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伊斯蘭國家,為何該國顯得那麼“不合群”?

中東也許是當今世界最熱點地區,各方勢力群集於此,激烈爭奪屬於自己的利益。

以色列首當其衝,不幸成為該地區最不受待見的國家,自立國起就沒消停過。這個容易理解,以國本就是“外來戶”,從民族到宗教與當地各國格格不入,自然會被排擠。

同為伊斯蘭國家,為何該國顯得那麼“不合群”?


然而還有個國家,同屬伊斯蘭序列,卻也受到中東主流意識的冷落。往往是別國拉幫結夥,自己只能另起爐灶單幹,此國就是伊朗。

為什麼在阿拉伯兄弟親如一家時,伊朗卻如此卓爾不群?這話如果被伊朗人聽到,會嚴肅而認真地告訴你:“我們不是阿拉伯人”。

伊朗的歷史

阿拉伯人來源於古老的閃米特人,而閃米特亦非單一民族,而是語言上互有關聯的一群民族。據典籍記載,亞伯拉罕有兩子,嫡子以撒是猶太人的先祖,庶子以實瑪利是阿拉伯人的先祖。

同為伊斯蘭國家,為何該國顯得那麼“不合群”?

雅利安人遷移路線

伊朗人的形成與阿拉伯截然不同,我們知道中亞的雅利安人曾進入印度,並長期處於社會上層。同樣,在公元兩千年前,另一支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伊朗高原,與當地土著相融合,並形成伊朗人的主體。因此單從血緣上說,伊朗人與印度婆羅門更加親近。

古時伊朗人建立的國家中,波斯帝國存在感最高,領土達七百萬平方公里,涵蓋中東大部以及中亞、北非各一部,甚至一度打到古希臘門口,因為這段引以為傲的歷史,波斯成了伊朗的文化符號。

同為伊斯蘭國家,為何該國顯得那麼“不合群”?

波斯帝國

之後亞歷山大征服伊朗,經歷了近百年的希臘化時期。接下來的帕提亞王朝(對應戰國末期到三國時期)是另一段輝煌期,中土將其稱為“安息”,與羅馬、貴霜、漢朝並列為當時歐亞四強。

同為伊斯蘭國家,為何該國顯得那麼“不合群”?

四大帝國

公元224年,安息帝國一位省長阿爾達希爾宣佈獨立,起兵殺死國王建立薩珊王朝,該王朝一直延續到651年(唐朝)。在此之後,伊朗進入複雜而漫長的異族入侵時期,統治這裡的主要是阿拉伯人、蒙古人以及突厥人。

同為伊斯蘭國家,為何該國顯得那麼“不合群”?


阿拉伯帝國的統治期是重要節點,在此期間,伊朗人放棄了原本信仰的拜火教,伊斯蘭教迅速普及。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波斯人在地方管理系統中佔據了主導權,反而使其文化得以持續發展和固化。因此伊朗保持著獨立的波斯文化體系,並未被阿拉伯所同化。

即使在信仰上,伊朗信奉的什葉派和中東大部分國家的遜尼派也有所區別。目前在該地區,以什葉派為主的國家只有伊朗和伊拉克。在人數上,遜尼派佔90%,什葉派佔10%屬於少數派,多少有些顯得勢單力孤。

同為伊斯蘭國家,為何該國顯得那麼“不合群”?


選邊站隊的不同,造成一定孤立

伊朗末代的巴列維王朝,曾與美國十分親近。美國也對其寄予厚望、大力扶持,在當時即使以色列的優先級也要排在伊朗之後,有什麼先進武器,先滿足伊朗才輪到以色列。

同為伊斯蘭國家,為何該國顯得那麼“不合群”?

巴列維國王

在這種氛圍中,滿懷雄心的巴列維國王開始西化的白色革命。但由於操之過急,總體經濟雖然大幅增長,卻伴生了一系列嚴重問題:

兩極分化拉大,底層民眾並未從中獲得實惠;腐化蔓延;觸及到教士利益。

國家的平衡被打亂了,不滿的人們在教士的帶領下推翻了巴列維,美伊蜜月期亦隨之結束,並且漸行漸遠。

同為伊斯蘭國家,為何該國顯得那麼“不合群”?

巴列維時期的伊朗

從密友到仇敵,美國把在中東的籌碼都押給了沙特,並且把中東大部分小夥伴拉進隊伍。

由此該地區形成以下格局:

沙特為首包括大多國家的親美力量、以及孤單的以色列、帶著幾個小夥伴跑單幫的伊朗。

同為伊斯蘭國家,為何該國顯得那麼“不合群”?


如上所述,伊朗不僅在民族宗教文化上區別於阿拉伯各國,而且在勢力劃分上站到對立面,由此形成了卓爾不群的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