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種子何以長成參天大樹,且碩果累累又年復一年,致良知四合院

一顆種子,何以長成參天大樹,且碩果累累,又年復一年?

原創 致良知四合院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一顆種子何以長成參天大樹,且碩果累累又年復一年,致良知四合院


成長的力量,從何而來?


第一:天之道


成長的力量,源於種子。但,如果種子脫離了大地、陽光、雨露,如何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由此可知,成長的力量,絕不源於種子本身,更是種子通過陽光、土壤、水分,鏈接了天地的能量。


同樣,種樹人也要明白,在正確的時候種下一粒種子,固然重要。但成就一粒種子成為一顆大樹的力量,源於天地。可借天地之力,但不可貪天地之功。貪天地之功者,不可久也。


這即是自然之道,即天之道。遵循天之道,才有迎來豐收的希望。


一顆種子何以長成參天大樹,且碩果累累又年復一年,致良知四合院


第二:人之道


那麼,一個人在世間何以成功?人的成功之道是什麼?


有一位企業家,她的母親從小告訴她:“做任何事,不能讓別人吃虧!”所以,這位企業家一生與人為善,處處是善緣。她沒有讓別人吃虧,老天爺也不會讓她吃虧,最終助她成就了一番事業。


還有一位企業家,他的父親從小告訴他:“給別人搬板凳,就是給自己搬板凳。”這位企業家,一直遵循父親給自己指引的經營之道,與人為善,主動奉獻,積極擔當社會責任。最終,他成就了一家中國500強企業。


人生有道。一個人要取得成功,不僅僅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更要與天地相應,與人之道相應。與哪個層面的道相應,就能達成哪個層面的成功。


人之道可以分成五個層面:聖人-賢人-君子-能人-士人。


聖人,遵循聖人之道,無我利他,化育天下。“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中所呈現的就是聖人之道。聖人,妙用無上的仁愛、無量的智慧、無限的胸懷、無窮的能量等聖人之德,成就聖人之事。例如,陽明先生,用兵如神,四十三天擒寧王,其思想至今仍在化育人心,成就了“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的聖人事業。


賢人,遵循賢人之道,自利利他,胸懷天下。賢人,妙用普世的仁愛、通達的智慧、浩蕩的胸懷、磅礴的能量等賢人之德,最終成就賢人之事。


君子,遵循君子之道,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君子,可妙用廣博的仁愛、深遠的智慧、博大的胸懷、巨大的能量等君子之德,則成就君子之事。《論語》大體呈現的是君子之道。在事業上,君子會以“是非”而不是利益得失做決策,行穩致遠,基業長青。


能人,遵循能人之道,德才兼備,志存高遠。能人,可以妙用深厚的仁愛、圓融的智慧、豁達的胸懷、強大的能量等等能人之德,可成就能人之事。


士人,遵循士人之道,腳踏實地,忠於職責。士人,可妙用真實的仁愛、實用的智慧、厚實的胸懷、充實的能量等等士人之德,成就士人之事。


聖人、賢人、君子、能人、士人,這是五種入流層面的人,他們各自遵循各自層面的道,達成各自層面的成功。


除了入流層面的五種人,遵循的五種道之外,還有庸人、小人、惡人等不入流的人,他們也在遵循著各自的道。


一顆種子何以長成參天大樹,且碩果累累又年復一年,致良知四合院


事實上,人所處的層面不同,遵循的人之道不同,生命質量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有的人總是以愉悅的心情享受美好的生活、成功的事業,真誠地感謝命運,感恩你我。而有的人無心去體驗人生的美妙,他們往往被無盡的困惑、煩惱、痛苦或絕望所籠罩。


遵循哪個層面的道,就擁有哪個層面的德,因而成就哪個層面的事業。

這就是相當於,將種子種植在怎樣的陽光、土壤、水分的環境下,就會長成怎樣的大樹。雖是一顆優良種子,若是種在貧瘠的土地上,也很難成材。


第三:晉升之道


如何才能找到人生的沃土?如何擁有成功的事業以及成功的人生?


“心-道-德-事”四部曲告訴我們,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厚德才能載物。明心淨心,在心靈深處建設心靈品質,道的層面自然提升,德的厚度隨之增加,擁有的人生和事業成果也隨之改變。


作為董事長,如何帶領員工建設心靈品質,提升道的層面呢?


以四合院App的【百日成長計劃】為例。


四合院App將於2020年3月20日,春分日,開啟百日成長計劃。


參加百日成長計劃的學習者,一個百日學習一部經典,十個百日學習十部經典,以更高層面的聖賢心為心,持續建設心靈品質,提升道的層面。


每天課程時長為28分鐘。這裡麵包括:


▪ 8分鐘的經典導讀

▪ 8分鐘的成長故事

▪ 10分鐘的明心淨心功夫

▪ 2分鐘的每日思考


1. 以第一個百日學習的8分鐘“陽明心學經典導讀”舉例:


1508年,中國哲學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陽明先生的龍場悟道。陽明先生在貴州龍場悟到了什麼呢?就是“聖人之道,吾性自足”。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後面還有一句話,“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每個人的內心都有無盡寶藏、內在光明。聖人的那份智慧、能量就在我們心中,如果我們不肯向內挖掘,而是向外部尋找,是無論如何也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也是暫時的,是借來的,經不起考驗,也沒有深根。陽明學是有根之學,是關於心的學問,唯有開發自己心之寶藏,才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2. 以第二個百日學習的8分鐘《論語》經典舉例:“勿欲速,勿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而大事不成”。


3. 以第三個百日學習的8分鐘《道德經》經典舉例:“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4. 以第四個百日學習的8分鐘《黃帝內經》經典舉例:“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5. 以第五個百日學習的8分鐘《孟子》經典舉例:“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


6. 以第六個百日學習的8分鐘《易經》經典舉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7. 以第七個百日學習的8分鐘《莊子》經典舉例:“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


8. 以第八個百日學習的8分鐘《孫子兵法》經典舉例:“不戰而屈人之兵”。


9. 以第九個百日學習的8分鐘《大學》經典舉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中庸》經典舉例:“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10. 以第十個百日學習的8分鐘《群書治要》經典舉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是謂大同。”


一顆種子何以長成參天大樹,且碩果累累又年復一年,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是植樹節,非洲一位經濟學家曾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若在十年前種下了大樹的種子,今天便已收穫參天大樹,且碩果累累,年復一年。


面向未來,現在是努力的最好時間。讓我們的遠見超越今天之所見,目之所及,無遠弗屆!


在心中種下一顆更高層面的“道”的種子,明心淨心,必達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