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各位讀者大家好!

本期我們繼續為您連載

李昀編繪的中篇漫畫故事

《血與心——日籍解放軍戰士砂原惠的傳奇人生》。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本期我們進入本書的第一章。


  • 漫畫中文版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故事終於開始了。

儘管砂原惠出生在一個時局動盪的年代,

幼年的他還是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啊。

我們來看看

本期日文版是如何翻譯的吧。


  • 漫畫日文版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漫畫第二頁出現了

“帶有軍事化性質的殖民團體”

這一表述,日文翻譯為“軍事的性格”。

在中文裡,“性格”可是指人的呀。

日文中不是有“性質”一詞嗎?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你看得很仔細。

日語的“性格”和“性質”兩個詞

既可以表示“人的性格”,

又可以表示“事物的特性”。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那這兩個詞有什麼區別呢?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別急呀,讓我慢慢給你講。

當表示“事物的特性”時,

“性質”著重於“物事の本來の特徴、

物事がもともと持っている特性”,

也就是事物原本擁有的特徵。

而“性格”則著重於

“物事の傾向、ある物事と他との

違いをきわだたせるような特徴”,

突出事物與其他東西相區別的特徵。

當表示“人的性格”時,

“性質”著重於

“主に持って生まれたもの”,

也就是本性,天性。

而“性格”則著重於

“先天的な要因と後天的な要因が

合わさって作られるもの、

人間の感情や意志の傾向”,

也就是先天和後天共同作用之下

產生的性格。

明白了嗎?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原來如此。

看來,中日文中看起來一樣的詞,

有時用法可能大相徑庭呢。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日文和中文中大量存在的同形詞

看似便利,卻也常常使譯者陷入誤區。

平常要注意多多積累哦。


單詞\短語對照表:

《朴茨茅斯條約》  「ポーツマス條約【じょうやく】」

殖民團體 入植者団體【にゅうしょくしゃだんたい】

傀儡政權 傀儡政権【かいらいせいけん】

吵吵鬧鬧 ガヤガヤ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各界人士書評摘選③

一生好景君須記,最是彩虹燦爛時——讀人物傳記漫畫《血與火》有感


在人們的印象裡,現代日本是動漫大國,相關產業位居世界之首。至於漫畫書更是早就“征服”了世界,當然也牢牢抓住了中國青少年一代的心。正因為如此,當我得知《人民中國》王眾一主編要以漫畫書形式展示一位血緣上屬於日本民族、精神上屬於中國革命軍人的故事,內心裡還是存著幾許隱憂的一一用新潮的文藝形式表達嚴肅到“壯懷激烈”的題材,行嗎?

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一年,幾易其稿之後,這本足以令讀者眼前一亮的作品《血與火》真的就擺上案頭,其中萬餘文字、千幅圖畫,漫卷著硝煙和淚水,把讀者帶回到半個多世紀前的烽火歲月,也使我在先睹為快的喜悅中,流出兩行因感人故事觸發的熱淚。

戰爭是政治鬥爭的最高形式,帝國主義時代充滿了炮火連天的戰爭;戰場是男兒一決雌雄的舞臺,戎馬倥傯歲月裡演義出起伏跌宕的故事。王眾一策劃、李昀創作的漫畫故事《血與火》所講述的就是一名日籍解放軍戰士砂原惠的傳奇人生,以及富有時代背景和特徵的感人故事。

打開百度百科,關於“砂原惠”條目是一段簡潔文字:“1933年出生在日本九州地區福岡縣,父母都是日本人,5歲跟隨父母來到中國東北,日本戰敗投降後因無法返回日本,只得在遼寧省北鎮縣一戶地主家放牛。1948年,砂原惠以“張榮清”的姓名參加東北民主聯軍,跟隨部隊經歷了遼瀋、平津戰役,並參加了朝鮮戰爭,後因身份被發現而調往東北老航校,成為在中共軍隊服役的空軍、醫療、鐵道等數以萬計的日籍技術人員之一,1955年回到日本。”

較之百度略顯冰冷的白描,《血與火》展現出催人淚下的豐富內容。不過,在一幅幅圖文並茂的畫卷底層,隱含著一個令人焦灼的提問。而這個提問又恰恰來自砂原惠老人自身歸屬感的判斷——每當夜晚睡前或清晨初醒,他都會在位於藤澤的家中問自己同一個問題:“我是一個什麼人?從血脈上講,百分百是個日本人;從心理上講,15歲參加八路軍,經歷過遼瀋、平津戰役,又隨軍跨過了鴨綠江,毫無疑問是個中國的革命軍人”。

老實講,這個提問在廣義上並非主人公獨擅,每一位《血與火》的細心讀者在掩卷沉思之時,都可能發出一個由此衍生的提問:一個受到非正義的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裹挾來到中國的“滿鐵”子弟,何以最終成長為尋求中國人民解放與反抗美帝國主義正義戰爭的忠誠戰士?在這個傳奇般的變化過程中,他的內心和精神世界裡曾經歷了怎樣的“脫胎換骨”和“浴火重生”?

