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學、留級、學習差,鍾南山父母的做法值得每個家長借鑑

今年一開年,疫情就毫不留情地席捲而來,隨著疫情不斷的蔓延,有一個人的名字又重新成了牽動萬千人心的存在,那就是曾經在2003年抗擊非典時立下了赫赫戰功的鐘南山院士。

逃學、留級、學習差,鍾南山父母的做法值得每個家長借鑑

如今,他已84歲高齡,但在嚴峻疫情形勢面前,他依舊披掛上陣,奔赴前線。

“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人民日報如此評價他。

就是這樣的一位“英雄”人物,你能想到他也曾是逃學、留級、學習差的不良學生嗎?

正因如此,他的成長經歷也能成為我們教育孩子時的參考。

愛孩子的方式

從來不是一味順從

逃學、留級、學習差,鍾南山父母的做法值得每個家長借鑑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是著名的兒科專家,母親是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的創始人之一。

生長在這樣的家庭環境當中,很多人想當然的覺得鍾南山能有如今的成就並不奇怪。其實,並不是的!

在他的回憶當中,母親是一個很寬容的人,總是微笑待人。而且,從來不因為身為母親就在他犯錯時粗暴地批評他。相反,母親每次都會耐心聽他把話講完,給他足夠的尊重。

鍾南山一直覺得母親對每個人都是和善的。

和母親相比,與一般的家庭一樣,他的父親也是嚴厲的。但卻不會“強制執行”,每次都會以理服人,教他換位思考,做事之前先考慮一下別人。

在他的回憶當中,他也曾像其他小孩子一樣在飯桌上吃飯用筷子挑挑揀揀。父親只是低聲訓斥,讓他自己想一下他如此做,別人還要怎麼吃。從此之後,他再也沒有做過此類的事情。

其實,父母對孩子的愛從來都不是一味的順從,而是要把“愛”和“管”做好平衡。一味的溺愛,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服管教,變得自私任性;但一味地管束,也會約束孩子的天性,制約他的想象力,只有二者相輔相成才能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

逃學、留級、學習差

打罵從來不會解決問題

逃學、留級、學習差,鍾南山父母的做法值得每個家長借鑑

中國自古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所以現如今,很多父母依舊對此表示一致贊同,孩子不管做錯什麼都用打罵孩子來解決問題。可你們是否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講就越來越不受用了呢?

打罵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鍾南山小時候也曾是個經常逃學,學習很差,還曾留過兩次級的不良學生。但在五年級的一次考試中他偶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母親對他說“南山,你還是行的啊”。也就是這句話讓鍾南山一下子有了自尊心,開始認真學習。

鍾南山還回憶道:那時候,他很想要一輛自行車,媽媽答應他只要他小學畢業時考到前五名就給他買一輛。雖然後來母親沒再提及此事,但他卻記在心裡,默默努力著。成績下來的時候,他考了第二名。

不過,當時正值解放軍南下,通貨膨脹非常厲害,家裡生活也過得頗為困難,他也就沒向媽媽提自行車的事情。可是,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媽媽還是給他買了一輛自行車。

母親的這一行為對他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也正是因為這件事,他知道了答應別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直到現在,他也一直銘記於心,對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研究生,要麼不答應,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

不過在這裡小編還是要說明哦,不是鼓勵各位家長去用物質鼓勵孩子。只是當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差、逃學時,不要先去打罵他,說他笨。試著去了解他的真正想法,去激發他努力學習的動力,並在他取得進步時及時給予鼓勵,讓他知道自己一直可以很優秀。

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進曾說:“讚揚,像黃金鑽石,只因稀少而有價值。”父母發自內心的讚揚,正是現在很多家庭中最缺少的能量。

從問題生,到如今舉國尊敬的“英雄”,鍾南山的成長經歷把作為父母的智慧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體現的淋漓盡致。身為父母,雖然沒有辦法陪伴孩子走完一生,但卻可以言傳身教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在他迷失方向時做他指路的明燈。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當中,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的心血。為了給寶貝們一個表達對母親深深的愛的平臺,龍文教育特此舉辦了這次“三行情書”女神節特別活動。本活動的投票正在火熱進行中~快去龍文教育集團官微為你心動的”情書“投上你寶貴的一票吧!各位想要拉票贏大獎的寶寶們也抓緊進時間咯,本週五中午12:00投票通道就要關閉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