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粉絲的末路

晚自習開始前,比茨維爾所在的四人小團體聚在一起正聊得熱火朝天。

她們每天都這麼幹,聊天的主題永遠都是圍繞著一個在韓國出道的男明星。她們特別喜歡聊得很大聲,還得不時的大笑許久,伴隨著:‘天啊,太帥了!’‘愛死了,愛死了!’的呼喚,似乎生怕別人不知道她們喜歡這個男明星一樣。

別人也不知道她們究竟是不是真的‘愛死了’,不過每次聽著她們高頻而又持久的笑聲,感嘆話語拉得足夠的長,終究是在沒氣的時候才結尾,簡直就像是電視劇裡面悲劇的女主角咯血而亡前留下的殘音,似乎真的是有點信奉了她們的愛的真誠。

但是聽多了終究是有點煩躁。


一個粉絲的末路

小團體

其實比茨維爾並不喜歡這樣子的團體,甚至她根本就不喜歡這樣一個男明星。她其實每次在她們讚揚這個男明星的時候,比茨維爾都會產生極大的懷疑,因為說實在的,這個男明星其實唱歌也不行,跳舞也不行,去參加節目的時候和大家的互動那簡直就是尷尬死了,又低情商,又沒有技術含量,又不幽默。但是她們卻會說這個男明星好正直,好有自己的主見,簡直就是演藝圈的一股清流。

其實比茨維爾都是狠狠的攥緊拳頭才能和姐妹們一起看完節目而不因為尷尬半路逃跑。比茨維爾有時候很自得‘發明攥緊拳頭’這小伎倆,因為即使被發現也可以說是因為很激動。

儘管比茨維爾一度懷疑她們的眼光審美,比茨維爾還是得附和著讚揚,因為這個小團體是通過這個男明星建立起來的,自己也是通過偽裝才能夠進入這個小團體。如果自己是這個團體的老大的話,說不定就能大膽反對了。


一個粉絲的末路

小鮮肉,非特指

不過今天的討論主題卻是‘明星保衛戰’。在最近一次演唱會里,這個男明星被爆出一段視頻,是關於他唱歌的時候出錯了,調音師沒有調好音,導致他的真聲被爆出來,而且面對隨之而來的尷尬的場景,他用很裝、很孃的狀態去回應。於是乎,網上罵聲一片,而比茨維爾所在的小團隊這次著負責不斷的舉報那些嘲諷男明星的評論,順手罵回去,順便點進她們的主頁,罵她們喜歡的明星。

其實比茨維爾知道這個男明星就是這水平了,而且連她這個女生都覺得他的舉止言語太過於噁心油膩了,更何況其他人。

她們一邊熱火朝天地聊著,罵著,一邊手上不停的滑動各自的微博,希望給為男明星做出跟多的貢獻。

一個粉絲的末路

其實比茨維爾覺得她們做過頭了,除開本來就該被嘲諷,應對的方式也不用說舉報加罵戰吧。

但是比茨維爾小團體特別喜歡做出格的事情,之前有一次男明星要在附近城市開個演唱會,消息一爆出來小團體那個叫不要面子的尖叫呀,即使是現在回想起來比茨維爾都會感覺面紅耳赤,不斷的倒抽氣。

比茨維爾家境不錯,所以追星的時候,儘管只是配合,所以其實毫無壓力。但是團體裡面的蒲兒就不行了,她生活費不高,所以她為了那一次的演唱會,省吃儉用,早晨喝白粥,午餐喝白粥加青菜,晚餐就說要先洗澡回宿舍。

那段時間看著蒲兒臉頰發青,走路輕飄飄的,簡直就是真的蒲公英一般,微風吹拂,就會離比茨維爾遠處。

比茨維爾實在是看不下去,但是小團體裡的其他人卻是老是說被蒲兒感動到了,說很支持蒲兒。沒辦法,比茨維爾只能也是默不作聲,最多就是晚自習的時候多買幾包零食,然後說自己吃壞肚子了,通通塞給蒲兒。


一個粉絲的末路

瘋狂的粉絲

比茨維爾停下的不斷滑動的手指,看著微博猩紅的圖標出了神。

後來小團體跑到隔壁城市去,從明星剛下飛機就開始圍追堵截,本身就是不寬敞的過道,被一眾粉絲堵得水瀉不通,滯留的旅客除開滿面怒容,倒是讓粉絲群體看起來更加的豪華。

那時候粉絲在過道里堵住明星,一直尖叫一直尖叫,讓比茨維爾連著幾天耳朵都在轟鳴。

比茨維爾偷偷瞄了另外幾個人,繼續已經痠痛的手指的作業。

晚自習開始的鈴聲算是對比茨維爾的解放吧,她們也是四散離去。


一個粉絲的末路

晚自習

本以為可以放鬆一會的晚自習,卻是在某一瞬間沸騰了,因為男明星實在是受不了輿論壓力,道歉了,除開道歉自己的不足,他把大部分力氣花在道歉粉絲的過激上面,說這些是黑粉啊,這那的。似乎這樣子別人就可以不關注自己可笑的過往。

於是乎,男明星的粉絲就開始通通改了自己的言論,從咒罵,變成了維護,轉發,讚揚。一切都是因為微博熱搜出現的道歉。

比茨維爾不禁覺得有點好笑。

馬上,就有幾個賬號被挑了出來,作為黑粉的典型代表,不但別人家粉絲來罵,自家粉絲也是帶著正義凜然來罵。

比茨維爾不過是一小會沒看手機,就是發現自己微博留言私信評論有了質的飛躍。她顫抖著雙手點開那些紅點。

話語變得越來越汙穢。

一開始比茨維爾還半開玩笑的在她們小團體說這件事情,她們只是零零星星的安慰比茨維爾,很快就沉寂了。

比茨維爾發現咒罵的人裡面有個熟悉的頭像,她的內心在逐漸的決堤。

她刪了所有的微博,發了一個:‘對不起,我想死。’引來了跟多的咒罵與嘲笑,說快點去吧。

微博猩紅的頭像很適合這個血淋淋的罵戰。

比茨維爾起身去廁所,瞥見專心玩手機的蒲兒在微博和微信群之間飛快的切換與打字著。微博的界面是熟悉的界面,微信的群成員是熟悉的成員,只是少了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