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印象,我眼中的長武

民間傳言,清代一知縣在長赴任,知縣請一玄學大師觀其風水。大師留詩:“有山土蓋頂,有水不載舟。人無三代富,作官不到頭。”基於表述客觀,事實應驗,流傳甚廣。

長武,一個很受傷的地方。昔時受制於生產力,靠天吃飯,21世紀始,變化巨大,財力豐厚,百姓安居,人民皮實,忠於政府,說東不西。但仍不乏劣病,久治不能痊癒,似心中之刺。既然是刺,一定要拔,否則要命。

咸陽印象,我眼中的長武

長武人穿衣實在、嚴謹,是圖整齊。男人著西裝,腳蹬休閒運動鞋子,要麼全身運動裝,又穿了皮鞋;毛衣塞在勒了皮帶的下腰,冬天切身穿了背心、襯衣,再加毛衣,毛衣之上加薄外套,外套之外才是棉衣,衣領頗多,脖子不長嘴,不能言語,極痛且苦。中年婦女講究線條美,又緊湊又稜角分明,似乎透氣很是丟人,像極了城市之外的郊區農民。穿衣者,首先舒服,然後大氣大方,最後才是潮流裝扮。

咸陽印象,我眼中的長武


民主革命成功,官服早為歷史,到了當今,開會、工作著西服,又盛行起來。中央都不要求,小小地方,為何死灰復燃?

鍋盔、燒雞、白酒乃傳統鄉土名吃,改革開放至今,誠信丟失,學會做假,偷工減料,到了夭折的邊緣。

普通人家,若有大事,一些人像打了雞血,非要講排場,過大事,孫兒滿月、搬家、置房、買車、孩子上學、老人過壽、亡靈三年,一事接一事,大操大辦,若是科級以上幹部,交往廣些,每月工資不夠隨禮,我不知道他們如何養家餬口。

過事之血條湯,原為特色名吃,失卻了先前的味道,不用大油用乏油,血條不煮用水泡。饅頭用上了發酵粉、蘇打,懶的不用緘,饃往湯中一泡,找不見饃塊。就這幾個大食堂遇事還要預約。

若有新生意,一家賺錢,大家眼紅,一轟而上,非拼個魚死網破、頭破血流,你方唱罷我登場,永不罷休。滿街的食堂,大廳光堂,後廚髒亂差,泔水倒進街道下水口,冬天凍著彩色的冰,夏天奇臭無比。

咸陽印象,我眼中的長武


街道的蹦蹦車,成了大爺,橫衝直撞,老子天下第一,六十歲以上的司機比比皆是,若有肇事,一句話:“我沒錢!”。小小縣城,竟也堵車。六路口、昭中、中心校門口小商小販把持路面,似自己家門口,沒任何公德。正街人行道,隨意擺攤設點,白修了盲人道。

只要是官,不知見不得人,還是羞於與百姓同樂,很少運動,不善待自己,亦不善待別人。暑期回鄉學生多,運動場少,縣城各校唯恐天下大亂,影響了管理,大門守衛的極嚴。違背上級要求,我行我素,怪事做絕。

家庭經濟越差,孩子愈不下功夫讀書。越窮越有理,反正有政府。

高中學生晚自習後家長用車接送,分不清是溺愛還是疼愛。上學放學教師還要在門口迎送,不知孩子大也不知孩子小。

長武暖氣微波爐,下崗工人沒人管。暖氣若室外溫度高則暖,溫度低則冷;在編人員有保障,農民有土地有補貼,下崗工人成了沒孃的孩子。

……

不是恨長武,而是愛長武,比大家更愛。

(WG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