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海戰32週年:這一仗最大的啟示是這一條

聲樾 三軍演義

南沙海戰32週年:這一仗最大的啟示是這一條

全文4200字。

謹以此文,紀念32年前的3月14日。

願更多人瞭解這些英雄,知曉這段歷史。

又逢314,就在明天。

對於人民海軍,這是個值得紀念的盛大日子——南沙海戰32週年。

如果不是疫情肆虐,明天,在廣東的台山市會很熱鬧,原計劃,這一天將是陳偉文將軍紀念館開展的日子。

台山,廣東西部的沿海小城,那裡的華僑分佈在100多個國家,名符其實的著名僑鄉。這裡,也是陳偉文將軍的家鄉。老將軍是南沙海戰海上編隊指揮員,正是他指揮了南沙海戰,改變了南海歷史格局,從此中國在南沙靠著發表聲明行使主權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為了展覽,很多人準備了很多天。老將軍把他收藏的寶貝傾囊相送,參戰官兵出謀劃策,工作人員加班加點,我們翹首以盼。

因為疫情,沒能在這個日子聚首於溫潤的南國。相信,好戲在後頭,期待展覽的日子。

01.

海戰31年後,去年的4月21日,陳偉文將軍獲評“人民海軍70週年突出貢獻個人”。

去年,我曾專門問過老將軍:您覺得這場海戰留給後人最大的啟示,或者說最關鍵的一點是什麼?

敢打!

南沙海戰32週年:這一仗最大的啟示是這一條

88年3月陳偉文在南沙

老將軍斬釘截鐵,就像當年在戰場上一樣,沒有絲毫猶豫。

“敢於亮劍、敢於勝利!”

一向溫和的他鏗鏘道來:

“到晚年了,特別是南沙海戰這個事以後,我感到,一個人,一個軍人,一定要為祖國、為民族爭得榮譽,這個觀念很強。有時回想南沙那個事,我願意用我的前途換取民族的尊嚴,我也願意用我的生命保衛祖國的安全,南沙的事明顯考驗我。現在南沙,人家不太知道,你傳我,我傳你,好像南沙的仗很了不起,很激烈,其實很簡單的事,南沙,並不是能不能打贏,肯定能打贏,我三條護衛艦對他三條輔助船,怎麼打不贏?關鍵問題,你敢不敢打?敢打,跟你這個前途,跟你的生命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

他說起來輕描淡寫,但在戰場上的一個口令一個工作卻決定著太多。

決定著幾百人的生命,包括他自己。這場戰鬥,我方只有一人輕傷,沒有犧牲,難能可貴。

決定著幾百人的前途,尤其是他個人,這已為歷史所證明。

其實老將軍心裡跟明鏡一樣,他的決定肯定不只是一場小小戰鬥,將承載著很多,他的前途命運一定會押在上面的。

“剛才那兩句話是我的心裡話,我願意用我的前途換取民族的尊嚴,如果不敢打,我撤了……我們就沒有尊嚴了,示弱、吃虧、丟面子了,哪有尊嚴,如果撤了,敵人佔了,祖國的領土丟失了,那是軍人最大的恥辱,不能這樣做!一個人生命算什麼,國家、民族的事才是大事。”

他決心早就定下了。

在登上戰艦、駛離碼頭、航向南沙的路上,他就曾想過所有可能的情況,他就有過了“如果敵人敢開第一槍,我堅決反擊”的想法。腦子裡已經有了預案。

當敵人的槍聲響起時,他毫不猶豫地下令還擊。

南沙海戰32週年:這一仗最大的啟示是這一條

1989.03 陳偉文在杭州參觀


02.

狹路相逢勇者勝!

將軍對那些對手太瞭解了,

他曾經護送過援越運輸船,給他們送到家門口,見過他們貪得無厭的嘴臉;

他曾與他們同窗共讀,朝夕相處,深知他們骨子裡有著信奉實力的品性;

他曾跟他們兩次交手,知道他們得寸進尺的驕橫;

他在南海呆了20多年,相信不打不成交的道理……

堅決不打第一槍,堅決不讓敵人打第二槍。

說出來好聽,寫出來對仗,做起來可就難於上青天了。當敵人槍響之時,伴之而來的很可愛是被動和傷亡。

在32年前的那一天早上8點47分10秒,敵人的槍響了。

“打!立即還擊!”

同樣是斬釘截鐵,沒有半點猶豫。他的拳頭攥緊了,人已犯我,我就不客氣了!

反擊的槍聲、炮聲,隨即響起,向著猖狂的對手射去。

南沙海戰32週年:這一仗最大的啟示是這一條

敵604船正在下沉


03.

