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信息
學生姓名:L同學
就讀學校:Wyoming Seminary
SAT考分:1540(拼分1560)
錄取學校:CMU(卡耐基梅隆大學)-ED
BMC課程初體驗
“笨功夫”並不“笨”
BMC的教學方式果然與眾不同
有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上太多的課是沒用的!” 剛剛來到 BMC 時,Steven老師也給過我類似這樣的建議。
當時的我對SAT還有點稀裡糊塗,聽了好幾位同學和家長的建議後,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到了BMC學SAT。
果然,上第一節課時,我就注意到BMC的教學非常與眾不同。
我被李安老師告知SAT閱讀要認真分析原文,並且細緻梳理題目的邏輯關係,永遠永遠不要去猜答案,並且閱讀一定要先通讀全篇,不要看到題目之後再往原文裡面找對應的答案。
這聽起來很像是 “笨功夫 ”,跟我以前學的所有SAT考試技巧是完全背道而馳的。我當時還在想,這不就是要按照題目要求來的嘛!怪不得老師讓我們不要聽太多課,因為真的就只有這點東西啊!
但是經過幾次嘗試之後,我發現 ”笨功夫“ 並不笨,這種做題方式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雖然一開始時我不一定做得對,但是我知道自己會錯在哪裡,為什麼不會做,所以不至於有類似於“我這為什麼錯了“ 的困惑。
嚴格的管理制度
學習壓力大但是效果顯著
BMC的管理十分嚴格,我在這裡學習壓力很大。這和我以前去的SAT機構採取散養式管理法極大的不一樣,散養的結果就是學生的作業和課後練習完成情況十分堪憂啊。
而在BMC,我們每週會有兩次的單詞抽查,必須要正確率達到 90% 才算合格;而且課後作業也需要及時提交。
比較厲害的是,我所有任務的完成進度都會被直接反饋給所有老師,以及我的家長,如果偷懶的話會被大家看的一清二楚。
對BMC看法的轉變
我開始懷疑BMC作業的用處
但李安老師的話令我醍醐灌頂
距離大學申請的日子越來越近,SAT還沒出分的我越發感到無助:為什麼聽課和寫作業沒有用?我開始懷疑BMC佈置的作業的用處。
我開始不寫作業,誰勸都不好使;還和同學們吐槽:“我的 SAT 機構在佈置作業方面非常狂熱” 。
事情一直沒有起色,直到我完全改觀大概是在那一次李安老師的課堂上吧!老師拿起了一隻紅筆,問大家:“這是什麼?”
眾人曰:“紅色的筆。”
李安老師指了指用透明塑料做成的筆桿,又指了指不鏽鋼做成的筆帽,“那這兩個部件是紅色的嘛?”
同學們愣住了。沉默片刻後,有幾個同學開始更加詳細地描述那隻紅筆:紅色的墨水,透明的外殼……
“那麼什麼是紅色呢?”
這次誰也答不上來。
李安老師解釋道,“同學們,這就好比我們做閱讀啊!你們把你們看到的東西過度簡化,把這整一支筆說成是紅色的,這樣的描述不就和事實不符嘛;
另外,紅色是什麼?是我們定義的顏色。這是從我們自己的視角出發。如果我們把這種顏色稱為綠色,這支就會是綠筆了。
做閱讀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留意每一個我們可以看到的細節,也要好好想想作者寫這些文字時的視角和出發點。這些一旦沒弄清楚,我們讀出來的可能就是截然不同的、錯誤的信息。”
李安老師這一番話點醒了我。
我做的作業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是因為我不經過思考地寫出了每個句子的大致意思,而沒有刨根問底地推敲句子裡面更深層次的內容,也沒有考慮每個句子的立場。
我恍然大悟,原來作業的重點在於對文段和句子的思考。
大量的練習
讓我的閱讀水平飛速提高
我重新打開了我的作業本,又一次開始認認真真的完成作業。
這一次的感覺和我記憶中很不同:分析一個個句子的結構關係就像在解一個個謎題。對於喜歡邏輯推理的我而言,這可比之前的茫無目的地做作業多了好幾分樂趣,少了好幾分枯燥。
我開始享受這項作業,享受對於閱讀原文的邏輯推理,以至於我最後為自己排版設計了一種格子紙,專門用於享受閱讀作業。
這樣大量的推理練習最終變得十分有效果,句子中的那一個個謎團在我的眼中逐漸變得透明,而我也在練習中變得越來越熟練。
我還記得當我最終能夠完全按照Steven老師和李安老師的推理方法,按時完成整個SAT考試時,那種感覺就像是始終無法突破瓶頸的弟子得到了師傅的真傳,突然昇華、頓悟、提升了一個層次。
我在BMC獲得的成長
我在BMC的SAT學習經歷就像是一段旅程,經歷了困惑和苦惱,但我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長。
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拋開自己對文章的先入為主,並且能夠客觀仔細的分析作者的角度立場以及邏輯。
從同樣一份文字裡,我可以讀出很多我原本永遠也不會注意到,但又十分重要而有趣的細節。
BMC 帶給我的,又何止是分數的提高?
閱讀更多 BMC高分SAT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