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整個冬天的三亞旅遊業

失去了整個冬天的三亞旅遊業

記者:傅林林

失去了整个冬天的三亚旅游业

三亞旅遊業在復甦,但已經錯過了黃金期。

每年春節,北方的“候鳥們”前往三亞過冬是當地旅遊產業火爆的關鍵,但今年遭遇疫情後,三亞的旅遊產業陷入停擺。

景點關閉、酒店停業、旅行團下架相關產品,三亞的旅遊業在疫情期間跌到了冰點。

2019年,僅春節7天時間,三亞接待的旅遊人次就達到了99萬,收入達到了103.85億元,根據海南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工作會議上發佈的數據,2019年,海南全省實現旅遊總收入1050億元。

三亞7天的旅遊收入就達到了全省全年旅遊收入的十分之一,而此次疫情讓這座海島好個月的旅遊黃金時期泡湯了。

近期,隨著全國大規模復工,各地景點陸續開放,三亞的旅遊業也在逐漸復甦。但現實情況是,旅遊產業並不可能隨著復工而立即恢復往常的水平。

多位三亞旅遊行業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5月份之後,三亞的旅遊市場才能進入正常軌道,但那時三亞已經失去了一年中最火爆的旅遊季節。

近兩年,海南省在全島限制房地產投資,以往的旅遊加置業的現象得到了限制,2019年海南房地產投資總額為1336億元,增速同比下滑了22.1%,房地產投資遭到遏制的同時,旅遊業在海南的發展中就佔據了重中之重的地位,在海南建設自貿區和自由港的政策下,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就是其主要抓手,而經此一“疫”,2020年的三亞甚至整個海南的旅遊業都將蒙上一層陰影。

疫情衝擊

三亞是一座由海而興的城市,由西向東沿海岸線分佈著眾多經典景點,包括南海觀音、天涯海角、西島、大東海、鹿回頭、鳳凰嶺、亞龍灣、蜈支洲等。

而依託海岸線而建各大酒店自然成為此次疫情衝擊的最前線。

佔據海岸線優質位置的往往是各大品牌的星級酒店,三亞美高梅酒店的工作人員向界面新聞表示:“儘管疫情期間酒店一直未關門歇業,但顧客寥寥。”

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酒店接受預定,到店後需要進行體溫監測,確定沒有發燒後即可入住,並不需要隔離14天。另外,店內只有少量工作人員,酒店的設施大部分都關閉了只開放了一個餐廳和行政泳池。

這也成為了很多星級酒店在疫情期間的經營方式,某房企酒店業務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表示:“如果地方政府沒有強制關門,我們一般都會保持營業,但酒店只保留基本的接待業務,同時關閉大部分樓層,降低消耗,減少成本,對於人工來說,由於是春節期間,很多員工只發當地要求的最低工資。”

亞特蘭蒂斯是復星在三亞佈局的重點項目,這個佔地54萬平方米的大型文旅項目也陷入了停擺,其內部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疫情對亞特蘭蒂斯酒店和遊樂的影響很大,不能營業是硬傷,但復星很多佈局都在國外,所以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但是對大量佈局內地的企業來說,疫情的影響已經充分體現在數據上了,萬豪集團在大中華區的酒店為375家,其中有90家被關閉,在三亞,萬豪投資運營的酒店達到14家,今年2月,萬豪大中華區酒店的RevPAR同比下滑近90%。

相比於自有物業的大型酒店集團,租賃物業的民宿日子就更不好過了,收入沒著落還得付租金,使得他們的資金流捉襟見肘。

陳飛去年開了自己的第二家民宿,“新店是按照準五星的標準裝修的,這部分投入都近千萬了,現在還沒法開工,壓力山大。”

從春節前到現在,于飛經營的民宿都無法正常營業,“小一點的民宿一個月成本也要幾十萬,希望自己能撐到營業的那一天”。

除了酒店,過年期間三亞的跟團遊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一位地接人員向界面新聞表示:“今年我們公司虧死了,錯過了三亞最旺的季節。”

據他介紹,以往春節,三亞跟團遊最普通產品也要賣到5000到6000元/人,7000到8000元/人的產品只能算中等,“主要是機票房價都在漲,最普通的產品只能住準四的酒店,相當於內地快捷酒店,吃的話也就人均30元,基本的景點帶去玩一玩,5天的行程還有2天是沒安排的,所以玩不了什麼。”

如果要在5月份去三亞旅遊,跟團的價格則降至2000-3000元/人,可見這次疫情對旅行社的收入帶來的影響。

而旅遊業的慘淡自然會傳導到當地的消費市場。

疫情期間,三亞的免稅店基本都關閉了,在2019年的春節黃金週,三亞國際免稅城銷售額達到4.83億元,而海口海關在2019年2月4—10日春節期間監管的三亞、海口、瓊海三地四家離島免稅店銷售金額為6.01億元,三亞已經佔到全島的近80%,可見免稅店關門對三亞離島消費市場造成的影響。

