洩露一個大祕密

↑ ↑ ↑ ↑ ↑ ↑ ↑ ↑ ↑

(秘密在最後一部分)

從前,有一對兄弟倆都愛喝牛奶,但是媽媽規定每人每天只能喝一杯。

有一次,哥哥生了很重的病,媽媽心疼哥哥,買了好多牛奶給他喝,希望給他補補身子,更早康復。

但是哥哥因為身子弱,根本喝不下多少奶。於是冰箱裡的奶都被弟弟喝了。

這就是此時此刻正在發生的事情,哥哥是實體經濟,弟弟是金融市場。

資產荒被提前觸發了

回來複習一下年初我寫的文章《資產荒一觸即發!現在買什麼?》。

當時的核心觀點是,經濟處在下行通道,而今年保小康的任務又異常艱鉅,內憂外患之下,貨幣放寬是已經是逃不掉的事了。

泄露一个大秘密

在這個大背景下,資產價格會陸續依次上漲,所有生息的、成長的、畫餅的、為夢想窒息的各路資產相繼登上舞臺,群魔狂舞。

泄露一个大秘密

當時我以為這會是個緩慢遞進的過程,要用一年的時間來演繹,所以只建議從分紅股開始配置。沒想到黑天鵝橫空出世,加重了哥哥的病情,媽媽情急之下把一年的牛奶都買回來放在冰箱裡。

弟弟原本就期待著更多的牛奶,現在直接兌現了,趕緊一次喝個痛快。

也就是說,在沒有疫情之前,今年的基調也本來就是走寬鬆預期,而疫情的到來只是加速了原本的預期

這個媽是不是傻?

在股民腦海中央媽可能是個端著水槍的教導主任,看經濟不行了就開槍呲上去。

其實央媽並沒我們想得那麼有主導權,她也只能跟著經濟週期走。

跟簡單的例子,原本我可以用6%的成本借債,獲得10%的投資回報,中間我可以賺4%。但是經濟下行了,投資回報也許只有7%,這時如果融資成本依然6%,那我肯定捲鋪蓋走人了,導致經濟活動進一步減少。

這時央行只能把利率降低,好讓投資者有利可圖,經濟活動才會維持。很多時候在經濟低迷期股市反而漲的歡就是這個道理。

這就是央行的所謂“逆週期操作”,目的不是為了跟週期對著幹,而是配合經濟下行週期的趨勢而已。

反之,在經濟上行的時候,央行也必須加息來抑制投資活動的過度膨脹,以避免泡沫和通脹。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預測”各國央行短期內的動作,進而對市場流動性得出預期。

目前來看,央行在2月20號降低LPR已經是極大概率事件了——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一週前對此表示過認可。

還能漲多久?

從現在到月底29號PMI數據公佈之前,依然屬於經濟數據的真空期。也就是說在此之前,市場依然可以憑藉想象力肆無忌憚一段時間,等到數據陸續出爐,分歧和波動就可能加大了。

當然,如果數據極其難看,不排除市場還會“暴力喝奶”,賭政策加倍加碼。所以只因為經濟差於預期而做空股市是比較片面的。

目前我看到的最慘的調查數據是房地產銷售,直接硬著陸死死趴在地上一動不動:

泄露一个大秘密

這個撐起整個家的大兒子奄奄一息,當媽的不做點什麼是說不過去的。而且2019年的財政收入因為減稅降費,實在少得可憐,首次低於預期。各地方政府必須得靠賣地回點血了。

所以節後對房地產的政策很有可能來一波。不過只是一波嗎啡,很難靠它救命

我在前幾天創業板高歌猛進的時候悄悄買了點地產,賭的就是市場哪天忽然想起來這個大兒子。

走在預期前頭的預期,才有可能賺錢。不過這屬於宏觀交易,跟個股基本面無關,也不是看漲房價。

接下來的事件推演

最近我在【了了讀書】專欄裡講索羅斯,今天的第二篇文章就是。

我很想學索羅斯那樣,根據他一以貫之的道術來推演接下來市場中會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發生順序和時間點。但是羞於功力不夠,我只能看到一些碎片,難以拼成完整的圖。

