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家乡三河之风景名胜 滴水灵岩寺

滴水灵岩寺



可爱的家乡三河之风景名胜 滴水灵岩寺


从三河市东北部的灵山往东,燕山起伏,连绵不断,三十里许,就是京东第一山——盘山。在灵山与盘山之间的跑马梁上,原有一座寺院,名曰皇叔院。相传该寺院建于唐代,为盘山七十二古寺之一,重修于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此有碑文为证。可惜,该寺院毁于抗日战火,石碑保存还算完好。寺内有一锥形砖塔,塔身7级,高约6米,虽上下已多处破损,塔顶层正面有被盗痕迹,但仍矗立在山间,静观着人世沧桑。


可爱的家乡三河之风景名胜 滴水灵岩寺



皇叔院有一奇景,就是在寺的东侧半山腰处有两个石洞,两洞相距四五丈,洞顶常年滴水,下面形成两个水塘,一塘为甜水,供人饮用;一塘为咸水,可以灌田。因此人称“滴水塘”,其寺又称“滴水灵岩寺”。更有奇者,两塘之水,永保5寸深浅,雨季不增,旱季不减,不用时水不外溢;用时,就是几个人担水灌田,水也不枯。真乃奇境也!


皇叔院周围群峰环绕,山秀水奇,满山满谷郁郁葱葱,以果树为盛。春天桃杏,花开似锦;秋天柿林,红叶如丹。漫山遍岭的柿林,叶丹果红。因此,现在人们又为此地起了个时髦的名字叫“红岭”。因为此地环境清幽,故被唐朝某帝皇叔看中,辟为寺院,离开宫廷是非纷争之地,到此躲个清闲,“皇叔院”因此得名。


此地还有一名为“王恕院”。传说当弟弟的得罪了当皇帝的哥哥,本来要定死罪,怎奈众弟兄和大臣求情,才免其一死,将其送到此地幽禁,永不准人入朝参政。因王兄饶恕了其弟,所以后来有人又将此地称为“王恕院”。


“皇树园”是此地的第三个名字。相传万历皇帝喜欢吃柿子,尝遍天下柿子,唯有此地的最好,火柿如糖,盖柿似密,皮簿汁稠,色泽嫣红。为此,万历皇帝将此地划为皇家树园,并于万历十六年拨款重修了灵岩寺,派人专管柿林,所产柿子专供皇宫享用。因此,人们称此地为“皇树园”。


可爱的家乡三河之风景名胜 滴水灵岩寺



因为皇叔院山秀水奇,环境清幽,又有古迹存留和动人的传说,所以引来无数游客到此观光。其中不乏一些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写下诗词歌赋,以聘胸怀。现录清贡生、民国十二至十七年任三河县教育局长的刘丞汉所作的《城东王恕院记》如下,以飨读者:

城东北尚庄子村后,群峰环绕,绵亘数十里,方位几不可端倪。乃由村东行里许,忽现山口,车迹鲜通,人至此须徒步行。回环曲折,上下高低,约四五里,山腰转处突显平地,豁然开朗。翠屏罗列中间,坦平如镜,约百余亩,内辟田园,尽堪耕种。

时值三月,桃杏盛开,满山满谷灿烂如锦。其余各种果树无不排列成行。

有初开者、含苞者,红紫相间,黄白掩映,令人目眩神迷,真妙境也。

余乃寻杏林曲径,斜穿北行,山半腰,有瓦房数橼,清幽雅洁。屋左丰碑高矗,拂视之,为前明御史肖九峰所撰书,知此地为灵岩寺故址,唐时盘山七十二古寺之一也。登高一望,遍布森林,如入莺花世界,锦幛环遮,回与尘隔。

余欣然久之,适地主前来向应,问其姓字,云蒋姓,渔阳人。遂献茶,饮次觉茶味清纯,颇异凡水,询此水之由来,日:此去东南半里许,山腰有石洞二,俗名滴水塘,水自上滴下,陆续取之,足供灌溉之用。余深讶之,依城十里内外,竟有此岩穴奇境乎!

导余往观,山径萦回,羊肠曲折。余近前观之,山腰两石洞,相距约四五丈,右洞宽深各丈余,形如石屋。洞上悬巨石如屋顶,平坦若低,唯苔茸茸,丛集石面,苔痕遍含水珠,积久下滴,若断若连,昼夜不绝。池下积水深四五寸,清洁莹澈,如玉如露,细聆之,铮铮有声。左洞亦同,唯水味苦咸,不及右洞之甘美。两洞相距不远,而水味各异,一供人饮,一供灌溉,真奇境也。闻地理家言,此石砂质聚成,中含水性,其横斜线下通河海,今凿井人得砂石则得水泉,理或然欤。然何以他山不遇砂石,而偏出露于枯槁隐蔽之山中,且不一而足。是殆天造地设特为此离奇仙境,独辟一天然水源,以供人用,不然此地遍是山脉,石含土中,欲凿井取水难矣!非有此两洞,则隔绝人寰之地,不但干燥无味,彼林林丛丛之花何以浇灌,人又何以所取饮乎!今而后知造物之奇,有非人力所能到者。易曰:“进养不穷,天心之仁爱至矣”。余昔者读《桃花源记》,不过诗人理想中之妙境,实未必有此,今观王恕院之奇,觉桃花源洞口,不足专美于前。惜乎,渔人未得来此,果令到此,无须自叹迷津矣。是真泃阳郭外之世外桃源也!

主人导回室中,有中年妇在焉。主人曰:“此山荆也。”欣然携儿女相见,如遇世外人,娓娓询人问事。主人得此佳境,且享有家室田园之乐,与世无争,是果君身有仙骨乎?昔有称,全家得道,鸡犬皆仙者,君其非耶。因为之记。



可爱的家乡三河之风景名胜 滴水灵岩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