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國做電影》:致敬默默付出的中國電影人

近日,由時光網出品的講述中國電影幕後製作團隊的紀錄片《我在中國做電影》熱映。

《我在中國做電影》:致敬默默付出的中國電影人

本片短小精悍,一共只有5集,每集只有15分鐘,又按照美術、錄音、配音、特效、攝影不同的工種,請來了各自領域時下最資深的專業人士。

他們結合自己的職業履歷對各自的工種可以做到深入淺出的解釋,所以這對於任何一個熱愛電影的人來說都是不可錯過的學習機會。

《我在中國做電影》:致敬默默付出的中國電影人

攝影這一集,請來的是國內著名的攝影師曹鬱,他已入行多年,也參與了好多國產大片的製作。

另外,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著名演員姚晨的老公。

2004年,他和陸川導演來到了無人區可可西里,拍攝了國產佳作《可可西里》。

這部電影拿下了當年的金馬獎,讓陸川的事業達到了頂峰,從此他的作品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這部電影也讓曹鬱拿到了金馬獎的最佳攝影,從此他走進了主流電影圈,漸漸地開始和華語頂級導演合作。

《我在中國做電影》:致敬默默付出的中國電影人

2009年,他和陸川再次合作,憑藉《南京!南京》再次拿到了金馬獎,2017年和王導演合作,拍攝了《擺渡人》,拿到了金像獎,2019年憑藉《妖貓傳》拿到了金雞獎。

曹鬱的職業履歷確實耀眼,他也就能從他經手的這些作品入手,談了談關於對電影攝影的理解。

首先,他說攝影要比攝像更加重要,不是說看不起搞攝像的,而是攝影確實要比攝像更加複雜,更加有難度。

攝像一般比較單一,攝影則需要融合進整個電影的環境,就是對光源和色調要有一定的把握,其次攝影要配合導演完成一些超高難度的鏡頭。

《可可西里》是現實主義的題材,要想更好的表現自然環境的惡劣,最好的辦法就是自然光實景拍攝。

《南京!南京》是歷史題材的影片,具有一定的厚重感,雖然是黑白片,但是某些地方為了突出角色的重要性,所以還是給高光,讓人物更加顯白。

《我在中國做電影》:致敬默默付出的中國電影人

《妖貓傳》是唐代史詩傳奇,氣勢磅礴,恢宏大氣,所以一切的服裝、道具、化妝,都要配合影片的主題,再現大唐榮耀。

為了表現貴妃回眸一笑的片段,曹鬱和他的團隊著實下了不少功夫,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光源,最終才呈現出張榕容高貴華麗又不失單純美好的氣質。

《我在中國做電影》的第二集是講錄音工作,主講人趙楠女士也是資深的行業者,曾憑藉徐克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拿下了當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

《我在中國做電影》:致敬默默付出的中國電影人

頒獎典禮上,她說好多人誤以為她是男生,這次得獎讓她終於有機會可以向大眾證明自己是個女生,並且依然能夠做好錄音工作。

她還表示錄音師是孤獨的,經常就是一個人一個工作室,一天從早幹到晚,下班回家時都已經是失魂的那種狀態。

趙楠曾參與張藝謀導演的《影》的聲音製作,簽了合同之後甲方說好了上映日期,於是就沒日沒夜的幹,幾乎買遍了全世界所有關於雨的素材。

如今好多人感嘆,行業人過於輕浮,只追求速度掙快錢,這其實是電影工業發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結果,不止是中國電影,好萊塢也是這種模式。

《我在中國做電影》:致敬默默付出的中國電影人

以前的電影工業還不太完備,有些技術還應用不到,比如錄音以前都是同期聲,再沒有其他的可行性,所以錄音師在現場還是有一定的話語權,可以根據聲音的需求,選擇最好的拍攝場地。

國內著名的美術執導葉錦添也曾表示,當年他和馮小剛導演拍攝《夜宴》時 ,演員所有的東西都過了,但是他就是覺得周迅的衣服好像沒有燙平,於是叫停之後,重新拍攝。

葉錦添老師說這件事,多多少少有點飯局上回憶往事的味道,但是這個行業就是如此,你參與的每一個大項目,在未來都是你的談資和隱形加分項。

在特效這個環節,請來的是參與制作《流浪地球》的特效團隊,當然他們也是在回憶當初的種種困難。

郭帆導演找到他們時,表示希望《流浪地球》的各個製作環節,必須全部由國內的團隊來完成。

《我在中國做電影》:致敬默默付出的中國電影人

這多多少少也刺激了團隊成員的職業榮譽感,幹這個行業的人要有點理想主義,有點情懷,不然幹得多了也就是失去了熱情。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特效和好萊塢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最大的就是高端生物的製作,比如滅霸的響指,阿麗塔的眼神,我們還是做不出來。

中國的電影工業日漸完備,特效水平也是日漸提高,行業應該更大的扶持特效公司,不能消磨他們的情懷和熱情,只有人民幣才能付得起他們的電費。

電影是綜合的藝術,是團隊的成果,一部好電影離不開各個技術工種的支持。

一個國家想要擁有超發達的電影工業,各個工種的從業人員必須術業有專攻,但也要有最基本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