚度有變化。

事實錯誤:一架Huey直升機最大限度的重量是10,500 磅。對於這種機型而言,要想拉起一艘河裡的油船(PBR),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這些船怎麼也有15,000到19,000 磅。

連續性:船上的遮蓬被摧毀之後,被一些大型的葉子取代。當他們在橋下的時候遮蓬又出現了。在隨後的一組鏡頭之後,遮蓬再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葉子。

發現錯誤:“Clean”要放母親寄來的錄音信的磁帶,拿出了一個磁帶錄音機,裡面並沒有電池。

發現錯誤:當威拉德在讀一些關於柯茨的新聞報道時,其中一篇文章的內容是西德、伊朗和美國關於核能源問題之爭的。這與柯茨毫無關係。

時代錯誤:在柯茨個人檔案中記載他的榮譽,其中有一條是策劃了一次慶典活動(或者是閱兵儀式)的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的飛行,時間是在“1965年8月30日”。然而第一批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的原型直到1965年9月7日才開始飛行。

連續性:在Clean被擊中後,滴落在船的帆板上的血時而有時而沒有。

事實錯誤:在影片通篇經常可以看到越共使用曳光子彈,尤其在PT船上被敵軍火力進攻的時候,可以看到是紅色的。事實上,越共使用的是綠色的追蹤彈藥,美國軍隊才使用紅色的追蹤彈藥。

五、第七封印 Det sjunde inseglet (1957) 課程:哲思


男人一生要看的十部電影(太詳細,耐心看)

第七封印 Det sjunde inseglet (1957)

不敢說能懂《第七封印》,但如果要在臨死之前看一部電影,一定選擇《第七封印》。

馬丁·斯科西斯曾經說過“如果在死前一定要我選擇一部電影的話,我一定會選《第七封印》。”這句話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方面表達了老馬丁對該片的喜愛和對伯格曼的崇敬;另一方面也揭示了這部電影深邃的思想是值得探索一生的。現在總有個別導演叫囂說他們的電影是給10年以後的人們看的什麼之類。在真正的電影大師面前,他們就仿如耍戲的猴子。伯格曼從來不解釋他的電影,因為他知道他的電影不是給某某年的人看的,當年看得、10年後的人看得、50年後依然看得。就如同50年後的我,一個生活在《變形金剛》和《蜘蛛俠3》的年代的小孩兒,在大師面前,能做的只有虔誠地跪拜,崇敬地瞻仰。

  頹廢、墮落、殘忍、憂鬱、禁慾、狂野、偎褻、神秘、邪惡、虔誠,奇怪的組合在一起。而不同的人,在這世紀末黑暗中,也有不同的處世之道。這正是博格曼電影《第七封印》要探討的內容。博格曼將死亡擬人化成死神,透過死神追逐網羅人們,讓不同的人與死神相遇、或被死神追逐時,各自呈現出不同的態度。這些人變成為世間人的“典型”,把身為觀眾的你、我圈進去。

◎譯  名 第七封印

◎片  名 The Seventh Seal

◎年  代 1957

◎國  家 瑞典

◎類  別 奇幻/驚悚片">驚悚/劇情

◎語  言 瑞典語

◎字  幕 中英雙字

◎IMDB評分 8.4/10 (30,814 votes)Top 250: #104

◎文件格式 X264 + AC3

◎視頻尺寸 1440 x 1080

◎文件大小 1 DVD9

◎片  長 89 Mins

◎導  演 英格瑪·伯格曼 Ingmar Bergman

◎主  演 馬克斯·馮·西多 Max von Sydow ....Antonius Block

      甘納爾·布耶恩施特蘭德 Gunnar Bj·rnstrand ....J·ns, squire

      本特·埃切羅特 Bengt Ekerot ....Death

      尼爾斯·波普 Nils Poppe ....Jof

      畢比·安德森 Bibi Andersson ....Mia, Jof's wife

      Inga Gill ....Lisa, blacksmith's wife

      Maud Hansson ....Witch

      Inga Landgre ....Karin, Block's Wife

      岡內爾·林德布洛姆 Gunnel Lindblom ....Girl

      Bertil Anderberg ....Raval

      安德斯·埃克 Anders Ek ....The Monk

      Ake Fridell ....Blacksmith Plog

      Gunnar Olsson ....Albertus Pictor, Church Painter

      Erik Strandmark ....Jonas Skat

      Siv Aleros ....***ellant (uncredited)

      Sten Ardenstam ....Knight (uncredited)

      Harry Asklund ....The landlord (uncredited)

      Benkt-·ke Benktsson ....Merchant at the inn (uncredited)

      Catherine Berg ....Young woman kneeling for the ***ellants (uncredited)

      Lena Bergman ....Young woman kneeling for the ***ellants (uncredited)

      Tor Borong ....Farmer at the inn (uncredited)

      Gudrun Brost ....Woman at inn (uncredited)

      Bengt Gillberg ....***ellant (uncredited)

      Lars Granberg ....***ellant (uncredited)

      Gunlog Hagberg ....***ellant (uncredited)

      Gun Hammargren ....***ellant (uncredited)

      Tor Isedal ....Man (uncredited)

      Ulf Johansson ....Knight commander (uncredited)

      Tommy Karlsson ....Mikael, Jof and Maria's son (uncredited)

      Uno Larsson ....***ellant (uncredited)

      Lennart Lilja ....***ellant (uncredited)

      Lars Lind ....The young monk (uncredited)

      Monica Lindman ....***ellant (uncredited)

      Gordon Lowenadler ....Knight (uncredited)

      Mona Malm ....Young pregnant woman (uncredited)

      Josef Norman ....Old man at the inn (uncredited)

      Gosta Pruzelius ....Man (uncredited)

      Helge Sjokvist ....***ellant (uncredited)

      Georg Skarstedt ....***ellant (uncredited)

      Ragnar Sorman ....***ellant (uncredited)

      Fritjof Tall ....Man (uncredited)

      Lennart Tollen ....***ellant (uncredited)

      Nils Whiten ....Old man addressed by the monk (uncredited)

      Caya Wickstrom ....***ellant (uncredited)

      Karl Widh ....Man with crotches (uncredited)

◎簡  介 

   故煩事發生在蛛中世紀,一名十字軍騎士帶著侍從東征返回,在途中他遇到了死神的化身。當時正值歐洲大瘟疫肆虐,他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內心充滿了需要時間才能解開的疑問:生命的意義何在?死的本質是什麼?他決定和死神賭一盤棋,如果他輸了就讓死神帶走。棋局斷斷續續地下著。騎士也著繼續自己的旅程。在途中的所見所聞讓他漸漸明白真理就是人世間的幸福,拯救他們的不是靠上天的法力,而是人類孕育生命,相親相愛。然而此時,死神追上了他,要求和他把未下完的棋下完。結果是騎士輸掉了。第二天,流浪者似乎看見死神把騎士帶走,拖進了一個“骷髏舞”的圓陣中。