不過我還是試著練習一下,就當做大家夥兒監督我學習進步了。

首先,從今年第一天的降準,到後面釋放的1.7萬億貨幣,再加上剛開市那天逆回購利率降了10個點,外加本月還有MLF和LPR的預期下降,現在整個市場的流動性已經充沛到極致了

而這些原本是給哥哥(實體經濟)喝的奶,因為哥哥還沒康復(復工太慢),所以資金只能在金融市場裡空轉,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估值短期形成了堰塞湖。

後續如果復工提速,實體經濟開始喝奶,股市裡的流動性也許會被抽走一部分。如果說之前的公開市場操作和逆回購降息是給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那未來下調LPR,更多的是為實體經濟減負的。

從現在開始到月底,市場可能會走這個預期,天上飄著的豬可能要在樹枝上趴一會兒。

而後續的節奏,在於財政政策是什麼基調。

如果財政政策很給力,那麼接下來就輪到低估價值藍籌翻身做主人了;如果財政政策比較弱雞,那就依然要維持現在的成長股估值被貨幣政策寵愛的邏輯

因為財政主導的寬鬆是以投資和基建為主,利好的大多是傳統行業,鋼筋水泥。而貨幣政策主導的寬鬆則更容易流向新興行業裡吹起估值泡沫。

從2月12號的政治局會議上看,號子喊得還是很響,據說還要啃下“翻翻”的小康目標,這魄力可謂驚天地泣鬼神。按照之前上修基數以後,今年只要GDP增速5.6%就可以翻翻成功了,我猜後三個季度一定會咬牙頂上。

所以不出意外,很快各種傳統行業龍頭會開始走財政寬鬆預期行情。不要小看藍籌價值,下半年還得靠他們力挽狂瀾補GDP。

但是,財政發力的前提是貨幣必須配合寬鬆,並且引流到需要的行業裡,畢竟財政要寬鬆是要拿出真金白銀的,不像央行可以印。

所以那些以新經濟和新動力為核心邏輯的成長版塊,估值即便已經上天,也不能期盼它們快速掉下來。一來財政不行貨幣必須頂上,二來它們象徵著人們在艱難時期對新經濟的熱切盼望,市夢率就是信仰

說白了,如果哪天科技、半導體、新能源這些東西,在貨幣不緊的情況下全都趴下了,那不是估值迴歸了,那是中國完了。

抓藥方:今年A股的倉位就把大盤價值和新興成長龍頭按照2:1的比例配置熬製服用半年,可以順利跑贏瞎胡亂炒的你。

把美國拉崩之前趕緊恢復產能

這次災情過去之後,中國人又要發揮一貫的吃苦耐勞優良傳統,夜以繼日地趕工了。尤其是製造業,被動來了一次去庫存,必須加緊把庫存加回來。

這不光是為了全國人民的吃穿住行,還是為了全世界人民的CPI。

我今年初還寫過一篇《2020年最可怕的鬼故事》,講的就是全球經濟最大隱患——美國的通脹。

現在整個世界經濟之所以還能平穩運行,就是因為美國通脹沒起來,政策可以無限寬鬆下去。

泄露一个大秘密

而整整一個季度,世界工廠停工,對整個世界的物價可能造成短期劇烈的衝擊。如果停工的影響在二三季度逐漸蔓延到美國,那年底前美國的核心通脹率(PCE)可能要向著2%的目標靠攏了。

我們必須趕在美國通脹之前儘可能恢復產能,這是重中之重,否則國內外市場會發生劇烈動盪。

不過就算拼命趕工,美國經濟也會受影響,目前主流認為美國今年會損失0.1%的GDP,這對於GDP只有2%的美國來說可謂是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不過我不認為美股會就此崩盤,畢竟美聯儲手裡還有子彈,接下來的一系列財政政策也有待施展,但是今年市場波動率會加大,尤其是大選開始之後,恐慌指數VIX不會像現在這樣安生。

還記得2018年下半年,我帶著大家做了一波VIX,就是看漲市場波動性的交易。這是2018年8月30號的文章:

泄露一个大秘密

結果從8月底VIX大概11的水平,到12月最高飆到36,中間來回吃了好幾次。現在看樣子機會又來了。

泄露一个大秘密

做VIX交易需要有美股賬戶,用期權交易。

一個洶湧而來的巨大趨勢 (秘密本人)

