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的第28天,我第一次坐上輪椅


宅在家的第28天,我第一次坐上輪椅

#我,無條件寫作#

本質上,我是不願將這樣的窘迫公之於眾的。

在家蹦躂了10天,一條腿幾近失去行走能力。無奈做好萬般防護去往醫院,坐在共享輪椅上等結果的時候想了大半天,還是覺得要將這段時間的疼痛與思考宣之於筆。

因為某種眾所周知的原因,近一個月時間大家都宅在家中“避難”,極少出門。一天喝數杯咖啡,這是我過去從來不敢想象的場景。雖然生物鐘紊亂、日夜顛倒、晝伏夜出都拜它所賜,但要面對外界與自身無形的壓力,並隨時保持昂揚的狀態,會讓你不得不去找些辦法麻醉自己。

咖啡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是安定的“良藥”。除此之外,報復性進食也是我放鬆或者發洩的絕佳途徑。

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首先崩潰的不是我的胃,而是我的腿。

某一天早晨,我發現右腳接觸地面便隱隱作疼,筋骨宛如牽拉著神經一般,疼痛如跗骨之蛆。面對這樣的情形,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居然不是去醫院,而是埋怨自己所堅持的“健身計劃”。

過去的2年內,毫無節制的鍛鍊讓我的雙腳落下了筋膜炎的病根。本就要承受我體重的它們還要遭受炎症的侵襲,如果身體也有最佳奉獻獎,我會毫不猶豫的頒發給卑微到泥土中的我的雙足。

二月的時光短暫而又漫長,暴雨初歇的空氣的撲在身上甚是涼爽,而我腳步的痛感在安心調養了數日後不減反增,每天晚上覺都睡不安穩。老一輩的人總說調養身體在於進食補益,所以同樣大大增加的,是我數倍攝入的糖與脂肪。

三月伊始,徹底失去行動能力的我向現實低了頭,也向宅在家的28天徹底“分手”。我帶上口罩,“全副武裝”的被送到了最近的骨科醫院。掛號、檢查、拍片、抽血,做完全套堅持的我正坐在輪椅上發呆,有第一次坐上輪椅的不知所措,也有對於自身未來的忐忑。

說是諱疾忌醫也好,說是自身內心軟弱也罷,我向來忌憚醫院。忌憚身體未知的病痛,忌憚診室中傳來無法接受的消息,忌憚身邊就醫之人絕望或是欣喜若狂的表情。

“體重過甚,尿酸太高,初步懷疑是痛風的徵兆,以後注意飲食與生活習慣……”

“啊……好,謝謝醫生。”

我有些恍惚,注意事項也只聽了個大概,心裡想的卻是:這宅出病來,也算是頭一遭吧。

回到家裡我遵從醫囑調整作息,按時服藥並針對性忌口,很快的便脫離輪椅,勉強能夠自由行走,病痛也減輕了許多。我想說的是,即便在響應國家抗爭新型冠狀病毒的前提下宅在家中,也要注意個人身體情況,儘量不要侵佔公共資源,為國為民,皆有利焉。

2020年伊始,病毒的侵襲使得我們的生活被“宅”所籠罩。縱觀歷史上各個時代,與天災人禍抗爭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我們能做到的唯有響應號召,同時儘量照顧好自己。

經此一役,很多我不曾理解的事情我都全部理解了,不管我願不願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