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古道:石家莊井陘亮子嶺的前世今生

一次很偶然的機會,

聽說在井陘下安村東的亮子嶺上,有一段暫未被保護和開發的秦皇古驛道,在去井陘辦事路上,順便去看了看。古驛道上車轍印、馬蹄印清晰可見,即便是如今依然被沿路的村民利用,在沒有先進測繪工具的那個年代,驚歎於古人選擇路線的驚人本領。亮子嶺山頂,文昌閣和陘山屆地分為西東兩個古門,現均已重新修繕,牢固了許多,只是鮮豔的文字,多少與古蹟有些不搭,兩門之間百餘米的路上南側還有幾戶農家,均為石頭所砌,現在幾乎已無人居住。房子所用石頭,多為太行山沉積岩中的礫岩,俗稱豆瓣石、竹葉石,屬於太行山獨特的觀賞石種,很是漂亮,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一東一西兩棵古槐樹已有幾百年樹齡,樹幹雖顯老態,枝葉吐露新綠後,依然換髮著勃勃生機,古樹見證了古驛道上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也見證了朝代更迭的歷史變遷,更閱盡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令人肅然起敬。喜歡歷史古蹟的朋友,有機會可以去亮子嶺看看,絕對值得一去。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瞭解亮子嶺,轉載部分文字資料供大家參考,所附照片為本人今年2月份拍攝。

《亮子嶺》

井陘縣城城微水鎮東10公里的下安村東有一個小山樑,海拔僅203米,山樑上大片大片裸露的岩石平整光潔,宜作晾曬之用。鄉民傳說,當年唐僧取經歸來,曾來此嶺晾曬經文,因名“晾字嶺”,後圖高雅,寫作“仰字嶺”,今寫作“亮子嶺”。

亮子嶺山不見其峻,林不見其秀,但承載歷史豐厚。嶺上現存古驛道,上始於秦始皇,下迄於民國,滄桑古老,至今完好。嶺上有光緒三十二年《重修路碑》一通,碑載:“井陘縣東六十里有下安村,村東有仰字嶺,嶺有大道,六省通衢。”

亮子嶺古驛道西起下安村東側,東至今鹿泉市之郄莊西南,長約3公里。經查,這段古驛道向西4公里與井陘縣東天門古驛道銜接,向東5公里直抵井陘口土門,為冀晉通衢要道一段,也是西入太行第一道石砌驛道。民國十年開修正太公路,避開亮子嶺山樑,繞至頭泉九里山下溝谷中築路西進,為後人留下了這段寶貴的古驛道遺蹟。

亮子嶺古驛道西端為一大石坡,坡底近鄰今307國道。石坡長280米,路面寬4~7米,坡度49°,路面全用石塊鋪砌,經千百年人行馬踏,路石均被磨的光滑發亮。石坡右臨懸崖,左貼石壁,顯系古人鑿山劈嶺,拓為路面。路右臨懸崖處,沿驛道邊沿有石垛70個,石垛長2.1米,寬0.4米,全用大型石條砌築,如同現在公路邊之“擋牆”。每相鄰的兩石垛間設一粗大的鐵槓作欄杆。每兩段鐵槓連接處,在石條上鑿燕尾槽並熔鐵水灌注,即堅固又經久。據碑文記載,這段石坡於清乾隆年間作過重修,清光緒年間也作過重修。

上大石坡即到達亮子嶺山頂,山頂開闊,相對平坦,有東、西兩座拱門相對,相距152米,拱門為石拱券結構,高5米,洞寬3.6米,古驛道穿拱門而過。拱門頂部原建有閣樓,西閣供文昌帝,鄉民叫文昌閣,也叫西門,東閣供關帝,鄉民稱關帝閣,也叫東門。兩樓建造規格相同,所不同的是,東門外拱門額部嵌一石匾,上書“陘山界地”四字,明確告訴行人,進入此門,即到達千里太行山中。

東西兩門之間,驛道平整,兩旁石屋佈列,如一小城,城內散居農戶20餘家。所居住石屋大多為前店後居結構型,而今這些店鋪已是無一戶營業。但透過這整齊光亮的驛道和古樸的石屋店鋪,仍可想見這裡曾經是西入井陘的第一處繁華“商業街”。

出東門東望,古驛道呈下坡狀,蜿蜒而下,漸遠漸隱,並被荒草淹埋。撥開荒草,驛道路面光滑如砥,車轍歷歷,深達20公分,兩轍溝間,多有如小碗狀的小石坑。鄉民介紹,那是拉車的牲口用鐵蹄蹬出來的馬蹄轍。

驛道兩側,間有次生古槐,明顯為古人所植老槐的後代。現今存留的古槐僅存三株,其中一株立於東門右側,高12米,樹圍3.63米,枝繁葉茂,樹冠覆蓋達0.4畝,遠望如鳳凰展翅狀。據鄉民講,該樹植於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樹齡。

東門外石坡500米處的路左草叢中,豎一石碑,碑高0.6米,寬0.33米,如今之里程碑,碑體長滿苔蘚,但碑面上“縣界”二字十分清楚。它同驛道上深深的車轍,古老的唐槐一樣忠實地記錄著歷史,也見證著歷史的滄桑。同時也為今人觀光、考古、研究保留了一塊難得的基地。(文字採集於《井陘歷史文化》一書)

秦皇古道:石家莊井陘亮子嶺的前世今生

傳說為古驛道上的馬蹄印

秦皇古道:石家莊井陘亮子嶺的前世今生

亮子嶺上的石頭牆

秦皇古道:石家莊井陘亮子嶺的前世今生

歷史的痕跡清晰可見

秦皇古道:石家莊井陘亮子嶺的前世今生

歷史的痕跡清晰可見

秦皇古道:石家莊井陘亮子嶺的前世今生

文昌閣

秦皇古道:石家莊井陘亮子嶺的前世今生

文昌閣

秦皇古道:石家莊井陘亮子嶺的前世今生

當地村民指引道路講述歷史

秦皇古道:石家莊井陘亮子嶺的前世今生

陘山屆地

秦皇古道:石家莊井陘亮子嶺的前世今生

飽經滄桑的老槐樹

秦皇古道:石家莊井陘亮子嶺的前世今生

見證朝代更迭的飽經滄桑的老槐樹

秦皇古道:石家莊井陘亮子嶺的前世今生

陘山屆地,通過此門進入今鹿泉境內

秦皇古道:石家莊井陘亮子嶺的前世今生

曾經的古道已被泥土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