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公務員考試常識備考知識考點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1、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

  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歐洲一些國家的無產階級已經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先後爆發了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由於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和先進政黨的領導,這些工人運動先後失敗了。無產階級迫切需要指導自己行動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應運而生。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有其自然科學前提。

  19世紀,一大批說明自然界聯繫和發展的學科紛紛建立和發展起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這三大發現和其它自然科學的巨大進步,使人們用聯繫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成為可能,因而,從哲學上概括自然科學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辯證性質的條件已經成熟。

  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1、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堅持從實際出發認識周圍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它把唯物辯證的觀點貫穿社會歷史研究領域,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2、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科學的,就在於它正確反映了物質世界的本質和規律,它的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覆檢驗。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於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哲學是和人們的世界觀聯繫在一起的。哲學就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或者說,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和基本觀點。世界觀人人都有,而哲學則是自覺的、系統化的世界觀。

  世界觀是哲學的樸素形態,哲學是世界觀的系統理論。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的理論。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一的,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世界觀決定方法論一定的方法論體現著一定的世界觀。哲學既是世界觀的理論,又是方法論的學說。

  哲學的基本問題

  1.思維和存在(或物質和意識)的關係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思維與存在(或物質與意識)誰是第一性的問題。

  ①凡是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就是唯物主義。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就是物質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的。

  ②凡是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堅持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的,就是唯心主義。

  (2)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問題。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問題,即人們的思維能不能認識和反映現實世界的問題,依照對這個問題作出肯定和否定的不同回答,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2.哲學基本問題的意義

  (1)哲學基本問題決定著哲學的方向路線,是解決其他哲學問題的前提,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2)恩格斯明確提出的有關哲學基本問題的概括,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它不僅告訴我們依據什麼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且為我們在複雜的哲學鬥爭中鑑別各自哲學派別提供了唯一的科學標準和根據。

  (3)馬克思主義關於哲學基本問題的論述,是反對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的思想武器,是黨的路線的理論基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

  1.哲學與具體科學的區別

  它們的研究對象不同:哲學是以整個世界作為研究對象;具體科學是以某一領域、某一局部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它們所揭示的規律不同:它們科學研究揭示的是整個世界存在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規律,而具體科學研究揭示的是某一領域、某一局部存在的特殊規律。

  2.哲學與具體科學的聯繫

  哲學以各門具體科學為基礎,是對各門具體科學的概括總結,並隨著各門具體科學的發展而發展。哲學對各門具體科學的研究有指導作用。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是個性與共性、一般與個別的關係。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國革命和建設經驗的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大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

  刷題鞏固

  01、“不奮鬥,你的才華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奮鬥,你的腳步如何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奮鬥,世界那麼大,你靠什麼去看看。”這段勵志留言在網上受到網友追捧,其中蘊含的哲理是( )

  A.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B.實踐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基本途徑

  C.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一定的物質條件的制約

  D.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決定事業成功的關鍵

  【解析】B。本題考查的是哲學知識。

  A 項,尊重客觀規律在題幹中無體現,不當選。

  B 項,題幹中的“奮鬥”就是強調我們應該去做和實踐。當選。

  C 項,主觀能動性受到一定物質條件的制約,說法無錯誤,但是題幹中沒有強調物質條件,不當選。

  D 項,說法本身錯誤,事業成功的關鍵,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主觀能動性並不能決定。不當選。

  故本題正確答案為 B 項。

安徽華圖教育專注各類職業考試,更多考試相關資訊可關注安徽華圖教育官網,歡迎廣大考生諮詢!

  圖圖在這裡由衷的希望疫情早日結束,也希望廣大考生利用好這段寶貴的備考時間。雖然計劃被疫情打亂了,但正常的每日備考還是需要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