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特朗普從未遇過的問題,連任就此終結?


肺炎疫情:特朗普從未遇過的問題,連任就此終結?

在特朗普眼中,有兩個數字是他一直在意且時刻緊盯的。而且他認為,這兩個數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第一個便是他的支持率。這無可厚非。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蓋洛普(Gallup)開始定期發表總統民調數據以來,杜魯門(Harry Truman)和他的繼任者們都一直十分在意美國公眾對他們的看法。

第二個數字則是股市數據。雖然其他總統也認為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晴雨表,但沒有人像特朗普一樣痴迷於華爾街。即便他們有,也沒有人發表過像特朗普一樣的評論。

特朗普預計,如果股市飛漲,他的支持率也將水漲船高,繼而他將在今年11月獲得連任。因此,即便是股市行情一片大好的時候,特朗普也會願意深吸一口氣,以期把道瓊斯指數推得更高。每當道指或者標準普爾500指數達到新高時,他總會在推特上大肆宣揚。到目前為止,他發表這樣的推文已經280次了,幾乎相當於上任後每四天就要提一下。

但是,伴隨新冠病毒的到來,市場開始陷入恐懼,在過去幾周時間裡股票市場持續急劇下跌。週一,由於美股下跌幅度巨大,華爾街啟動了熔斷機制。股市下跌超過7%,因此交易暫停15分鐘,以便讓交易員們有機會喘口氣盤點手上的股票。在讓人窒息的15分鐘過後,市場繼續暴跌。

這裡面有一些因素十分複雜,遠遠超過我的薪水能力可以解釋的範圍。這些因素統統與俄羅斯與沙特阿拉伯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未能就減產達成共識有關,由於冠狀病毒帶來的恐慌,公眾紛紛取消出行計劃與航班預訂,因此石油需求大幅下降。但拋開這些不談,市場上的恐懼也是真實存在的。財經人士們覺得,從這屆政府聽到的消息並沒有讓他們放心。

肺炎疫情:特朗普從未遇過的問題,連任就此終結?

主動出擊與防禦反擊

危機到來時,特朗普通常習慣於在掩護下發起進攻。過去三年的各種戲劇性結果可以證明一切。但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新冠疫情與他之前所面臨的的問題都不一樣。在穆勒調查(你還記得嗎?)中,他曾經攻擊過這些人:撒謊的科米(Jim Comey)、鮑勃·穆勒(Bob Mueller)、小塞申斯(Jeff Sessions)、科恩(Michael Cohen)、麥凱布(Andrew McCabe)等等。而在彈劾審判期間,特朗普還朝另外一群人出拳:發抖的希夫(Schiff)、緊張的南希(Nancy)、哭泣的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特朗普在防禦反擊上十分出色。

但你要怎麼攻擊一個病毒呢?你可以責怪誰?誰需要為此負責?你可以在推特上@誰?Covid-19可沒有推特賬號。

在衛生緊急事件中,對焦慮的民眾(直白地說是華爾街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可靠的信息,政府釋放的關於風險及如何防控信息需要保持一致,且信息流需要基於現有的最佳科學依據。這中間不應有其他因素夾雜在其中。

在美國,由於政府倉促決定出臺一個有效回應,最終的信息混亂不清,而這並不是特朗普第一次與自己的顧問和醫學專家相矛盾。這一直是貫穿他這個總統任期的一個特徵。讓我們回到早已被以往的穆勒調查,如果總統在解僱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科米的理由上沒有與自己的新聞團隊自相矛盾,哪裡還會有必要指定羅伯特·穆勒為特別顧問?

肺炎疫情:特朗普從未遇過的問題,連任就此終結?

在這次疫情之初,特朗普就試圖淡化它的嚴重性並過於強調美國為此所做的準備。他說,病例數量可能很快會降為零。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得到的信息也不是這樣的。他建議,有症狀的人如果仍然覺得身體狀況允許,他們應該去公司工作。但他們不該這樣做。

他還聲稱,自己不想要“至尊公主”號郵輪來到美國,因為這會使得美國確診數字上升,而那些船上的人並不是他的責任。他告訴福克斯電視臺,“我喜歡看到數字原地不動。我不需要因為一艘不是我們責任的船使得數字翻倍”。這件事情上,他的關切似乎並不是美國公民的生命安全(這出現在他的就職誓言中),而是讓數字不再增加,他的方法就是讓那些感染病毒的人留在海上。

上週五,他戴著一頂“讓美國繼續偉大”的帽子去了疾病防控中心,他說要有需要的美國人每人都可以得到檢測。事實並非如此。到目前為止,只有大約1500名美國人接受了檢測,而在人口是美國五分之一的英國,已經有超過20000人得到檢測。美國的醫學專家認為,新冠病毒的實際發病率遠遠高於官方公佈的數字。但是在醫療緊急事件面前,美國總統似乎有些不開心,他戴著助選的帽子,去疾控中心推銷自己。在這一刻,他到底是參加今年11月大選的總統候選人,還是在不確定性時刻的一國之首?