每一個勝利,都不是偶然的。

老將軍一生指揮和參與了六次海戰,六戰六捷,堪稱傳奇,被譽為“常勝將軍”。

其實“常勝將軍”絕不會是運氣使然,他擔任指揮員的兩次海戰,一樣的堅決不打第一槍,但我方沒有一人傷亡。

1979年4月10日中建島俘獲越船一戰中,不費一槍一彈,卻俘虜越方24人,繳獲3艘敵船,這一戰默默無聞於史書記載,卻是勝得蕩氣迴腸,乾淨利落。

再一次就是這聞名天下的南沙海戰。

其實,勝利來自於教訓。

1974年的西沙海戰,將軍參加了運送援兵、收復島嶼的過程。

戰後,他認真地研判過這場海戰的全過程。在一片歡呼與慶祝聲音中,他仔細總結出了教訓:沒有及時打第二槍。既然第一槍不能打,那第二槍總得打好吧!

可惜,錯失了幾次反擊的良機。

先是戰前的1月15日,南越16號艦襲擾我正常捕魚生產的兩艘漁輪,並悍然炮擊懸掛著我國旗的甘泉島。我們只是抗議。

到了海戰當天凌晨,敵人強登廣金島,並首先向島上的中國民兵開槍,我被迫還擊,敵人一撤,我也就停了。

再到了上午9點多,南越4號艦火炮突然射擊兩發,我方只是連續3次發出嚴重警告信號,對方置之不理,我們也沒有進一步動作。

屢次三番,我們都沒有及時做出反應。接下來的事就不能怪別人了。

對方大艦迅速向外機動,拉開距離時,我方竟然還有人認為:敵人嚇跑了!

觀望、繼續觀望,僥倖,有人僥倖。

其實,敵人是要離你遠點,發揮大艦巨炮的威力。

終於,時辰一到,4艘南越軍艦同時開火。我們的編隊被籠罩在一片炮火中,然後才奮起反擊。

就是這第一波,就把274號艇的政委、副長犧牲掉……

還好,我們打贏了。但,我們一開始吃了不小的虧,白白地犧牲了更多戰友。

南沙海戰32週年:這一仗最大的啟示是這一條

1979年中建島海戰後的陳偉文


04.

自己的戰友犧牲了18人,陳將軍很痛心。

那一刻,他就在心裡總結好了,碰到這種事,該怎麼樣反擊。如此看,南沙海戰只輕傷一人,決非有些人說的運氣好。

有人敢打,一定有人不敢打。

也許是覺得不能打,不該打,也許是覺得打不得,打不贏。但這樣的想法佔據的腦袋太多太多。於是,敢打、真打的人鳳毛麟角。

曾經英勇善戰,絕不含糊的隊伍,曾幾何時竟徹底束縛了手腳,都想著掂量掂量背後的得失。多想想是對的,但過於忍辱負重就過猶不及了。老人家說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人犯我,多了去,為什麼我要心字頭上一把刀?

這樣的態勢,延續了不少年。此戰之後,這樣的文化更是甚囂塵上。總說要強調某一方面,強調可以,但卻把其他的丟到九霄雲外,過了。

有人說有什麼了不起,規模那麼小,誰去了都能贏;

有人說太狠了,怎麼把別人打成那樣子,沒必要全殲;

有人說真是瞎打,搞得關係都不好了,誰來收場?

一口一個人家,親切地有滋有味。奇異的思想總是層出不窮,不少參戰者的命運也被深深影響。

南沙海戰32週年:這一仗最大的啟示是這一條


05.

遺憾似乎是常態。

當年參戰的三條艦,時至今日,只有531艦靜靜地浮在海軍博物館的碼頭邊,供無數的遊人駐足瞻仰。

當時的指揮艦502艦已經在若干年前拆解報廢,據說原因是她已經太老了,沒法子再收藏下去。看來,那些人手裡再有錢,也是真不知道她的收藏價值。

556艦更是在戰後第二年賣給了孟加拉國,2009年青島閱艦式上,她還漂洋過海回到祖國,前來助威。不知道她在經過曾經戰鬥過的那片海的時候,該是多麼感慨。

這是兩艘功勳艦的待遇,好在還留下了一艘,以供憑弔。相比西沙海戰算是不錯,1974年參戰的那麼多艘,可沒這樣的待遇,全部拆解回爐。功勳艦,並沒有被特別供奉。

反觀我們當年的對手,就算曾在981鑽井平臺跟前鬧過事的破漏漁船,都要拖回去展覽,給他們的孩子們看著“敵人的兇殘”。

那年,南沙海戰中對手搶灘的505登陸艇,他們請了蘇聯人幫忙拖回去。若是能成功拖回老巢,那待遇一定是功勳級的。君不見,無論西沙海戰,還是南沙海戰,戰敗回去的戰士,獻花、授勳、歡迎,都被他們稱為民族英雄,載入史冊,受人景仰。

