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多美多大?我只能告訴你,西藏最大的四個湖全在那兒


遼闊的藏北美麗而孤寂,在這片藏語稱為“羌塘”的高原屋脊、平均海拔5000米、面積近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冰川林立、湖泊雲集,是著名的高原大湖區和人跡罕至的無人區,這裡湖泊總面積超過25000平方公里,擁有中國近四分之一的湖泊。包括中國第二大、西藏第一大湖的色林錯在內的西藏排名前四的湖泊全都生長在這裡。

色林錯位於西藏申扎、班戈和尼瑪3縣交界處的崗底斯山北麓下,湖面海拔4530米,由於全球變暖冰川消退,在2010年,色林錯吞併鄰近的衛星湖雅根錯達到2391平方公里,一舉超越西藏第一大湖納木錯成為新的老大。幾十年來,青藏高原湖泊中面積變化最大的就是色林錯,在十年間湖面總體擴大656.64平方公里,增幅為40%。

色林錯煙波浩渺,水天相接,雲島交錯,島浮雲間。如夢如幻,如詩如仙,具有一種魔性的美,而色林錯在藏語中也意為“威光映復的魔鬼湖”。據考證,色林錯遠古時期面積曾達到1萬平方公里,如果氣候繼續變暖,色林錯很有可能將分離出去的格仁錯、錯鄂、雅個冬錯、班戈錯、吳如錯、恰規錯、孜桂錯、越恰錯等23個小湖重新攬入懷中,從而超過青海湖成為中國第一大湖。


被稱為天湖的納木錯位於拉薩當雄縣和那曲地區班戈縣之間,它距色林錯直線距離僅一百多公里,被色林錯超過後現為西藏第二大湖,也是中國第三大咸水湖。納木錯湖面海拔4718米,面積約1920平方公里,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西藏三大聖湖之一。

納木錯東南面是高大巍峨的念青唐古拉山,在西藏遠古神話中,念青唐古拉山和納木錯是最引人注目的神山聖湖組合之一,他們是生死相依的情人,山因湖的襯托顯得峻秀挺拔,湖因山的呵護而愈加明豔動人,古老的傳說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信徒、遊客前來頂禮膜拜,納木錯也因之成為世界屋脊上最熱鬧的宗教聖地和旅遊景點。

納木錯為藏語,蒙古語名為騰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納木錯湖水清澈空冥,悠遠神秘,象一面巨大的寶鏡,鑲嵌在藏北高原,信徒們尊其為四大威猛湖之一,是藏傳佛教的著名聖地。每到羊年,諸佛、菩薩、護法神集會在湖畔設壇舉辦法會,據說羊年轉湖唸經一次,勝過平時十萬次,其福無量。所以每到藏曆羊年,無論僧俗信徒都不惜長途跋涉,前往轉湖。


西藏第三大湖是位於阿里地區措勤縣的扎日南木錯,湖面海拔4613米,面積1023平方公里,東西長53.5公里,南北寬26公里,周長183公里,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扎日南木錯是阿里地區第一大湖,措勤的得名便因湖而來,而這大湖指的就是扎日南木錯。

扎日南木措屬於退化的遠古湖泊,是封閉很久的內陸湖,湖水礦化度很高,屬鹹水湖,平均水深也僅三點五米,不過它湖面寬闊,水體清澈,加之不斷縮水退化,湖盆邊沿逐漸演變成沼澤、溼地和草場,岸邊的硬葉苔草和紫花針茅長勢良好,使得其成為藏北的天然優良牧場,是措勤縣最重要的畜牧產業紫絨山羊的養殖基地。

扎日南木錯周邊擁有複雜多樣的植物群落,措勤藏布與扎日南木錯交匯處形成的廣闊溼地為野生動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瀕危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除了棲息著阿里地區最多的黑頸鶴、棕頭鷗、燕鷗、斑頭雁、赤麻鴨等禽鳥種類外,還生活著憨萌可愛的野犛牛、藏野驢、藏原羚、野兔、赤狐和棕熊等青藏高原特有的動物。


西藏第四大湖是位於那曲地區尼瑪縣境內的當惹雍錯,湖面海拔4600米,面積836平方公里,南北長約80公里,從空中看為湖泊為南北走向,上圓中細下長,形似金剛杵或鞋底。它是西藏排名前四的大湖中,唯一擁有雍錯稱號的湖泊,同時它還是西藏雍仲本教崇拜的最大聖湖。當惹雍錯與湖畔逶迤的達果神山這對神山聖湖組合在苯教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當惹雍錯湖水面寬闊,深度達230米,是我國境內最深的湖泊,獲得雍錯的稱號必須是配得上碧玉般的湖這個標準,試想連納木錯這樣清澈的天湖都未能享受這般高規格待遇,可見藏族同胞對雍錯的評判是多麼嚴苛。因為湖水深邃,故爾當惹雍錯的湖色也會隨天氣陰晴變化由黛綠淺藍到蔚藍海藍墨藍過渡出千變萬化、神秘莫測的瑰麗景象。

清晨的當惹雍錯聖潔莊嚴,黝黑金字塔山體的達果神山一列七峰聯袂並排,頂覆白雪,蓮瓣筋絡一般的紋理把山體勾勒得極具立體感,金色的祥雲輕輕覆蓋山頭,在藍得異常深沉的湖水映襯下,顯露一派幽靜肅穆、神威凜凜。充滿神秘和誘惑的藏北有多美,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若不經過艱難險阻抵達,它將永遠只存在於夢裡、傳說和神話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