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三月十二植樹忙,棵棵小樹排成行,十年以後看貢獻,我和小樹比著長。”


今天是3月12日,我國的第42個植樹節。陽春三月,大地回暖,萬物甦醒,正是種植的好時節。


中國人植樹的傳統古來有之。清代《增廣賢文》一書中“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成語,描述的便是古人在清明時節“插柳植樹”的事蹟。


而在我國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的是一位叫韋孝寬的人。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據唐李延壽《北史》列傳第五十二記載,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2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


古時,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置一個土臺,作為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現在里程碑的前身。

韋孝寬上任後,發現土臺的缺點很多,很容易崩塌,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勞役之苦。


韋孝寬經過調查瞭解之後,毅然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置土臺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以取代土臺。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和計程作用,還能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並且不需要修補。


不僅如此,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有許多崇尚植樹造林的趣聞佳話,如著名的治病種杏。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三國東吳名醫董奉,醫術精湛,濟貧善施,為人治病不收財禮。只要求治好一個病情不嚴重的病人,種一株杏樹,治好一個重病人,種5株杏樹。


天長日久,他的房前屋後竟有10餘萬株杏樹,人稱“董林杏仙”。


可見,植樹造林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當我們播下一顆綠色的種子,也就撒下了一片五彩的希望。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之後,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三週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儀式,並將其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1979年,在鄧小平的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3月12日設置為我國的植樹節,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造福子孫後代。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40餘年來,大約有150多億人次參與到義務植樹活動中,義務植樹總造林株數約700多億株。


在全民的共同努力下,與40多年前相比,我國森林覆蓋率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森林面積增加了80%,人工林面積長期居世界首位。


在全球森林資源持續減少的背景下,我國成為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相關研究結果稱,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首;其中,42%來自植樹造林。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植樹節,不僅承載了人們植樹造林的期待,也承載了對生命對新生的希冀。


植下一株小小的樹苗,期待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這種過程,總是開心的、滿懷希望的。


然而,今年的植樹節,由於疫情,我們可能無法帶孩子走向公園、山野去植樹,但除了植樹,我們能教給孩子的還有很多。


一、節約用紙


紙都是用木做的,節約用紙,就是保護樹木。


很多人都無意識在浪費紙張,寫錯的紙張還有大片空白就將其廢棄了,紙巾只用了一部分就扔了等等,這些行為都在無意識中造成浪費。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二、儘量少用一次性筷子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億雙,耗費木材166萬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約2500萬棵大樹,減少森林面積200萬平方米。

如果每個人都少用一雙一次性筷子,一年就可以少砍伐好多樹木。


三、多考慮低碳出行


節約要從低碳出行做起,節約能源,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比如,多使用公共交通,或者選購環保新能源動力汽車。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四、培養孩子愛護環境的理念和習慣


環境保護應該從小時候抓起,幼時的良好教育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髮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讓孩子懂得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懂得樹木對我們的重要性,在小的時候養成愛護樹木的好習慣,長大之後,就會變成孩子的一種自然行為。


所以,在這個特殊的植樹節裡,美媽《3.12植樹節特輯:守護綠色 心植希望》也正式上線了,把愛護環境的理念種進孩子心裡,用努力澆灌,必能長出美麗的花。


疫情過後,更多美好,正在萌芽!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樹真好》:有關樹的一切美好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樹真好》讓我們重溫生活中有關樹的一切美好的記憶和體驗。


“樹真好,高高的大樹遮住了天空”;


“樹長在河邊,樹長在山谷,樹長在高高的山頂上”;


“很多很多樹在一起,就叫做大森林。樹讓一切都變得那麼好”;


“如果你只有一棵樹,那也很好。因為,樹上有好多樹葉。整個夏天,都可以聽到風吹樹葉,沙沙地響”……


作者特別用心地發掘了童年與樹木之間的記憶和聯繫——


“我們爬到樹上,看各家的院子。我們坐在樹權上,靜靜地思考。我們還在樹上,嬉笑玩耍,扮演海盜”……


娓娓道來的散文化的講述風格,令人在看似瑣屑的欣賞過程中油然產生一種親切而又溫情的閱讀體驗。


內容簡介: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樹真好,高高的大樹遮住了天空。樹長在河邊,樹長在山谷,樹長在高高的山頂上。


很多很多樹在一起,就叫做大森林。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如果你只有一棵樹,那也很好。因為,樹上有好多樹葉。整個夏天,都可以聽到,風吹樹葉沙沙地響。