最後我要說的這件事,對每個投資者來說都至關重要。其重要性超過上面2800多字的總和。

你耐心聽我給你描述整個畫面,你就懂了。

此時此刻,歐洲和美國等發達經濟體,運行在債務週期上行的後半段。拿美國來說,自從2008年進入衰退之後,貨幣政策就用水把跌落的經濟浮起來了。充裕的流動性逐漸流到經濟的每個角落,流到資本市場裡,體現為整體資產價格上漲導致預期回報率的空間越來越小。

我在讀書專欄裡詳細解釋過這個:

泄露一个大秘密

取自文章:了了讀書|《債務危機》(八)推繩子游戲【完結】

這就像是倒香檳,上面倒下來的水會從上到下依次流入杯子裡,直到所有杯子都滿了。

泄露一个大秘密

在這個過程中,代表優質價值資產的杯子最先滿上。

其次就輪到更具成長性的,但是風險更高的資產。直到它們的回報率空間也被填滿,再流向其他資產……

這個倒香檳的遊戲在發達市場已經玩到近乎極致了,再多的香檳從央行那裡倒出來,也無法再提高資產估值了。

這時如果資本還想繼續尋找回報率,目光一定會轉向下一個回報率空間依然豐厚的——新興市場。

香檳拿在手裡,滿世界找杯子。

你看,幾十年前,全世界央行還都在時刻堤防通脹,像看賊一樣看著通脹率千萬別漲。而近三十年,隨著中國的通縮輸出,通脹已經成了鬼,說的人多,見的人少。

當今全球央行已經不再擔心過量的貨幣會引發通脹了,而這給了他們更大的信心讓經濟持續處在擴張週期,越長越好。現在的美國就處在歷史上最長的一次擴張週期,依然還沒有結束的跡象。

這意味著短時間內,發達市場的回報率和風險溢價不會因為通脹和加息而大幅上漲,更可能繼續維持低迴報率很長一段時間。這會導致資本重新審視自己的組合配置情況。

以前,絕大多數全球投資基金經理,是按照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來配置的。他們以本土發達市場股票為主,以新興市場股票為輔,在市場風險偏好高的時候,資金會更多的配置新興市場,而市場恐慌的時候,他們首先撤掉的也是新興市場資產。

這就是為什麼近幾年來在A股外資越來越多之後,外盤下跌之後第二天我們也會跟著跌,就是因為短期有這些外資的拋盤壓力。港股在這方面很有發言權,無論哪裡市場跌了,自己都要先跌為敬。

但是,未來若干年,全球市場即將從“發達-新興”這種蹺蹺板式配置,逐漸過渡到“歐洲-美洲-亞洲”這種三足鼎立的配置方式,這是由中國資本市場崛起而引發的全球資本結構重組,這是正在發生的事,不是什麼遙遠的夢想

你可以理解為,全球資本正在開展一次規模巨大的“調倉”行動,將一部分資金配置到回報率更高的新興市場。

不過絕大多數人依然後知後覺,即便是未來會參與這場變革的基金經理,此時此刻也還沒有意識到即將發生的轉變。而“他們還沒意識到”這件事,就是最好的投資機會。

但這不是在看空發達市場,這兩者就像我們的藍籌和成長,不能說最近成長股漲了藍籌股就沒有價值,就會跌。實際上它是不會跌的,而是繼續用企業利潤作為回報,持續回饋股東。

不用往遠裡說,未來五年,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因為發達市場的投資回報率過於單薄,而不得不轉向回報率依然較高、且貨幣政策依然有一些空間的中國以及亞洲其他新興市場。

十年以後,國際資本也許就不會認為A股市場是所謂的“新興市場”了,而是他們全球配置裡面必須購入的資產。

這不是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是客觀環境造就的必然趨勢。而在這種必然趨勢還尚未被絕大多數人發覺時,就是我們的黃金時機。

這不是又一個“外資增量”鼓吹傳說,而是國際資本意識形態的逐漸變革。

能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會清楚這意義有多大。哪怕你再喜歡投機,也勸你拿出一部分資金來,好好選一些優質資產,買了之後鎖起來。用零花錢去投機爽一爽就可以了。

作為見證中國資本市場崛起的一代人,看得清未來,是這個時代賜予我們的最好禮物。

也是我送給你們的情人節禮物

泄露一个大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