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得起,才能放得下。-----送給戒賭路上的你

即使有“千斤重擔壓在心頭”,也要把它卸掉,讓生活迴歸輕鬆自在,這就是所謂的“放得下”。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如果你要想順心,就要把不開心的事忘掉。也可以說,放得下其實是一種覺悟,更是解脫。

拿得起,才能放得下。-----送給戒賭路上的你

佛家智慧這樣說:“捨得,先有舍,才有得”。那些愛貪小便宜的人,事事計較,終有一天,會吃大虧的。

可以將“拿得起放得下”看做是立身之本,在關鍵時刻,它也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個性及態度,從大處著眼,它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從小處來說,它可以滲透到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舉止當中。獲取物質財富時,它可能是絕妙策略,但同時它又可以完成對自我精神的完美塑造。很多成功人士,都精於此道,它們常常將自己的成就歸功於“拿得起,放得下”

拿得起,才能放得下。-----送給戒賭路上的你

這裡有一個故事:法國人撤離莫斯科後的那天,農夫和商人來到街上,它們想尋找一些財物。很快,他們找到了一大堆沒有被燒焦的羊毛,各分了一半,綁在自己背上。往回走時,他們又看到了一些布匹。於是農夫扔掉羊毛,選了一些上好的扛得動的布匹;而商人生性貪婪,他將農夫扔掉的羊毛和剩下的布匹全部扛起來,帶走了。一路上,沉重的負擔讓他氣喘吁吁,行動緩慢,疲憊不堪。沒走多久,他們又發現了一些餐具,上好的銀質餐具。農夫毫不猶豫地扔掉布匹,挑了些銀器背上;商人卻被壓得無法彎腰,只好選擇放棄。

這時,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商人身上的羊毛·布匹全被淋溼了,這下更重了,他連路都走不穩了,踉踉蹌蹌,最終摔在了泥濘之中。而農夫,卻輕輕鬆鬆,開開心心地回了家,變賣了銀具,農夫的生活變得富足了。

拿得起,放得下。正是這個意思。人生路上,時時刻刻都面臨著各種誘惑,如果你什麼都想要,那一定會過得很累很累,適當的放手,你會覺得輕鬆,快樂。

人的一生,大都呈波浪起伏狀,所以才有了“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之前有一個奧運會柔道金牌得主,叫秦裕。在連續獲得了203場勝利後,他宣佈退役了。那時,他年僅28歲,很多人都在猜測,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而事實上,他是睿智的,他清楚地感覺到運動生涯的巔峰已然過去,他不可能再創造奇蹟。所以,他選擇去當教練。這當然有些無奈,也有所失,但從長遠來看,退役可以讓他如釋重負,更坦然平和地去生活。相較於那些硬充好漢者,他必須是一位英雄,懂得進退,走到了人生最高處的這個點上,留給了世人永遠的輝煌和燦爛。

放棄,可以輕裝前行,周全行事,有利於取得成功;放棄,可以擺脫煩惱,使身心沉浸於寧靜之中;放棄,可以改善形象,使你更加豁達豪爽,放棄,可以幫你贏得信賴;放棄,可以讓你看起來更加精明,更有力量。

拿得起,才能放得下。-----送給戒賭路上的你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辯證法告訴我們,有得必有失,有失定有得。大家還記得體操王子李寧麼?退出體壇後,他開始辦實業,同樣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拿得起”光環,當然也要放得下,才能讓自己有機會進入到柳暗花明的新天地,作另外的,更有意義的選擇,這樣才算得上明智。如此這般,還有什麼好遺憾?所以說,你要是想事事順心,就一定要有放得下的心態。放棄,是一種睿智------放飛心靈,還原本性,更好的去享受人生;放棄是一種選擇--------懂得放棄,才能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放下”的重要性,有一個禪宗故事也講到了。很久以前,有兩個趕路的小和尚,他們遇到了一個被河水所阻的美女。其中一個和尚,把她背過了河。隨後,他們繼續趕路。走了好久好久,另一個小和尚終於忍不住了,他開始指責同伴:“出家人不近女色,你不知道麼?你怎麼能揹她過河呢?”“我早就把她放下了,倒是你,為什麼要一直揹著她?”那個和尚無奈地搖了搖頭,答道。

拿得起,才能放得下。-----送給戒賭路上的你


放下是覺悟,也是自由。如果不懂,就會和小和尚一樣,心胸狹隘,怒氣沖天。

我們常常會說,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可在行動前,往往是“拿得起”容易,“放得下”就太難了。人的一生,不如意的事很多,要想事事順心,必須要懂得拿的起,放得下。讓所有的不愉快都成為過眼雲煙。

拿得起,放得下。人生,是一場選擇。對或錯會決定成敗。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重新作選擇。也許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事非常重要,但不得不放棄,所以,放棄同樣是種選擇,人的一生很長,要做很多種選擇,只有當我門徹底放棄了以前的種種錯誤,才能開始嶄新的,正確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