秋天,樹葉紛紛落下,我們在落葉中玩耍。一雙小腳蹚著樹葉連滾帶爬好不歡暢。我們用樹葉造房子,把樹葉堆成山,點燃篝火。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樹真好,它長著粗壯的樹幹和枝條。我們爬到樹上,看各家的院子。我們坐在樹叉上,靜靜地思考。我們還坐在樹上,嬉笑玩耍,扮演海盜。


如果它是蘋果樹,我們就爬上去摘蘋果。貓兒竄到樹上,躲開追它的狗。


鳥兒在樹上做巢,快樂地生活。乾枯的樹枝從樹上跳下來,讓我們拿來在沙灘上畫畫兒。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樹真好,樹上可以盪鞦韆,或者,掛一籃鮮花。


當你休息的時候,鋤頭也靠在樹上休息吧。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自己動手來種棵樹吧。挖一個大坑,栽一棵小樹,澆上好多水,再輕輕填上土,最後,別忘了把鐵鍬掛回車庫。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眼看著小樹越長越高,你驕傲地告訴每個人:“那是我種的樹。”


人人都想有棵樹,他們都想回到家中,每人種下一棵樹。


著者簡介:


【美】賈尼思·梅·伍德里,1956年,她和畫家馬可·塞蒙合作了本作品,並於1957年獲得凱迪克金獎。隨後,她和莫里斯·桑達克合作《跳月的精靈》,榮獲了1960年度的凱迪克獎。


繪者簡介:


【法】馬可·塞蒙,從小就開始圖畫創作。他分別憑藉《快樂的一天》和《樹真好》中出色的繪畫榮膺凱迪克銀獎和金獎。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大樹說》:越分享 越幸福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這裡有一棵大樹關於生命的思考。


大樹說,我是一棵非常幸福的大樹。它澤惠於自然,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因此將分享視作倖福。春夏秋冬,無數的生靈依傍它繁衍生息,得到休憩和快樂,大樹也在這樣的分享中得到心靈的平靜。即便最後燃盡自己,化為冬日爐火中的一捧木柴,也仍然能收穫溫暖和愛。


自然分享了它的一切,我們又可以分享什麼呢?


這是一曲樹與自然的交響,展現生命之間的聯結。激發孩子的想象力、觀察力和共情力,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處,教會孩子學習奉獻、感恩和分享。


清新淡雅的水彩風格,別有一番水墨畫的韻味。明快有力的筆觸和暖色調運用,讓黑白灰的繪畫顯得更加生機勃勃。


內容簡介: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矮矮的山坡上,有一棵大樹。


大樹說:“我很幸福。”


“因為大自然把陽光、空氣和水分享給我,而我的根、莖、葉,經過大自然的養育,又重新分享給了它。”


春天來了,大樹結出結實的枝條,給小鳥們在大樹上安家。


大樹說:“一想到不久後,蛋殼裡會出現新生命,我就很開心。”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夏天來了,大樹茂密的綠葉,遮擋了火辣辣的太陽。


大樹說:“這裡涼快,大家歇歇再走吧!”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大樹從不抖落一隻蟲兒。


“蟲兒們的合唱是夏夜的禮物,你聽,它們在‘知了,知了’地歌唱。”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秋天來了,大樹把果實分飢餓的動物,並給勤勞的人們送去收穫的喜悅。


隨著時間的流走,大樹會變成枯萎的乾柴,還有什麼能分享呢?


……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大樹說:“越分享,越幸福。”


小書蟲們,你看,大自然分享了一切,而你和我,又能分享什麼呢?


著者簡介:


【韓】金世實,繪本作家,韓國成均館大學兒童心理學碩士。現為“故事貓”出版社代表理事。代表作有《大灰狼也需要朋友!》《達萊家賞花遊》《愛愛哭鬼小小云》等。


繪者簡介:


【韓】金允柱,插畫師。工業美術專業,大學畢業後在倫敦學習插畫。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小樹的四季》:最美的小樹翻翻繪本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最詩意的文字


最夢幻的插畫


成就最美的自然翻翻繪本


跟隨小樹的成長腳步


一起走過春夏秋冬


聆聽那漸漸被遺忘的大自然的絮語


小樹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一種喚醒,它更像是一個孩子,從一粒小小的種子,在自然的呵護下破土發芽,慢慢長成棟樑,迎來最美麗的綻放。


然後,它用自己的果實回饋自然,再堅強地挺過寒冬以待下一次的綻放和成熟。


小樹走過的四季,便是每個人都要走過的人生不同的階段。


內容簡介: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冬天到了,大地披上了雪絨毯,整個世界都睡著了。


泥土裡,有一顆小小的種子,等待著發芽,等待著長大。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五顏六色的花兒開了,她們一齊唱道:“小樹,小樹,快出來吧!”