之所以這樣思考,是因為人區別於動物是有著複雜精神世界的,在激烈動盪的歲月裡成長更是會釀就國家、民族乃至政治營壘交織和分別。況且,人也不是機器,不能用“傅里葉變換”似的“切換”將把時空中的“時域”和“頻域”做一個理科方式的挪移。關於“砂原惠之謎”——請允許我們姑且這樣稱呼他的精神轉化與境界升騰的玄機——只能從時代背景與社會矛盾轉化中求解。“帝國主義就是戰爭”,其中交織著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當日本戰敗投降,階級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之時,一名貧苦青年投身“無產階級求解放、爭自由”的偉大時代洪流,其實是最為自然的選擇與帶有某種必然性的歸宿。由此,我們不但找到了“砂原惠之謎”的答案,也為砂原惠老人找到了晚年精神上安堵無礙的良方。

《血與火》作為描繪砂原惠老人傳奇人生故事的書籍本身,至少有兩個可圈可點的創舉值得一提。第一個,是首次用漫畫形式表現了中日關係史上的真實故事。我們知道這在記錄中日兩國長達數千年的交通往來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方法創新,漫畫表現形式與古往的刊刻印刷結合在一起,既保留了書籍在便利閱讀、收藏方面的傳統習慣,也迎合滿足了青年一代對卡通類內容產品的興趣偏好,有效拓寬了讀者年齡層面,可謂老少皆宜、相得益彰;另一個,是開創了跨行業、跨業界、跨部門合作的典範,堪稱眾人拾柴、八方支援的結果。據知情者透露,這個漫畫繪本加文字描述方式完成的新書,從創意立案經過討論修改,再到定稿後的實操製作,完全是一個溪流匯合、共襄盛舉的疊加過程。先是由人民中國雜誌社王眾一總編主持策劃,並由簽約漫畫家獨立創作完成書稿,過程中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幫忙穿針引線。出版階段新星出版社在市場評估、作品推向日本市場等方面起到關鍵作用,而在活動舉辦過程中北京市友協又發揮了重要的平臺作用,可謂編著、出版、宣介、推廣個環節“通力合作的結晶”。

此外,《血與火》也是“當代人寫當代史,敘說當代人故事”的積極嘗試。故事的主人翁在有生之年親身參與了作品發佈,與編著者、出版者、閱讀方、評論方等各界人士一同討論,從“主述”角度為作品提供反饋與印證,既使出版座談會別開生面,也使所有參與者受益良多。而老人家自己也從有關自己漫畫書籍中汲取了豐富的精神養料,並由此產生出“百年之後,魂歸故里”意義上的全新的思考。

據砂原惠老人的意願,百年之後他想將骨灰分別安葬,一半留在生養自己的日本九州故鄉,另一半埋入魂牽夢繞的中國白山黑水——按照中國人的方式,落葉總歸是要歸根的。這個意願與這個故事同樣美好而感人,寓意出一個精神上的覺悟者超越了民族矛盾隔閡的深刻寄託。

小稿付梓之際,讓我們把蘇軾的詩句敬獻給《血與火》故事的主人公,藉此幫助他老人家回望自己走過的路:“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須知,相對於大千世界個體生命常常是渺小的,但個人生涯一旦與時代潮流順應,就會迸發出絢麗的火花,為偉大的歷史畫卷描摹出自己驚天地、泣鬼神的那一道彩虹。這個道理,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如此,在和平發展的年代亦是如此。或許,這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所昭示的真理,也就是中日兩國在正視歷史前提下攜手共進走向新的未來的真諦吧。我望著西北天邊噴薄綻放的晚霞,合攏七彩繪製的《血與火》,如是思……(2019年11月25日第二稿)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 高洪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各位讀者下期見!


《血與心——日籍解放軍戰士砂原惠的傳奇人生》

限量七折優惠,複製此鏈接:http://mp.weixin.qq.com/bizmall/malldetail?id=&pid=pBfu0ju6dRdLurL03SmEyJNoS0es&biz=MjM5NDIyNTQxMw==&scene=21&action=show_detail&showwxpaytitle=1#wechat_redirect 可購買。

「中國漫畫館」《血與心》第1章·上


頭像圖:李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