不過,505沉在了半道上。要真拉回去,我們也有機會看看。

這一點,倒真該跟人家學學。

某次,老將軍身體有恙,我們專程探望。醫院的燈光閃爍在四周高樓大廈歡騰聒噪的霓虹世界裡,竟顯得那麼微弱,那靜謐的病房裡,坐著的是何等叱吒風雲的戰將。

這盛世的太平,不都是他們流血流汗打下的江山。

兩相對照,惟願將軍和諸位英雄安康,此乃國之幸事。

南沙海戰32週年:這一仗最大的啟示是這一條

拆解前的502功勳艦


06.

幾年前,我在一座小島上,接到一個通知,說314這天,要開展一項戰鬥精神教育。

很高興,我專門給兄弟們講了一課,一間小屋,20幾個人。彼時的資料,還是指定的兩篇記述南沙海戰始末的報告文學,文章寫得極精彩、感人。

文字裡面,將軍退休時發表的那一番感言,曾讓我和兄弟們頗為感傷。能講述將軍的故事,是件榮幸的事,這是每一位真正的海軍戰士的心聲。要知道自打去了南海,陳偉文將軍的大名如雷貫耳,雖然至今仍有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大名,不瞭解他的事蹟。

這最早的關於這南沙海戰的講課,也算一段緣起。

一晃又到南沙海戰30週年那一天,忙碌的我一直封閉著,心裡還在想著今年會有一種怎樣的紀念。上到碼頭,偶然在一塊草坪前看到一塊板報,主題是“紀念南沙海戰30週年”。大家都沒忘!

巧的是,一年以後的3月時節,我拜訪了老將軍,認識了李楚群、王永兵、吳永利、杜祥厚等許多位參戰英雄。期待著與更多的英雄相識,瞭解他們的事蹟與人生。一件幸福的事!

從此,更多地瞭解將軍,瞭解這場海戰,瞭解這段歷史。

南沙海戰32週年:這一仗最大的啟示是這一條

當年的海上編隊指揮組成員(左四為陳偉文)

07.

歷史終有公道,將榮譽授予了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將軍。

欣喜之餘,將軍,還有我們,都為這一時刻感到欣慰,那段歷史終獲祖國和人民的公正評價。

這是一個分水嶺,代表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海洋意識的真正覺醒。

此話並不大,回首10年前,人民海軍60週年時,某官方刊物上評選出了人民海軍大事,四十餘件,從頭看到尾,根本沒有這場海戰的影子。要知道,這可是海軍僅有的兩場對外海戰之一。放在top10前面,合適的很。

遺忘的何止是一個刊物,在一個時期的各式各樣大事記上,這場海戰都被有意無意地漏掉了。倒是一些你我眼中並不大的事情,堂而皇之地佔據著那一個個的數目字。

好在,這一切都已改變。

君不見,當年南沙海戰唯一的受傷者,唯一的一等功臣楊志亮,正在主政南海,這是讓人興奮的信號。

南沙海戰32週年:這一仗最大的啟示是這一條

海戰功臣楊志亮(左二綁繃帶者)向慰問首長講述戰鬥過程

08.

1988年,我們抓住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也放過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慶幸,老將軍沒有猶豫,果斷下令,與將士們把握住了稍縱即逝的歷史機遇。站在今天,我們不害腰疼地回望,倘若那一天他沒有下令,而是思慮過多,足夠“冷靜”,繼續忍耐,繼續無奈地看著摩擦,生著悶氣,那或許是他個人,還有那編隊的幾百將士心中鬱積一生的痛。

若那一天平靜地過去,到第二年不期然的事件,米國的強勢干涉,再到蘇東劇變的大盤顛覆,恐怕直到今天,我們只能守著西沙,看著地圖,表達我們的歷史遺憾。我們沒有機會涉足更多南沙的島礁,更別說種島計劃。

幸好,這個假設沒有出現。

幸好,當年帶隊的是久歷海戰的陳將軍。

他的命令穿透歲月,永遠會定格在中華民族榮譽的時空中。

南沙海戰32週年:這一仗最大的啟示是這一條

1984.05 陳偉文在海上執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