艱難自救

在疫情的影響下,三亞的旅遊業也開始了自救之路。

亞特蘭蒂斯內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現在酒店無法正常營業,只能通過直播的形式進行品牌推廣,為之後旅遊業的復甦積攢人氣。”

為了節省成本,在給員工發完工資之後,陳飛就宣佈團隊解散,等到復工後根據個人意願選擇是否回來,這期間就省下了員工薪資的支出。

而線下免稅店關門後,線上商城仍在正常運營,根據海南日報報道,1月27日至2月6日,三亞國際免稅城網上銷售16.48萬件,銷售額8471.7萬元。

除了商家的自救外,行業聯盟也在發揮著作用,上述地接人員向界面新聞表示,他所在的旅遊誠信聯盟就號召在國家文旅部已對旅行社質保金做了80%退還的情況下,各旅行社按約定,按約及時付款及因疫情適當減免供應商的平臺費,目前該倡議已經聯合了全國42家旅行社。

鳳凰網文旅智庫專家周鳴歧認為,旅遊企業經營者首先要想到通過什麼舉措救企業,救員工,救市場,救業務,要謹慎預期,儘可能收縮資金壓力大的業務,抓緊迴流應收款項,努力降低非核心、非必要的企業開支。

另外,企業都無法改變大勢,行業冷凍期,所有人業務量都會大幅下降。同時,未來行業趨勢也會加速改變。在整個團隊日常經營性業務閒下來的時候,企業更應該研究未來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研發迭代,團隊培訓提升修煉內功。

但旅遊市場的場景還是以線下為主,公共場所和人流密集地無法正常開放,致使商家無法正常營業仍舊是致命傷,租金壓力、現金流銳減,這些仍在考驗著眾多旅遊企業。

對此,三亞市在2月5日發佈了關於有效應對疫情支持旅遊企業發展十條政策措施,支持旅遊企業發展。其中包括,市財政安排1億元專項用於穩定三亞旅遊市場,支持旅遊企業發展,為旅遊企業提供低息貸款,減免稅收,通過就業補貼支持企業不裁員等。

2月17日,三亞市於當日起發放第一批旅遊企業減負資金,總金額達5400萬元,其中三亞市天涯海角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及三亞千古情旅遊演藝有限公司受益較大。但是這種補貼也是有條件的,第一批接受企業減負財政獎補資金的旅遊企業為2019年納稅金額較為靠前的15家企業。

根據《海南日報》的報道,截至2月24日,三亞市累計發放8.5億元獎補資金。

緩慢恢復

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地的景區有的已經開放,有的則制定了明確的開放時間,三亞的旅遊業也進入了恢復的軌道。

2月17日,三亞市委副書記、市長阿東主持召開三亞市旅遊業復工準備座談會,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將扶持旅遊業穩定發展的措施落到實處,研究制定旅遊業疫後恢復重振計劃,提前謀劃旅遊產業整體轉型升級,做好復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2月20日,海口、三亞兩市共三家免稅店也已經恢復營業。

另外,三亞的部分景點已經開放,其中,三亞蜈支洲島旅遊區、天涯海角遊覽區、三亞鹿回頭風景區、大小洞天景區2月21日起對外恢復營業,而室內景點目前還未允許開放。

周鳴歧認為,傳統知名景區多為國有,背靠大樹,再加上這些景區本身只是靠山吃山,關門歇業後日常運維支出較低,只需靜待春暖花開時。而大規模的人造景區,比如新建“古鎮”、主題公園、度假綜合體等,大多為開發商營建,本就是地產的配套,並不指望它賺錢。所以從景區行業整體來看,除了一部分舉債開發的項目外,大部分景區是可以安然扛過這個“嚴冬“的。

但三亞接下來的旅遊市場仍有諸多困難,陳飛向界面新聞表示:“疫情過後企業的生產經營已經受到了影響,這部分可能會影響團體出遊,另一方面,個人的收入也會受影響,後續的市場情況並不好做。”

而且三亞旅遊旺季主要在冬季,隨著天氣漸暖,三亞也錯過了最火爆的旅遊季,上述地接公司的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如果五六月份三亞的團體遊恢復的話,價格上應該不會有太大的上浮空間了。”

多位受訪者向界面新聞表示,四五月份旅遊業將會步入正軌,之後會迎來一波火爆的行情。但周鳴歧表示,以這種樂觀預期來編排企業現金流會存在巨大風險,如果到時候疫情持續,企業資金將難以為繼。

三亞旅遊業的復甦之路,還很漫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