一句話評論

伯格曼的直接是這部電影的力量所在:無論是對待善還是惡,他枝都毫不妥協。

——芝加哥太陽時報

《凌第七封印》是一部恐怖電影,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恐怖的一部電影。

——BBC電影評論

生命的意義何在?上帝是否存在?從來沒有人像伯格曼那樣強有力的回答過這些問題。

——城市評論

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關注了生命和死亡。

——世界電影經典

《第七封印》是最有力的“信仰”電影。

——藝術電影

幕後製作

  片名來自《聖經》中的《啟示錄》——“羔羊揭開第七印的時候,天上寂靜約有二刻。”影片中極具象徵意義的意象俯拾皆是,無論是死亡的造型,還是盤旋空中的黑鷹,均有著耐人尋味的涵義。這些形象已成為電影語彙的基石,被後人反覆模仿。不過,對宗教不感興趣的觀眾會覺得本片很難欣賞,因為太過沉重。

【伯格曼的上帝】

  假如和很多人說的那樣,伯格曼陰暗荒涼的《第七封印》是一部關於死亡的電影,那麼這很可能是一個錯誤,《第七封印》不是一部簡單關於厭世的電影。如果這部電影你看過三次,那麼每一次你都會獲得新的理解:事實上,這是一部關於信仰的電影。伯格曼在這部電影中玩了一個小小的惡作劇,你必須清醒,區分預設的信仰和真正的信仰。上帝在這部電影中無處不在,在滑稽的小丑和新生的嬰兒身上,在晨起的景象中,在歌聲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上帝的身影。但是假如我們執著於預設的理解,我們就不能真正的感知上帝,因為我們過分地把社會強加給上帝的屬性當作他的本質。上帝,伯格曼告訴我們,要比那些預想宏大的多。

  也可能伯格曼並不是在質疑預設的信仰。布羅克睿智的護衛延斯拒絕了基督教信仰,甚至在面對死神的時候,他也拒絕像懦夫那樣死去,除非在最後一刻體驗到生命的勝利。延斯是悲觀厭世的布羅克的襯托:除了要面對殘酷的現實之外,兩個人都對生命和信仰有所領悟,但布羅克緊緊抓住“信仰”最後的殘片,不願墮入永恆的詛咒,而延斯,則相信地獄就在大地之上。如果他相信死後的世界,他不能對布羅克的信仰視而不見,對於他來說,上帝只是存在於醒悟的心靈之中,並且,他選擇了接受無神論,和他痛苦的存在。

【攝影】

  伯格曼對移動攝影機沒什麼興趣,在這部電影中,大量存在的長鏡頭和靜止鏡頭為《第七封印》增添了荒涼感和莊嚴,頗有幾分中世紀道德劇的感覺。攝影師根納·費休使用的黑白色調使這部電影更加恐怖。死神出場時的一襲驚豔的黑衣,黯淡的背景,加強了這部電影的表現主義氛圍,北歐藝術家們或多或少都有的傾向。

【歷史上的中世紀】

  電影中對中世紀瑞典的描繪並不準確。從十字軍返回的騎士不可能碰到黑死病,因為最後一次十字軍東征結束於1271年,而席捲歐洲大陸的黑死病發生在1348年。除此之外,苦修運動是從國外傳入瑞典的,對巫師的大規模迫害發生於15世紀,電影中關注的生死主題也更像20世紀50年代流行的存在主義哲學範疇。不過,電影中還是有一些形象來源於中世紀藝術,例如,伯格曼曾經說過,與死神弈棋的鏡頭就是來源於15世紀80年代的教堂繪畫。

【伯格曼談《第七封印》】

  《第七封印》變成一部公路電影,自由地橫掃於時空之間,同時對這樣的跳脫完全負責。我把劇本交給史凡斯克之後,各方反應都極冷淡。接著《夏夜的微笑》開拍,並於1955年的聖誕節上映,雖然遭到各種明槍暗箭式的攻訐,卻非常成功。1956年5月,它在坎城影展上放映,並且獲獎,我去馬莫市向碧比·安德森借錢,因為當時她是我們這一群人裡最有錢的一個。然後我飛去坎城見史凡斯克的老闆笛姆寧,他在旅館裡正得意忘形地忙著吧《夏夜的微笑》的版權賣給任何一位感興趣的江湖郎中。這樣的經驗對他來說還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唯一能夠打敗他的沾沾自喜的東西,就是他自己的天真。我把被完成的《第七封印》劇本放在他面前說:“要還是不要,現在是你唯一的機會,卡爾!”他說:“要啊!可我得先看一看!”“你都把它否決掉了,怎麼會沒看過?”“是嗎?大概我沒仔細讀吧!”我被迫承諾會盡快把電影殺青。扣掉往返外景的時間,我們只有三十六個工作日,同時還得在製作費上束緊腰帶……

  最後一場死神帶領流民跳著舞遠去的戲是在HOVS HALLAR拍攝的。當時碰到暴風雨要來,我們收拾工具,正打算離開。我突然看到一塊奇異的雲,顧納·費修馬上又把攝影機架好,可是有好幾位演員已經回我們住宿的地方几位器械組的工作人員和遊客就在完全搞不清楚的情況下披掛上陣,加入舞蹈。後來變得非常著名的那一場在黑雲下的死亡之舞,其實只是一場在幾分鐘之內完成的即興之作。世事就是這樣難以預料。結果我們居然在三十五天之內就把電影殺青了。

  《第七封印》是少數幾部真正深得我心的電影。原因是什麼,我也說不上來。它並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有一點瘋狂,有一點愚蠢,同時還有點急就章。但是我認為它一點都不神經質。充滿了生命力與意志力,也能夠以激越的慾望及熱情來申述它的主題。那個時候我仍然深受宗教問題所苦,夾在兩種想法當中,進退不得。兩邊都在各說各話,於是我童稚的虔誠與嚴苛的理性就處在類似停火的狀態之中——騎士和他的聖盃之間還沒有出現神經質的情節。片中還帶有溫馨家庭式的幽默感。造就奇蹟的是小孩:玩雜耍的第八個球必須在空中保持靜止萬分之一秒——那令人屏息的一剎那!

