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转绿迎新生 百姓乐业换新颜

万山朱砂古镇景区一年四季皆为火爆。玻璃栈道、时空隧道、那个年代一条街......一个个景点让人很难想象,4年前的这里竟然是陷入资源枯竭困境的汞矿遗址。从过去的卖矿产资源,变成如今的卖文化、卖风景,朱砂古镇的这块文化旅游牌愈发响亮,万山也成功走上了一条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万山汞矿是我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曾经推动了整个万山的繁荣发展。随着资源逐渐枯竭,2001年汞矿政策性破产关闭,万山的发展也一度陷入低谷。

矿区转绿迎新生 百姓乐业换新颜

万山矿洞

穷则思变,近年来,万山区充分挖掘矿山文化,把汞矿遗址打造成旅游景区,致富一方百姓。

在朱砂古镇景区,广受游客好评的“那个年代一条街”每天都会涌入大量的游客。这个怀旧旅游景点是利用汞矿工人遗留下的旧建筑打造而成的,最大限度保存着过去的风貌。在这里,一家冠以“国营豆腐店”命名的小店吸引了大量游客光顾。老板舒小琳和游客正一道推着石磨磨豆浆,经过加工煮熟后喝起来格外的香。福建游客陈丽娟表示,“其实我已经第二次来了,第二次来感觉又跟第一次不一样,尤其是今天来这个豆腐店,老板娘还让我们自己做了体验,自己推石磨,然后榨出一碗豆浆,因为是自己亲身体验榨出来的,所以喝起来感觉格外的香,我觉得我下次还会带我的孩子来玩。”

矿区转绿迎新生 百姓乐业换新颜

游客正在体验磨豆浆

舒小琳是敖寨乡人,今年上半年,在朱砂古镇经营起了自己的国营豆腐小店,她不仅可以自主创业,还可以就近照顾家人。

朱砂古镇景区实行“旅游+”的商业模式,鼓励周边村民来景点积极创业,并为已经经营店面的村民给予半年免租的优惠政策。如今,“那个年代一条街”总共有46家冠以“国营”字样命名的各类小店开业,全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模样,游客走进景区仿佛穿越回到了六七十年代。“目前生意还是特别火,所以我们以后的生计还是特别理想的,不需要去外面就业了,到外面去打工了,所以我会一直在这个店子做下去的。”

矿区转绿迎新生 百姓乐业换新颜

游客正在品尝豆腐脑

朱砂古镇副总经理王芳忠告诉记者,“目前,朱砂古镇不断的加大投资力度,打造新的旅游亮点,我们目前重点打造的那个年代一条街就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传承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作为我们景区的一个重点旅游项目,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共接待了游客十多万人次,深受游客的青睐。”

矿区转绿迎新生 百姓乐业换新颜

朱砂古镇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彭惠是朱砂古镇景区的导游,每一场游客接待,她都会亲切地为游客讲解朱砂古镇的前世今生。面对游客的提问,也都会耐心地一一作答。

矿区转绿迎新生 百姓乐业换新颜

彭惠正在为游客讲解景区历史

房子还是以前的旧房子,矿洞还是以前的矿洞,景区修旧如旧。2016年5月4日,在原万山汞矿基础上修建的,以科普、怀旧和探险为主题的“朱砂古镇”正式对外营业。许多与彭惠情况类似的老矿工、矿区子弟闻讯回乡,或在景区上班、参与建设,或在景区做起了小生意。家门口发展起的旅游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如今,彭惠作为景区讲解员每个月都会有3000多元的收入。“以前在广州打工,进了皮具厂、假发厂,一年到头都很累,也存不了什么钱,现在好了,可以在家门口就业,然后还可以照顾小孩和老人,感觉非常好。”朱砂古镇导游彭惠说道。

矿区转绿迎新生 百姓乐业换新颜

彭惠正在为游客讲解

对于彭惠来说,父亲、爷爷的矿工生活深深地印在了她脑海里,作为曾经的矿三代,“那个年代一条街”承载了她太多的回忆,没有人能比她更熟悉这里的过去。由于资源枯竭,2001年汞矿破产,父亲也随之失业,整个万山的经济支柱轰然倒塌。朱砂古镇导游彭惠还告诉记者,“2001年汞矿关闭之后,所有工人都下岗了,包括我自己的父母亲,然后他们为了养活家人只能在外面打工,以前非常繁华的街道到了晚上出门都是冷冷清清,漆黑一片,一个人都没有。”

沉寂一段时间后,万山区开始寻求转型之路,并于2009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获得重点扶持。2015年,万山区引进江西上饶吉阳集团,以独有的丹砂文化为核心,对现有遗址和文物进行修缮性开发利用,打造成为全国第一个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朱砂古镇副总经理王芳忠表示,“我们朱砂古镇为了实现旅游兴业,助推当地脱贫致富的目标,我们实行旅游+的商业模式,带动周边两个乡镇共750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矿区转绿迎新生 百姓乐业换新颜

朱砂古镇

旅游的大发展,带动了关联产业链的兴起。通过朱砂古镇的打造,万山探索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径,绿色产业正在造福万山群众。(铜仁台 邓兵 区融媒体中心 杨雪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