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唐山,在我的記憶裡,是與地震緊密相連的一座城市。說起唐山,自然能聯想到那場刻骨銘心的地震;而說起地震,自然又把唐山連在一起。今冬的一個小雪過後初晴的上午,忙裡偷閒,我背起相機,坐著公交車來到唐山地震遺址公園,帶著敬畏、帶著追憶,走進這裡……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在設計上充分體現了“敬畏自然、關愛生命、探索科學、追憶歷史”的理念,以原唐山機車車輛廠鐵軌為縱軸,以紀念大道為橫軸,引著人們進入追憶這場史無前例的災難之中。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遠遠地,看到廣場前一個石材和青銅質地的雕塑,呈45度角斜著伸向遠方,遠看恰似展翅翱翔的鳳凰,預示著唐山這座飽受悽苦悲劇的城市浴火重生,展現了唐山人民在災難面前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生動場面,激發人們珍愛生命、奮發向上的豪邁情懷。這也應該是唐山被稱作鳳凰之城的緣由吧。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紀念水池裡,淺淺的水,已經結上一層薄薄的冰,露在水面上的一段彎彎曲曲的鐵軌,向遠方延伸。一株落盡葉子的大樹,光禿禿地矗立在水中。水、鐵軌、禿樹,在無言地訴說著那段撕心裂肺的經歷。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唐山大地震罹難者紀念牆由5組13面牆體組成,鐫刻著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罹難的24萬同胞的姓名。紀念牆每面高7.28米,代表7月28日,牆體距水面19.76米,代表1976年,預示著逝者與生者的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讓人永遠銘記1976年7月28日這個令唐山人悲慟的日子。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唐山機車車輛廠鑄鋼車間地震遺址:廠房建於1959年,現保存的遺蹟是南北走向的3跨廠房,建築面積9072平方米。據介紹,地震時,廠房處於宏觀震中,烈度為11度,3跨廠房除部分中間立柱扭曲、傾斜外,四周牆柱全部倒塌,屋架落地。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唐山地震博物館從地面上看只有一層,主體部分位於地下,通過大量的照片、實物、復原式景觀,展示了唐山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災難以及震後救災、重建的壯舉。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支離破碎的錶盤上,時針和分針定格在3時42分,像給遊人述說這個黑色瞬間帶給唐山的滅頂之災。錶盤破碎,猶如地震時唐山痛苦抽搐的面孔;指針如伸展的手臂,想竭力庇護震中沉睡的生靈。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忘掉過去的痛苦就意味著背叛。願地震遇難的生靈得以安息,願那一個世界裡,永遠沒有地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