小種子勇敢地伸出頭,萬物復甦,春天來啦!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小樹開花了,花朵像雪一樣雪白。


小鹿伸長脖子,鳥兒、蜜蜂和蝴蝶,一起在花叢中飛舞。


過不了多久,小樹就會結滿果實。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夏天到了,金色的太陽從東方升起。


小樹用果實招待鄰居,你瞧他多開心,多自豪!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小動物們都吃得很飽,季節輪換,樹葉飄落。


小樹靜靜地站著,傾聽著秋天的呼喚。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月兒彎彎,星斗滿天,轉眼間,冬天來到。


小樹,曾經的那顆小種子,現在,是動物們最溫暖的家。



【英】珍妮·鮑爾斯,先於曼徹斯特學習插畫藝術,之後又在英國取得了文學碩士的學位。長期與BBC、《時尚》《紐約時代》等媒體合作,堅持手繪風,並配以立體紙藝,個人風格強烈,極具時尚感。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大樹,我饒不了你》: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這是一個基於換位思考的親子閱讀過程,佐野洋子將深刻的諷刺和深深的愛恰到好處地編織在了同一個故事當中,既幽默又悲傷。


故事的前半段將一個享受了大樹的好處卻仍舊抱怨連連的老爺爺形象生動地勾勒了出來,讓人又好氣又好笑。故事的後半段,親手砍掉大樹後的老爺爺那孤獨寂寞的身影,讓人在覺得他自作自受的同時,也勾起了深深的同情之心。


老爺爺和大樹的交往過程,正體現了一個深刻的哲學命題:


凡事都具有兩面性,即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關鍵在於我們看到的是哪一面。


倘若我們無法改變現實,倒不如改變自身的態度,學會自我掌控自己,避免老爺爺的悲劇一再上演。


內容簡介: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從前有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大樹下住著一位老爺爺。


一到春天,樹上就開滿白花。


郵遞員來了,抬頭看看樹說:“好漂亮的樹啊!”


老爺爺聳了聳肩,說:“我才看不上它呢。”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清晨,老爺爺還沒睡醒,好多小鳥就飛到樹上,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吵得老爺爺睡不著。


老爺爺一邊用腳踹樹,一邊喊:“等著瞧吧,我饒不了你!”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老爺爺喜歡坐在樹蔭裡喝茶。


他端起杯子剛要喝,一泡鳥糞正好掉在茶杯裡。


老爺爺一邊用腳踹樹,一邊喊:“你等著瞧吧,我饒不了你!”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夏天到了,老爺爺在陰涼的樹蔭裡,吊上吊床,舒舒服服地睡覺。


可等他醒來,睜眼一看,哇,頭頂上掛著好多隻毛毛蟲。


老爺爺一邊用腳踹樹,一邊喊:“你等著瞧吧,我饒不了你!”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下雪了。老爺爺正在掃雪,“譁”,從樹上掉下一大團雪,正好砸在老爺爺頭上。


老爺爺再也忍不了了,他快步走回家中,取出了斧頭,把樹砍了!


沒有了大樹,老爺爺又會迎來怎樣的生活呢?



【日】佐野洋子,著名圖畫書作家,代表作:《活了100萬次的貓》《我的帽子》《紳士的雨傘》《請等一等》。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上山種下一棵樹》:一顆樹的地球循環鏈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海邊的漁夫們認為:森林是大海的戀人,為了海洋充滿活力,大家開始上山種樹。


植物、動物、山、海、空氣、太陽……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讓地球的生物鏈充滿生機。


植樹和海洋環境是什麼關係?又會給漁業和人類帶來怎樣的影響?這本書用淺顯易懂的故事說明了這個科學道理。


循著繪本,上山種下一棵樹,也許,種下的不僅僅是一棵樹,而是對下一代人美好童年的祝福。


內容簡介: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春天,我在山上種下一棵樹。


小樹總有一天會變成大樹,開花結果。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植物的落葉通過動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形成腐殖質,跟隨雨水滋潤土壤,匯成溪流養育生命,最終注入海洋。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但在海洋裡,貢獻才剛剛開始。


海藻、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小魚、大魚直至我們的餐桌都因這來自遠方的營養物而生生不息。


第42個植樹節來臨:疫情之下,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不止是植樹


這時海水在太陽的照射下變成水蒸氣。


水蒸氣上升到空中變成雲,雲又會變成雨落到山上。


然後,我們又去山上種下許多樹。



【日】杉山佳奈代,繪本作家,代表作:《企鵝的書》《大象的書》《貓的書》《書信是精美禮物》《我最喜歡的帽子》《花大姐》《會變身的小房子》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