  其實我的鹵莽相當驚人,當時我敢拍的東西,現在我絕對不感拍。騎士作完早禱之後,正準備收拾自己的棋具,他轉過身,看見死神就站在那裡。“你是誰?”騎士問。“我是死神。”那個時候我仍懷抱著孩提時殘存的虔誠信仰,天真地相信有奇蹟似的救贖存在。但是我也傳達了我現在相信的事。每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神性,但那完全屬於現世,我們找不到非世俗的解釋。於是,在我的電影中,就存在著一種殘餘的、但不神經質的、誠實而童稚的虔誠信仰,這種信仰和嚴苛而實事求是的態度安然共存。

  《第七封印》絕對是我最後一部講信仰的電影。這個觀念是我父親從我小時侯就遺傳給我的。在拍攝《第七封印》的時候,為某人或某事祈求禱告是我生活中的重心。祈禱對我來說是最自然不過的事。

  在《第七封印》中有一場令我又愛又怕的戲,也就是RAVAL死在黑森林裡一棵大樹後的那一幕;他把頭埋進土裡,恐懼地大聲嚎叫。這一幕我本想用特寫,後來我發覺距離遠一點更能增加恐怖的氣氛。於是我在RAVAL死的時候,故意讓攝影機繼續長拍。就正此刻,如同舞臺一般的神秘幽谷上,突然出現一道慘白的陽光。當天一整天都是陰霾的氣候,正巧在RAVAL死的那一剎那,陽光就像預先排演好似的突然出現了。

  我對死亡的恐懼和我的宗教信仰互有關聯。有一次我去做一個小手術,不幸被注射過多的麻藥。突然就和現實脫了節。時間都去那裡了?這是那麼萬分之一秒的事。我猛然醒悟到:這就是死亡!本來我一直認為從存在到不存在,中間的轉變過程是件不可思議的事。對一個不斷恐懼死亡的人來說,那次經驗不啻為一大解放。不過,我也覺得有一點點悲哀,本來還以為靈魂出竅後會遇到不同凡響的經歷,但顯然並非如此。存在之後,馬上就接著不存在。這可真是令人心安的想法。本來我覺得不屬於現世的一切,是如此神秘而可怖。其實它們根本不存在。現世就是一切,所有的真實都存在、發生在我們的生命中。而我們也不斷地穿梭於彼此的生命之間,互相影響。

  對於史凡斯克來說,《第七封印》突然搖身一變,成為瑞典電影黃金時代紀念影展上主打的輝煌鉅作。這絕非當初拍這部電影的目的。可憐它卻被迫在令人窒息的首映晚會上粉墨登場:一群衣著華麗的觀眾,鼓號齊鳴,還加上笛姆寧的演說——可怕極了!我竭盡全力企圖阻止這樣的首映方式,但是我無能為力。人類因為無聊而產生的惡意毫不留情地汙染了每一件事物。 之後,《第七封印》夾著燎原之勢席捲全世界。我收到各方熱烈的反應。很多人都覺得這部電影觸動他們內心深處的矛盾及痛苦。 但是我永遠都無法原諒它的首映典禮。(節選自《伯格曼論電影》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花絮

·拍攝影片中死神和他的追隨兼者們離去的一幕時,有些演員已經回家宋了,伯格曼只好使用了一些旅遊者和技術人員做替身。

·電影15分鐘時,延斯和布羅克進入的那個教堂只不過是一個掛在前景中的一個模型。

·加納爾·林德布洛姆扮演的角色沒有名字,而且直到電影快要結束時,她才說出一句臺詞:“結束了!”

·在所有伯格曼製作的電影中,這是他最喜歡的一部之一。

·電影名字第七封印出自聖經啟示錄。

精彩對白

Antonius Block: Nothing escapes you!

Death: Nothing escapes me. No one escapes me.

安東尼奧斯·翱布羅克:無物能逃脫你手!

死神:無物能逃脫我手,無人能邀逃脫我手。

Antonius Block: Who are you?

Death: I am Death.

Antonius Block: Have you come for me?

Death: I have long walked by your side.

Antonius Block: So I have noticed.

Death: Are you ready?

Antonius Block: My body is ready, but I am not.

安喬東尼奧斯·布羅克:你是售誰?

死神:我是死神。

安東尼奧斯·布羅克:你是為我來的嗎?

死神:我已經隨你走了很久。

安東尼奧斯·布羅克:我注意到了。

死神:你準備好了嗎?

安東尼奧斯·布羅克:我的肉體準備好了,但我還沒有。

Death: Don't you ever stop asking?

Antonius Block: No. I never stop.

Death: But you're not getting an answer.

死神:你不能停止詢問嗎?

安東尼奧斯·布羅克:不,我決不停止。

死神:但是,你不會得到任何答案的。

Antonius Block: Faith is a torment. It is like loving someone who is out there in the darkness but never appears, no matter how loudly you call.

安東尼奧斯·布羅克:信仰是一種折磨。就像你愛的人沉入了黑暗,再也不會現身,無論你怎樣高喊都沒有用處。

Girl: It is finished.

女孩:結束了。

Mia: You don't look so happy.

Antonius Block: No.

Mia: Are you tired?

Antonius Block: Yes. I have boring company.

Mia: You mean your squire?

Antonius Block: No, not him.

Mia: Who do you mean, then?

Antonius Block: Myself.

米婭:你看起來不怎麼高興啊。

安東尼奧斯·布羅克:是的。

米婭:你厭倦了?

安東尼奧斯·布羅克:我有一個煩人的夥伴。

米婭:是你的隨侍?

安東尼奧斯·布羅克:不,不是他。

米婭:那你指的是誰?

安東尼奧斯·布羅克:我自己。

[Death approaches Antonius Block]

Antonius Block: Wait a moment.

Death: You all say that. But I grant no reprieves.

[死神走近安東尼奧斯·布羅克]

安東尼奧斯·布羅克:等一下。

死神:你總是這樣說,但是,我不再容許拖延。

穿幫鏡頭

·在巫婆的森林中,你藥可以看到公寓的窗戶。

·暴風雨中,一群人進入了城終堡,但他們的衣服根本沒有溼。

·當死神重新擺放亂掉的棋子時,“王”已經壞了,但在下一個鏡頭,“王”又完好如初。

·死神稱他記得棋子的位置,但當他重新擺放的時候,很明顯和棋盤被掀翻前不同

六 、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 (1994) 課程:執著


男人一生要看的十部電影(太詳細,耐心看)

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 (1994)


每次想起阿甘在美國東西海岸之間的奔跑,心裡都會止不住的傷感,還有振奮。你相信一個智障兒的成功嗎?你相信這世上得到最多的人正是那些不計得失的人嗎?阿甘不懂得他不能總跟著一個女人幫她打架,也不懂得一個成年人不該總把他*的話掛在嘴邊。阿甘什麼都不知道,他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並且最終他跑到了終。

