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抱得“美瓷”归,先搞懂这些

在古玩收藏中,瓷器是个大很重要的门类。


瓷器收藏 | 要想抱得“美瓷”归,先搞懂这些


众所周知,瓷器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自它诞生之日起,我们中华民族就向它投入了巨大的智慧、汗水和感情,以致血液里都流淌着瓷器的“遗传基因”,所以瓷器受到了普遍的喜爱。


一般地说,古玩瓷器收藏的原则是:精、整、美、稀。


瓷器收藏 | 要想抱得“美瓷”归,先搞懂这些


精是制作精致,整是品相完整,美是形饰漂亮,稀是珍貴稀少。这四个收藏的原则没有错,但是,这是瓷器的顶端收藏的原则,而非退离休之后涉猎瓷器收藏的老年朋友和民间初涉收藏的原则。


作为退离休之后的老年朋友和民间瓷器收藏初涉者来说,无论是富豪、文人,还是一般爱好者,或是以投资增值、品鉴雅赏为目的的收藏者,怎能够做得到精、整、美、稀呢?


瓷器收藏 | 要想抱得“美瓷”归,先搞懂这些


作为资深收藏者来说,不妨从粗(粗糙)、残(残破)、普(普通)、多(众多)起步。因为,这类的瓷器见到真品的机会多,上手的机会多,自然收到的机会也就多,花钱还不多。


瓷器收藏 | 要想抱得“美瓷”归,先搞懂这些


当然,收藏粗、残、普、多不是终极目标,由粗而精,由残而整由普而精,由多而稀,由面而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才是目的。


瓷器收藏 | 要想抱得“美瓷”归,先搞懂这些


收藏的大方向,笔者认为,随着瓷器的价格的水涨船高,收藏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人和收藏爱好者不防将目光转向

当代名家瓷器。


瓷器收藏 | 要想抱得“美瓷”归,先搞懂这些


一方面,中国瓷器在各大拍卖中价格屡创新高。一件品相完好、流传有序的中国瓷器动辄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非一般藏家能望其项背。


瓷器收藏 | 要想抱得“美瓷”归,先搞懂这些


二方面,当代名人瓷正在成为日益受到关注的热点。


所谓当代名人瓷,就是指民国时期一批著名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和1959年获得国家首批“陶瓷美术家

”称号的艺术大师创作的精品,以及后来获得国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陶瓷高级工艺美术师”等职称的名人的名作。


专家们认为,当代名人瓷的优势在于:


瓷器收藏 | 要想抱得“美瓷”归,先搞懂这些


工艺精湛,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整个陶瓷艺术的发展,比如颜料、配釉越来越趋于标准化,同时分工明确,让具有高超技术的工艺师可以集中精力搞创作。再加之冶炼技术的提高,同样促进了瓷器走向精品化时代。


然而,当代名人瓷并不是投资收藏的完美“避风港”或“保险箱”,随着其越来越受到关注,一些不好的现象也正在慢慢出现。最让投资者头痛的莫过于“赝品”和“代工”。


瓷器收藏 | 要想抱得“美瓷”归,先搞懂这些


对于一般收藏者来说,能够从大师处订到工艺品当然是一件幸事,但是随着大师们受关注程度的提高,“千金难求一瓷”的情况也在日益显现,不少藏家手中有钱,但订不到心仪的作品。


许多无良的商家也正是瞅准了这一空子,大量复制大师的作品,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混乱。“瓷都”景德镇就曾经集中销毁过冒充大师作品的所谓“名人瓷”。


瓷器收藏 | 要想抱得“美瓷”归,先搞懂这些


买到“赝品”固然让人窝心,但如果从大师处订来的也不是真品,而是“代工”的作品,恐怕就令人伤心了。


而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这种“代工”的现象还不多见,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这给艺术陶瓷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需要从业人员尽快提高自律能力,否则会影响到市场的发展,打击收藏家的信心。


瓷器收藏 | 要想抱得“美瓷”归,先搞懂这些


名家画瓷”也应该归属到“名人瓷”这一大类当中。艺术家对于艺术天生就有一种狂热的追求。许多时候,他们完全是在灵感突发的情况下在瓷器艺术品上作画,成就其全新的价值。


在业界认为,这些大家或大师的作品中,不乏精品之作。只要我们擦亮双眼,抵制那些低价诱惑的造假商贩。收藏当代陶瓷也是相当可观的。


瓷器收藏 | 要想抱得“美瓷”归,先搞懂这些


收藏只是个过程,把玩是精神的享受,研究陶瓷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不断繁荣我们国家的陶瓷文化才是目的。


切忌抱着“捡漏”的侥幸心理收藏,若知识和经验不够,没有一双慧眼去“捡漏”,必将“吃药”被“”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