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专栏丨姚选民:抗“疫”舆情应对,应走出三大误区

抗“疫”专栏丨姚选民:抗“疫”舆情应对,应走出三大误区

红网“辟谣联盟”专区,一条条辟谣信息第一时间澄清谬误,筑起防控清除网络谣言的“防火墙”,彰显出主流媒体责任担当。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一些群众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宣传舆论工作要加大力度”。后来网络舆情发展一度“偏向”表明,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防疫特殊时期网络舆情引领不是“哪一家”“哪一部门”的事,而是全党上下的事。作为最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党的“神经末梢”,党员干部在防疫期网络舆情引领上应走出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不传谣”就是对网络谣言“无动于衷”

一开始,武汉新冠肺炎“扑面而来”,面对这种疫情“灾难”,亲历者难以承受,听闻者无不有恐惧之心。求生本能不切实际地渴望掌握疫情前因后果,渴望找到降服病毒之克星。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这种心愿以“谣言”“抱怨”等变异形式呈现,一些党员干部基于同情心理亦“不明就里”裹挟其中。党和政府察觉后,及时提醒人们特别是党员干部要“不信谣”“不传谣”。受党章党规党纪约束,一些党员干部却走向了另一极端,就是对朋友圈中网络谣言或负面信息传播“无动于衷”,特别是“传谣者”受处分事例在网上曝光后。在“不传谣”事情上之所以会出现“大反转”,原因可能很多,但对谣言的辨别力不足是重要原因。一般而言,谣言应包括两大基本构成要件:一是真实性;一是合法性。谣言肯定是不真实的信息,但是不是“真实信息”就不是谣言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若“真实信息”以不合法的途径或方式传播,亦构成谣言,因为以不合法途径或方式传播而造成社会恐慌这种传播效应后果跟不真实信息传播效应后果是一样的,甚至更严重。在提升对谣言的认知之后,党员干部不仅要“不信谣”“不传谣”,还要积极以恰当的途径或方式辟谣,或为能达到辟谣效果的行为。

误区之二:“批评和建议”正确就可以“不分场合”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家“同仇敌忾”,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化基因。武汉日常蔬菜食品告急,兄弟省份就无偿捐赠输送,甚至刚脱贫的村庄都赫然在捐赠者之列;有经济能力的捐款,或者将善款换成医疗救治物资进行捐助;不论是大企业家、明星,或是拾荒老人,还有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是一家人”,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全国上下、兄弟友邦一齐抗疫救灾的过程中,一些对党委政府防疫工作的批评建议亦在网络上泛滥开来。这些批评或建议者,其心是极好的,都想着为打赢防疫阻击战“献智献策”。一些没有报送渠道的批评和建议者,此举似乎还能够理解,但对那些有报送渠道的党员干部而言,在网络上公开对党委政府进行公开批评建议不知是何意图。身为党员干部,更应要有党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向各级党委政府乃至党中央提出。在公开场合或网上对党委政府甚至党和国家进行批评建议,不仅存在难以确保所提之批评建议就是对路的这种情况,而且这种“引人注目”的方式容易在社会上产生难以意料的后果,甚至最终造成的反向效应后果远远掩盖了批评建议者的初心善意。党员干部即便认为自己的批评建议有道理或是正确的,也要讲规矩讲方法,遵循党章党规党纪,以合适方式而非“不分场合”生猛提出,尽可能避免在防疫特殊时期“好心办坏事”。

误区之三:“不在其位”就可以对世界“冷眼旁观”

新冠肺炎爆发以来,身边人或所听闻之人群的反应可谓“千姿百态”。“上”有国家领导人身先士卒亲临疫区现场考察指导,“下”有普通外乡人在武汉拼死抗疫弘扬正能量,“中”亦有个别感染的退休领导干部“说什么”亦不肯进隔离病房治疗。在防疫大敌当前,全国上下的各种反应都有其“道理”,但若是没有“反应”,那就显得有点不太正常了。在印象中,身边人或朋友圈中还真有不少这样的人,其中不乏党员干部。他们似乎既对我省防疫成绩单、全国抗疫英勇事迹等战疫正面消息“不感兴趣”,亦对“美国生物战”“治疫各种疗效药”等谣言或负面信息“不感兴趣”。若问及为何会如此,他们的回答或神情是:那都是领导干部们的事。言语之间的意思是,作为普通党员干部,没有被组织“重用”就跟当前防疫工作无关,或没有上级安排就不应有主动战疫行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些言行举止反应暗含着一种思想逻辑:领导干部的行政级别似乎是一种“福利”。回神过来想想这种逻辑就觉得荒谬:试问天底下有哪个真正想当“家长”的!可在孩子看来,家长们好威风,“说怎么就怎样”,可这些“孩子们”哪里知道家长的责任?一样的道理,那些羡慕领导干部行政身份的党员干部亦是从来就没有想到各级领导干部身上的担子和责任。“不在其位”,普通党员干部在防疫特殊时期亦有自己的责任要担,亦有很多重要事情要做和可以做。作为家长,肯定要管好全家的防疫工作,还要操周边亲人们的心,联想网上患新冠肺炎家庭情状,抓这件事感觉有“千斤重”,感恩之心亦油然而生,觉得在这现代社会不是谁都很幸运;作为党员干部,在“谣言”、战疫正能量消息、负面信息杂陈之间,可以拎出辟谣或正能量消息,“动一个手指头”进行转发,至少可以让“朋友圈”身边人不那么焦虑;作为党员科研人员,可以就观察或捕捉到的身边重要情况,提出建设性或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通过正常渠道报送,供有关领导决策参阅;等等。在防疫特殊时期,“不在其位”的普通党员干部亦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做好了“手边事”“身边事”,不仅是对不对得起自己“党员干部”身份的事情,而且对此时党和政府而言亦可谓贡献了“磅礴之力”,如果大几千万普通党员干部都能如此的话。

越是在防疫关键期,越能彰显党和政府的“中流砥柱”作用。在新冠肺炎大敌当前,我们一时会“挨打”,不免“挨饿”,但绝不能再容忍“挨骂”,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走出网络舆情引领误区,充分彰显战疫共产党人之应有本色。

【专家简介】姚选民,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法学博士后。

本文系作者在由湖南省省情与对策研究中心、湖南省省情研究会、红网论道湖南频道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20年第1期湘江时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体会与对策建议”网络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