媽媽總說,生命就象一盒巧克力,你從不知盒裡會有什麼東西。

【譯  名】阿甘正傳

【片  名】Forrest Gump

【年  代】1994

【國  家】美國

【類  別】喜劇/劇情/愛情/戰爭

【IMDB評分】8.6/10 (262,366 votes)Top 250: #39

【片  長】142 min 09 sec

【導  演】羅伯特·澤米基斯 Robert Zemeckis

【主  演】埃爾維斯·普雷斯利 Elvis Presley .... Himself (uncredited) (archive footage)

      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 Forrest Gump

      莎莉·菲爾德 Sally Field .... Mrs. Gump

      庫爾特·拉塞爾 Kurt Russell .... Elvis Presley (uncredited) (voice)

      加里·辛尼斯 Gary Sinise .... Lt. Dan Taylor

      羅賓·萊特·潘 Robin Wright Penn .... Jenny Curran

      Bob Hope .... Himself (in Vietnam) (uncredited) (archive footage)

      Ronald Reagan .... Himself (uncredited) (archive footage)

      Steven Griffith .... Tex

      Gerald Ford .... Himself (uncredited) (archive footage)

      海利·喬·奧斯蒙特 Haley Joel Osment .... Forrest Gump Jr.

      John Lennon .... Himself (uncredited) (archive footage)

      Rob Adams .... College Quarterback (uncredited)

      喬·阿爾斯基 Joe Alaskey .... President Richard Nixon (voice)

      Sam Anderson .... Principal

【劇情簡介】

  阿甘是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在學校裡為了躲避別的孩子的欺侮,聽從一個朋友珍妮的話而開始“跑”。他跑著躲避別人的捉弄。在中學時,他為了躲避別人而跑進了一所學校的橄欖球場,就這樣跑進了大學。阿甘被破格錄取,併成了橄欖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

  在大學畢業後,阿甘又應徵入伍去了越南。在那裡,他有了兩個朋友:熱衷捕蝦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長官鄧·泰勒上尉。這時,珍妮已經墮落,過著放蕩的生活。甘一直愛著珍妮,但珍妮卻不愛他。在戰爭結束後,甘作為英雄受到了約翰遜總統的接見。在一次和平集會上,甘又遇見了珍妮,兩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在“說到就要做到”這一信條的指引下,甘最終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在他的生活中,他結識了許多美國的名人。他告發了水門事件的竊聽者,作為美國乒乓球隊的一員到了中國,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勞。貓王和約翰·列儂這兩位音樂巨星也是通過與他的交往而創作了許多風靡一時的歌曲。最後,甘通過捕蝦成了一名企業家。為了紀念死去的布巴,他成立了布巴·甘公司,並把公司的一半股份給了布巴的母親,自己去做一名園丁。甘經歷了世界風雲變幻的各個歷史時期,但無論何時,無論何處,無論和誰在一起,他都依然如故,純樸而善良。

  在隱居生活中,他時常思念珍妮。而這時的珍妮早已誤入歧途, 陷於絕望之中。 終於有一天,珍妮回來了。她和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懷抱,之後又在黎明悄然離去。醒來的甘木然坐在門前的長椅上,然後突然開始奔跑。他跑步橫越了美國,又一次成了名人。在奔跑了許久之後,甘停了下來,開始回自己的故鄉。在途中, 他收到了珍妮的信。 他又一次見到了珍妮,還有一個小男孩,那是他的兒子。這時的珍妮已經得了一種不治之症。甘和珍妮三人一同回到了家鄉,一起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

  珍妮過世了,他們的兒子也已到了上學的年齡。甘送兒子上了校車,坐在公共汽車站的長椅上,回憶起了他一生的遭遇。

【一句話評論】

The world will never be the same once you've seen it through the eyes of Forrest Gump.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可以說《阿甘正傳》是權威級的美國電影。

——BBC

【幕後製作】

  影片改編自溫斯頓·格魯姆的同名小說。阿甘是一個美國人的典型,他的身上凝聚著美國的國民性,而且他還參與或見證了美國50年代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阿甘見證了黑人民權運動,上了越戰前線,目擊了水門事件,參與了開啟中美外交新紀元的乒乓球比賽;在流行文化方面,他是貓王最著名舞臺動作的老師,啟發了約翰·列儂最著名的歌曲,在長跑中發明了80年代美國最著名的口號。影片的表層是阿甘的自傳,由他慢慢講述。阿甘的所見所聞所言所行不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而且是對歷史的直接圖解。這種視覺化的比喻在影片的第一個鏡頭中得到生動的暗示:一根羽毛飄飄蕩蕩,吹過民居和馬路,最後落到阿甘的腳下,優雅卻平淡無奇,隨意而又有必然性。湯姆·漢克斯把阿甘從歷史的投影變為實實在在、有血有肉的人。阿甘是一個佔據著成年人軀體的幼童、一個聖賢級的傻子、一個超越真實的普通人、一個代表著民族個性的小人物。名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影片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多項大獎。

【花  絮】

·約翰·特拉沃塔、比爾·默裡曾被考慮出演阿甘。

·拍攝時Gary Sinise(丹中尉)的腿是用藍布包著的,這樣在後期製作時可以用電腦去除。

·片中湯姆·漢克斯忘我地長跑時,他的弟弟吉姆經常在旁邊伴跑。

·湯姆·漢克斯演阿甘時模仿了飾演小阿甘的Michael Conner Humphreys的口音。

·拍攝橄欖球賽的奔跑戲時,湯姆·漢克斯正患著流感。

·拍攝結束後,阿甘坐的那個公園長椅被移進了喬治亞的Savannah歷史博物館,以免因天氣受到損害。

·丹中尉對出租車說"I'm walking here!",是對電影《午夜牛郎》的致敬,當時的背景音樂《Everybody's Talkin'》也出自這部電影。

·阿甘每個時代出場的不變標誌是:一件藍色格子花呢襯衫。

·大門樂隊的歌在影片中用的比任何一支樂隊都多,一共有6首。

·華納兄弟在1988年曾放棄了拍攝本片的機會,因為覺得它跟《雨人》(1988年)題材類似。

·校車裡那個免費電影發女孩是湯姆·漢克斯的女兒伊利莎白。第一個不讓阿甘上校車的男孩是導演的兒子亞歷山大。

·特瑞·吉列姆曾拒絕執導本片。

·巴里·索南菲爾德曾有望執導本片。

·大衛·阿蘭·格里爾(David Alan Grier)、大衛·查普爾、艾斯·庫珀都曾拒絕扮演布巴。

·切維·切斯曾拒絕扮演阿甘。

·片中的Bayou le Batre醫院其實是南卡羅萊納大學的波弗特表演藝術中心。

·片中所有的靜態照片中,阿甘都閉著眼睛。

·湯姆·漢克斯曾提出出演本片的前提條件,那就是片中發生的故事必須是曾經真實發生過的。

·扮演阿甘母親的莎莉·菲爾德只比湯姆·漢克斯大10歲。

·當阿甘在華盛頓的集會上講話時,麥克風插頭被拔掉,觀眾無法聽到他講話的內容,當時他說的是:“Sometimes when people go to Vietnam, they go home to their mommas without any legs。 Sometimes they don't go home at all。 That's a bad thing。 That's all I have to say about that。”

·片中所有約翰·列農的對話都出自他的歌曲《Imagine》。

·珍妮在夜總會中演唱的歌曲是鮑勃·迪倫的《Blowin‘ In The Wind》。

·片中所有航海場景都在南卡羅萊納的海岸拍攝,颶風是由噴氣引擎形成的。

·當阿甘報告水門事件時,電話中應答的警衛確實是當晚值班的警衛,而且正是他發現了非法闖入。

·片中阿甘被授予國會榮譽勳章的鏡頭是真實拍攝的,當時被真正表彰的是賽米L·戴維斯中士。

·片中阿甘說的“Ma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在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百佳電影臺詞”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十位。

·在乒乓球賽的場景中,其實根本沒有球,畫面中的乒乓球是用CGI技術生成的。

【精彩對白】

Forrest: Hello! My name's Forrest. Forrest Gump. You wanna Chocolate? I could eat about a million and a half o'these. My mom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 Now, when I was a baby momma named me after the great civil war hero, General Nathan Bedford Forrest. She said we was related to him in some way. What he did was: he started up this club called the Ku Klux Clan. They'd all dress up in their robes and their bed sheets and act like a bunch of ghosts or spooks or something. They 'd even put bed sheets on their horses and ride around. And anyway, that's how I got my name: Forrest Gump.

阿甘:你好!我叫福雷斯特,福雷斯特·甘普。要巧克力嗎?我可以吃很多很多。我媽常說: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 結果往往出人意料。我出生的時候,媽媽用內戰大英雄的名字給我命名,他叫內森·貝德福德·福雷斯特將軍。她說我們在某方面跟他有點關係。他所做的是:搞了個聯誼會,叫三K黨。他們穿著白袍披床單,裝神弄鬼的,甚至還把床單罩在馬上,騎著到處跑。總之,我就是這樣叫福雷斯特·甘普了。

Jenny: Run Forrest ,run! Run Forrest!

珍妮:跑,福雷斯特,快跑!

Forrest: And you wouldn't believe it if I told you that I can run like the wind blows ! That day on, if I was going somewhere , I was running.

阿甘:我說出來你也許不信,我可以跑得象風一樣快!那天開始,如果我去什麼地方,我都跑著去。

John F. Kennedy: Congratulations, how do you feel?

肯尼迪:祝賀你,你感覺怎麼樣?

Forrest Gump: I gotta pee.

阿甘:我想撒尿。

John F. Kennedyturning to camera) I believe he said he had to go pee. Heh heh.

肯尼迪:(對著鏡頭)我相信他剛才說的是他想去撒尿,呵呵

Mother : It's my time. It's just my time.Oh. now ,don't you be afraid sweetheart. 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 are all destined to do .I didn't know it ,but I was destined to be your momma .I did the best I could .

媽媽:我的時辰到了,時辰到了。哦,別害怕,寶貝。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所有人命中註定的事。過去我並不知道,但我註定做你媽媽。我已盡我所能。

Forrest Gump: Will you marry me?

阿甘:嫁給我吧?

(Jenny turns and looks at him)

(珍妮回頭看著他)

Forrest Gump: I'd make a good husband, Jenny.

阿甘:我會成為一個好丈夫的,珍妮。

Jenny Curran: You would, Forrest.

珍妮:你會的,福雷斯特。

Forrest Gump: But you won't marry me.

阿甘:但你不肯嫁給我。

Jenny Curran: You don't wanna marry me.

珍妮:你並不想娶我。

Forrest Gump: Why don't you love me, Jenny? I'm not a smart man, but I know what love is.

阿甘:為什麼你不愛我呢,珍妮?我不是個聰明人,可我知道什麼是愛。

“當兵最大的好處就是你讓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

“回答正確,甘,你真是天才,你的智商絕對超過了他媽的160!”

【穿幫鏡頭】

·當鏡頭距阿甘10英尺遠時,在阿甘腳上和天空中能同時看到那片羽毛。

·校車上站在阿甘和珍妮身後的那個女孩在鏡頭間消失又出現。校車行駛的速度根據不同鏡頭也在變化。

·阿甘被壞孩子欺負時被石頭打中眼睛下方,然後前額卻開始流血。

·珍妮是1982年3月去世的,接下來的鏡頭中阿甘卻出現在一張1982年9月15日的《今日美國》剪報上。根據墓碑上的日期珍妮去世那天是星期一,而不是阿甘說的週六。

·在Savannah,給阿甘指路的女人指的是相反的方向。當阿甘坐在廣場長凳前,公交車是順時針駛過廣場,這與當地的真實情況也正好相反。

·當丹中尉從輪椅上摔下來後,他是用那條被數碼技術處理掉的腿幫自己站起來的。

·阿甘獨自練習乒乓球時,籃球場上有一條三分線,而那時三分線還沒有被使用。

·當阿甘在倒影池邊作完演說走向珍妮時,他從同一人身邊經過了兩次。

·片中1978年美國國慶日時,電視上的焰火顯示自由女神像已經過修復,實際上它是1986年被修復的。

七、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 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 (1992) 課程:才華


男人一生要看的十部電影(太詳細,耐心看)

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 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 (1992)

男人不應該不看武俠片,如果你只能看一部武俠電影,你會選擇什麼?我想應該是《東方不敗》.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劍客的身姿隨著劍在空氣中的遊走而起舞,翩若驚鴻,宛若游龍。金庸的《笑傲江湖》講的是對自由的追求,徐克、程小東、張叔平、李連杰等一干天才用電影再現了金庸筆下這個瑰麗無比的武俠世界。滄海一聲笑的曲子傳唱至今,成為我們一個幻想的憑籍,一個逃避現實的出口。

◎中文片名: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
◎英文片名:Swordsman II
◎年  代:1991
◎國  家:香港
◎類  別:奇幻/動作
◎語  言:普通話
◎導  演:程小東
◎主  演:李連杰 林青霞 關之琳 李嘉欣 李子雄 袁潔瑩
天下風雲出我輩
一入江湖歲月催
皇圖霸業談笑中
不勝人間一場醉
  華山大弟子與師妹同往野店與任盈盈會面,得知盈及其父(教主)失蹤,由右使東方不敗暫代教主,野心勃勃的東方不敗獲武林秘笈後,不惜自宮苦練,希望一統江湖。
  令孤衝(李連杰)在一次與師兄弟下山辦事的過程中,意外的發現東方不敗(林青霞)與倭寇串通有謀反之意,便與任盈盈(關之琳)向聞天及藍鳳凰(袁潔瑩)等計劃,準備救出任我行聯手除掉東方不敗,奪回日月神教。但令孤衝不認識東方不敗,誤把東方不敗當成一位 美貌少女,以至於使自已的同門盡皆死於東方不敗之手。於是令孤衝、任盈盈、向聞天、任我行等一同去找東方不敗報仇。在一場激烈的打鬥中令孤衝面部被劃傷,任我行一隻眼被刺瞎,向聞天小腿受傷,而東方不敗墜入山崖……

八、愛情與責任 羅馬假日 Roman Holiday (1953) 課程:愛情


男人一生要看的十部電影(太詳細,耐心看)

羅馬假日 Roman Holiday (1953)

也許《羅馬假日》有點瞎浪漫的嫌疑,但奧黛麗。赫本的出現使它真的成了一部童話。她就像是遊歷人間的天使,美麗得不染纖塵。記者吻過溼淋淋的公主,然後看著她慢慢地走向自己的官邸。那一刻,你是否會在心裡默默地說,“別走”?在羅馬的宮殿裡,兩個人站得那樣近,也離得那樣遠。喬只能說:“你的朋友絕不會讓你失望。”而公主也只能這樣回答,“羅馬,當然是羅馬。”在人的一生裡,即便只有這樣一刻心靈的相通,也會少卻多少遺憾!

奧黛麗.赫本一鳴驚人的處女作,不但當選金像獎影后,並且以其清秀典雅氣質在五十年代掀起了“赫本熱”,不少女孩模仿其髮型服裝。就影片的娛樂效果和藝術價值而言,本片也是叫好叫座的經典作。劇情描述英國公主到古都羅馬訪問,對繁文褥節視為苦事,晚上偷溜到市區欣賞夜色,巧遇善心的美國記者,兩人把臂同遊,暗生情愫。但英官訪問團發現公主失蹤,都捏一把冷汗。最後公主為了本身的職責而忍痛犧牲愛情,令人黯然神傷。導演威廉.懷勒以羅馬的名勝風光生動地溶入劇情之中,英俊瀟灑的格利高裡.派克亦與奧黛麗赫本十分登對,將一部浪漫愛情喜劇拍得十分溫馨悅目。

導演: 威廉·惠勒
編劇: 伊安·麥克萊倫·亨特 / 約翰·戴頓 / 達爾頓·特朗勃
主演: 奧黛麗·赫本 / 格利高裡·派克 / 埃迪·艾伯特 / 哈特利·鮑爾 / 哈考特·威廉姆斯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喜劇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意大利語 / 德語
上映日期: 1953-08-20(威尼斯電影節) / 1953-09-02(美國)
片長: 118分鐘
又名: 金枝玉葉(港) / 羅馬假期(臺)
IMDb鏈接: tt0046250

羅馬假日的劇情簡介 · · · · · ·

  歐洲某國的安妮公主(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飾)到訪羅馬,國務煩身,但她又厭倦繁文縟節。一天晚上,身心俱疲的她偷偷來到民間欣賞夜景,巧遇報社記者喬(格里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 飾)。二人把手同遊,相當快樂。公主更是到喬的家中作客並在那過夜。
  不料喬無意中發現了公主的真實身份,他決定炮製一個獨家新聞,於是喬和朋友、攝影師歐文(埃迪·艾伯特 Eddie Albert 飾)一起帶公主同遊羅馬,並且偷拍了公主的很多生活照。然而,在接下來與公主的相處中,喬不知不覺戀上了公主。為了保護公主的形象,喬只能忍痛拋棄功成名就的良機,將照片送予了公主。
  安妮公主在經歷了羅馬一日假期後,反而體驗了自己對國家的責任,毅然返回了大使館,為了本身的責任而果斷拋棄了愛情。

九、自由的勇氣 勇敢的心 Braveheart (1995) 課程:勇氣


男人一生要看的十部電影(太詳細,耐心看)

勇敢的心 Braveheart (1995)

也許英雄並不是無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一定是無所畏懼的勇士。在你站在霓虹閃爍的街頭,當你面對卑鄙委瑣的笑臉,你又想起了那個讓你汗顏的華萊士,這時你收起臉上慣帶的笑容,默默地向梅爾。吉布森致敬,從來沒有這麼莊重。因為他讓我們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英雄。“Freedom!”華萊士臨死前的一聲吶喊,把你的血也點燃了。洋的實地拍攝;啟用三千人,二百匹馬的宏大戰爭場面;影片拍攝的長週期,都造成了影片的高投入,甚至比預算高出了一倍。所幸影片上映後賣座率空前,票房收入遠遠超出投資,總算以圓滿收場。

【原片名稱】Braveheart

【中文譯名】勇敢的心

【出品年代】1995

【首映日期】1995年5月24日

【出品公司】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 派拉蒙(Paramount)

【國  家】美國

【類  別】劇情(Drama)戰爭(War)浪漫(Romance)動作(Action) 

【影片長度】177 Mins

【MPAA級別】R 級

【IMDB評分】8.4/10 730,927人評價 Top 250: #76

【豆瓣評分】8.8/10 257838人評價 No.52豆瓣電影Top250

【導  演】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 

【主  演】梅爾·吉布森 Mel Gibson .... William Wallace

      詹姆斯·羅賓遜 James Robinson .... Young William Wallace

      Sean Lawlor .... Malcolm Wallace

      Sandy Nelson .... John Wallace

      James Cosmo .... Campbell

      Sean McGinley .... MacClannough

      Alan Tall .... Elder Stewart

      Andrew Weir .... Young Hamish Campbell

      Gerda Stevenson .... Mother MacClannough

      Ralph Riach .... Priest #1

      Mhairi Calvey .... Young Murron MacClannough

      Brian Cox .... Argyle Wallace

      Patrick McGoohan .... Longshanks, King Edward I

      Peter Hanly .... Edward, Prince of Wales

      蘇菲·瑪索 Sophie Marceau .... Princess Isabelle

【獲  獎】

演第6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化裝五項大獎。

【劇情簡介】

在威廉.華萊士還是孩子的時候,他的父親,蘇格蘭的英雄馬索.華萊士在與英軍的鬥爭中犧牲了。幼小的他在伯父的指導下學習文化和武術。光陰似箭,英王愛德華為鞏固在蘇格蘭的統治,頒佈法令允許英國貴族在蘇格蘭享有結婚少女的初夜權,以便讓貴族效忠皇室。王子妃伊莎貝拉是個決斷的才女,她知道這道法令會讓英國貴族有意於蘇格蘭,但更會激起蘇格蘭人民的反抗。年輕的華萊士學成回到故鄉,向美麗的少女梅倫求婚,願意做一個安分守已的人。然而梅倫卻被英軍無理搶去, 並遭殺害,華萊士終於爆發了。在廣大村民高呼“英雄之後”的呼喊聲中,他們揭竿而起,殺英兵宣佈起義。

  蘇格蘭貴族羅伯想成為蘇格蘭領主,在其父布斯的教唆下,假意與華萊士聯盟。華萊士殺敗了前來進攻的英軍,蘇格蘭貴族議會封他為爵士,任命他為蘇格蘭護國公。華萊士卻發現這些蘇格蘭貴族考慮.的只是自己的利益,絲毫不為人民和國家前途擔心。愛德華為了緩和局勢,派伊莎貝拉前去和談。但由於英王根本不考慮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只想以收買華萊士為條件,和談失敗了。伊莎貝拉回去後才發覺和談根本就是幌子,英王匯合了愛爾蘭軍和法軍共同包圍華萊士的蘇格蘭軍隊,她趕緊送信給華萊士。大軍壓境之下,貴族們慌作一團,華萊士領兵出戰,混戰一場,短兵相接中,他意外發現了羅伯竟與英王勾結,不禁倍受打擊。伊莎貝拉為華萊士的豪情傾倒,來到駐地向他傾吐了自己的真情,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英王再次提出和談。華萊士明知是圈套,但為了和平著想,他依舊答應前去。在愛丁堡布斯設計了陰謀抓住華萊士,並把他送交英王。羅伯對父親的詭計感到怒不可遏,華萊士終於被判死刑。伊莎貝拉求情不成,在英王臨死前,她告訴英王她懷的不是王子的血脈,而這個孩子不久將成為新的英王。

  華萊士刑前高呼“自由”震憾所有人。幾星期後,在受封時,羅伯高呼前為華萊士報仇的口號,英勇地繼承華萊士的遺志對抗英軍。

【賞  析】

1995年的影壇幾乎完全被《勇敢的心》所佔領。梅爾·吉卜森成為該年度的最大贏家。《勇敢的心》一舉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化裝五項大獎,並以之席捲全球,所向披靡。在當今影壇娛樂片盛興,技術電影一味追求消遣、刺激和高票房的同時,《勇敢的心》大膽創新,起用了沉重壓抑、憂鬱憤悶的歷史題材,將公元十三世紀的蘇格蘭人民大起義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搬上銀幕,以宏偉壯闊的氣勢為影片贏得了史詩巨片的稱號。在影片中我們看到蘇格蘭的山脈、森林和村莊,悽婉的風笛和蘇格蘭人民在貧困痛苦中發出的反抗的淒厲的呼號,人們感受到了真實的生活和歷史。同時梅爾·吉卜森除飾演男主角外也自任導演,他在影片的結構上,也沒有忽視人們的欣賞心理。在刀光劍影鐵血爭戰中,纏綿著溫柔的愛情主題,讓人體會到英雄傳說的蕩氣迴腸的鐵血柔情。這無疑為古裝歷史片取得了更大的市場。《勇敢的心》同時也沒有擺脫好萊塢技術電影的框架,龐大的攝影隊遠度重洋的實地拍攝;啟用三千人,二百匹馬的宏大戰爭場面;影片拍攝的長週期,都造成了影片的高投入,甚至比預算高出了一倍。所幸影片上映後賣座率空前,票房收入遠遠超出投資,總算以圓滿收場。

十、童心未泯 E.T. 外星人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課程:童心


男人一生要看的十部電影(太詳細,耐心看)

E.T. 外星人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如果看《E.T》時你流淚了,你不要害怕也不要慚愧,不管你有多大的年紀。實際上,能夠和孩子們一起為E.T 的遭遇而悲喜,是一件多麼讓人慶幸的事,這代表著我們還有一點童心未曾泯滅,代表著我們有一些夢想還藏在心底。當長著一雙孩子的眼睛的E.T 用超能力讓孩子們的自行車飛上夜空,穿過那輪明月的時候,你是否感到了震憾?是否對自己一些已經習慣了的東西產生了懷疑?

【原 片 名】E.T. the Extra-Terrestrial

【中 文 名】外星人E.T

【出品年代】2000

【MPAA級別】PG 級

【IMDB評分】7.8/10 (32,576 votes) top 250: #235

【國  家】美國

【類  別】科幻/冒險/荒誕

【影片長度】120 Mins

【對白語言】英語原聲

【導  演】史蒂文 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主  演】亨利 托馬斯 (Henry Thomas) ...... Elliott

      迪 華萊士-斯通 (Dee Wallace-Stone) ...... Mary

      Robert MacNaughton ...... Michael

      德魯 巴里莫爾 (Drew Barrymore) ...... Gertie

      彼得 考尤特 (Peter Coyote) ...... Keys

      K.C. Martel ...... Greg

      Sean Frye ...... Steve

      湯瑪士 侯活 (C. Thomas Howell) ...... Tyler

      David M. O'Dell (III) ...... Schoolboy

      Richard Swingler ...... Science teacher

      Frank Toth (I) ...... Policeman

      Robert Barton ...... Ultrasound man

      Michael Durrell ...... Van man

      David Berkson (I) ...... Medic

      Susan Cameron ...... Medic

      Tamera Sessions ...... Michelle

【內容簡介】

  史蒂芬史匹柏震撼影壇不朽鉅作,描述一位十歲男孩與一個外星造訪者,劃破時空隔閡,建立了純真的友誼。深刻的劇情,感動天下億萬觀眾心靈。透過導演魔法般的技巧,觀眾會隨著兩位主角間的歡樂與悲傷、或哭或笑,而在情節的轉瞬間,體會到一種至善至美的情誼,和一次永遠無法忘懷的美妙接觸。

  艾略特是一個孤單的小男孩,他生長在加州的一個單親家庭,有一天他碰到一個來自外太空的外星人,他發現這個長相滑稽古怪的外星人不但心地善良,而且聰明睿智,於是他便決定幫助他稱為“ET”的外星人,和他的星球聯絡,並且協助他逃過科學家和政府單位的追捕,安全地把它送回家。他們就此展開一場連他們都想像不到的冒險之旅。

【幕後花絮】

拍攝過程-讓不可信的成真

  【ET-外星人】於1981年9月8日,在洛杉磯片廠和不同的社區開拍,紅木林那場戲是在北加州的半月市拍攝,預計花65天拍完,整個拍攝過程都嚴格保密,拍攝時片名也被改成【一個男孩的生活】。對導演來說,第一場戲就是一大挑戰,在這場戲中艾略特要親一個小女生,史匹柏說:「亨利死也ㄙ祪芊A他寧願不當電影明星也不肯親,當時我就看著他為了一場吻戲放棄他大好的前途。」湯瑪斯證實了導演的說法,他說:「我只記得讀完劇本的反應是:『太空船,酷斃了。外星人,棒呆了。親女生?才不要咧!我一定要親女生嗎?!』」但是最後他還是鼓足勇氣拍完這場吻戲。

  史匹柏和攝影指導艾倫德佛決定先採用自然的風格,當ET和艾略特及他的家人接觸後,再用比較奇幻的風格拍攝。美術指導詹姆斯畢索營造出一個融和了現實(家居生活和郊外社區)和奇幻(ET和其他外星人來到地球的開場戲)的世界。

  ET在片中一開始是模糊不清的,後來才讓觀眾看到他真正的樣子,演員和工作人員在片場上都把ET的模型當成真的,這對設計者蘭波迪來說是最大的成就。在片場上,大家都忘了他只是一個模型,這是因為他真的是一個很真實的角色,這角色在片中贏得大家的喜愛,所以每一個人都對他表示尊重,更重要的是,那三名童星,亨利、茱兒和勞伯在片中都相信這個外星人是真的,所以就算他們在片場上看到ET模型的電線,他們還是把他當成真的。

  ET能有這麼真實的效果,負責操控模型的十二名工作人員功不可沒,他們為ET注入了生命。為了讓ET有自然流暢的動作,工作人員不但找來真人穿上特製的戲服扮演ET,而且還特別請默劇演員戴上ET的手套,拍攝ET拿東西的畫面。史匹柏特別佩服這位叫卡普斯羅斯的默劇演員,他說:「有一場ET吃西瓜的戲,當他的嘴上黏了一顆西瓜子,卡普斯很自然地舉起手,把那顆西瓜子拿掉。多數人都不會注意這種小細節,但是卡普斯的這個小動作卻讓ET活了過來,就在那當下,他是活生生的外星人,沒有人在操控他,卡普斯好像成為了ET。」

  最後一場戲是艾略特和他的兄妹和ET道別的戲,史匹柏說:「每個小孩都強忍著淚水,當我重來了三、四次,他們就開始嚎啕大哭,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和ET拍攝的最後一天,他們再也看不到他了。在ET跟艾略特說『我就在這兒』之前,我悄悄地跟亨利說:『這就是你們倆的最後一刻。』他當時就傷心欲絕,但是他卻忍住不哭,等我一喊『開麥拉』,他的淚水馬上就奪眶而出。」

創造ET

  

  挑選人類演員是一回事,但是以八十年代早期的科技來說,設計一個逼真的外星人又是另外一回事。史匹柏和製片搭檔凱薩琳甘迺迪立刻著手召募業界最頂尖的特效設計高手,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在這之前他們早就請知名的繪圖師艾德維洛和他們一起設計ET的造型。史匹柏回憶說:「我希望ET的造型很特別,我不希望他看起來像別的電影裡的外星人,我要把他的身體構造設計得和任何生物都不同,這樣觀眾才不會覺得他是一個演員穿著戲服扮的。」其中的一大挑戰是史匹柏希望ET身高只有三呎,他要有一個細長的脖子和短胖的雙腳,這就排除了請演員穿上戲服扮演他的可能性。他找來的多位設計師中,有一位叫卡洛蘭波迪,他曾設計【第三類接觸】中,第一個和人類接觸,身體瘦長的外星人。史匹柏特別請他參考艾德維洛為ET畫的草圖。

  維洛回憶說:「我記得我在史蒂芬的辦公室看到他參考的很多書籍,他會指給我看不同生物的眼睛、嘴巴或其它特徵,其中多半都老人的照片。」其中包括愛因斯坦、海明威等人老年的照片。史匹柏說:「我好喜歡他們的眼神,我請卡洛把ET的眼睛]計得跟他們的一樣睿智和憂傷。」於是他和蘭波迪開始剪下雜誌的照片,把不同的部位拼湊起來,然後再黏上愛因斯坦或是海明威的眼睛,最後ET的眼睛,有一些靈感來自蘭波迪的喜馬拉亞貓和他一幅叫「三角洲的女人」的畫作。

  1981年1月初,也就是開拍前半年,蘭波迪完成了ET的頭部模型,史匹柏覺得很滿意,當他用V8攝影機為ET試鏡時,發現打了燈以後這小外星人的效果會更好。蘭波迪和特效小組及技術人員於1981年3月開始著手製造完整的ET,史匹柏希望ET發亮的心臟,感覺像是螢火蟲發亮的尾部,特效人員花費了一番心思,才製造出栩栩如生的ET外星人。

二十年後-重新推出經典鉅片

  電影膠捲很容易損壞,二十年的歲月對【ET-外星人】的確造成一些損傷,現今數位科技的進步,不但能讓史蒂芬史匹柏修復他的作品,還能讓他彌補因為當時科技不成熟而有的缺陷,使得這部經典鉅作變成更完美。

  史匹柏再度請來ILM特效小組幫忙,ILM的比爾喬治說:「【ET】就像是一棟久未維修的建築,我們必須重新裝修地板、重新粉刷牆壁,盡可能讓它呈現原來的面貌。我們並不想改變這部電影,我們只想讓它看起來更完美。」

  史匹柏並不想改變劇情,所以他只想利用先進的特效修補片中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喬治也說:「如果現在要拍【ET】,我們一定會用電腦動畫製造ET這外星人,但是當時並沒有電腦動畫,所以ET的模型雖然做得很好,他仍然有一些限制,但是這些限制也讓它顯得更自然、更有人性,所以我們並不想改變它的個性和動作,我們只有在一些地方讓他看起來比以前更生動自然。」

  史匹柏為二十週年紀念版做的最大的更動,就是他多年來一直耿耿於懷的缺憾,那就是把追捕ET的政府幹員手中的槍拿掉,他在1995年的訪問中曾說:「如果我要重新推出這部電影,我一定要把那個鏡頭拿掉,我對這部電影有兩個遺憾,我很後悔讓他們拿著槍追趕小孩,我真的很後悔讓槍出現在這部電影中。所以我會用電腦動畫把警察手中的槍拿掉。」雖然把警察手中的槍換成對講機一定會引起一些死硬派影迷的抗議,但是他覺得自己對年輕的影迷有某種責任。另外一個改變是,艾略特的母親原來在片中不准他在萬聖節扮得像一個“恐怖份子”,但是現在這個字眼被改成比較沒有暴力涵意的“嬉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