也有聲音認為,特朗普的口徑之所以與副總統彭斯(負責全美應對疫情工作)及向彭斯報告的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相矛盾,是因為作為總統他需要市場保持活力,而這也是他連任策略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另外一種比較友好的解釋認為,他不想製造恐慌,不想讓在其他國家搶購廁紙的情況在美國出現。

肺炎疫情:特朗普從未遇過的問題,連任就此終結?

混合信息效應?

讓我們來看一下週一華爾街股市直線下滑後特朗普的推文。“去年美國共有37000人死於普通流感,這個數字平均每年在27000到70000人之間。沒有任何地方關停,生活和經濟繼續發展。現在,已經有546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其中22人死亡。好好想想吧!”

儘管流行性感冒絕對有機會致命,但新冠病毒的致命性明顯更高。因此在特朗普發表這一則推文的同時,美國官員們在廣播中提醒大家,危機是真實存在的,美國人需要採取行動,在情況好轉之前,情況會先進一步惡化。

儘管特朗普可能希望美國人繼續向前,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但美國人的行動正在受到影響。機場更安靜了,飛機更空蕩了,酒店價格更低也更容易預訂了。如果你從事的工作與搓手液有關,或者你是Netflix(我允許自己短暫幻想一下如果自我隔離我需要多少個電視機頂盒),那你的工作可能很少有比這更美妙的時刻了。而對於其他行業來說,現在相當慘淡。

當然這種混合信息完全有可能不會對特朗普造成任何損失。過去已經有多少次,評論員們摸著下巴(為了健康我們應該避免這種行為)得出結論說,總統這次將受到嚴重打擊,但這些行為無論怎麼被視作違法最後都不會對他帶來一點傷害?答案是經常這樣。

這位總統此前從未處理過這樣的事情。這是一種衛生危機,發展軌跡是不確定的,當然意大利北部和韓國是可以肯定的,但疫情在美國確實有可能變得非常嚴重。

但是還有其他事情需要討論,同樣事關美國和它的準備工作,這些事情與特朗普和他的政府沒有任何關係(其實是或多或少沒有什麼關係)。沒錯,他取消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全球健康安全部門的做法現在看來是輕率的。還有,他取消美國政府3000萬美元綜合危機基金(Complex Crises Fund)的做法也是草率的。

肺炎疫情:特朗普從未遇過的問題,連任就此終結?

美國是不同的,也是焦慮的

美國實際上是一個沒有福利的國家。至少可以說,它為公民提供的保障只是零星幾點。從20世紀30年代的新政到60年代的反貧困戰爭中醫療下來了一系列高度創新的社會政策項目。奧巴馬的“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已經讓數以百萬計的人擁有健康保險,但仍與歐洲人所理解的福利國家相去甚遠。

就拿測試來說,我的一個住在華盛頓特區的朋友曾經出國旅行。回到美國後他顯示嗓子疼,之後開始咳嗽發燒,他十分擔心。他給普通科醫生打電話,結果得知他們無法提供測試裝備,他又致電當地醫院詢問,被告知醫院沒有能力應對。這不是幾周前的事情,就是發生在上個週末(需要補充的是,他現在看起來好多了)。

即使衛生系統完全可以滿足他的需求,診所和醫院開門迎接他接受檢查,但試想如果我朋友沒有很好的健康保險(或者任何保險)結果會怎樣。儘管政府已經宣佈,測試是一項重要的衛生福利,但許多人仍然需要為此支付鉅額金錢。這就像在英國買汽車保險時需要支付超額費用,比方說在任何索賠情況下的前500美元都需要由你自己支付,這在美國叫“免賠額”。在購買健康保險後,會有相當可觀金額的自付額度需要由美國公民承擔。

另外還有共付額。這是你必須支付的處方費用的一部分。在藥店裡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選擇不取藥,因為他們的處方費用太高了。英國《金融時報》估計,由個人承擔的新冠病毒檢測費用可能會達數千美元。如果你平時已是勉強維生,怎麼會有錢支付這些?

又或者,如果你只是感覺不適,或者你已經暴露在已經感染病毒人的接觸範圍內,你該怎麼辦?當前的建議是你應該自我隔離兩個星期。兩個星期?這可是兩個禮拜不能拿到工資,白白坐在家中什麼都不能做。

目前美國沒有聯邦病假工資,11個州以及華盛頓特區提供病假工資。這意味著還有39個州沒有。如果生病了,你什麼都得不到。也就是說,在美國因為疾病損失的工作日要少於全球其他國家。

如果你希望你的員工留在家裡,那該怎麼辦呢?如果你生病了,繼續外出工作會讓疾病傳播的風險像山火一樣迅速發展。美國國家過敏及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西(Anthony Fauci)本週末表示,“社區傳播”出現率的增長讓他感到擔憂,也就是說,病毒的源頭尚未可知。

我週末收到了一個在英國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工作的朋友的消息,她告訴我他們已經多次“演練”災難性結果,這裡的災難性結果是指緊急狀況下整個體系承受巨大壓力。他們排練需要如何應對,需要如何提供床位。她描述稱,這是一種指揮控制型結構,從中央政府向下聯動到地方衛生機構,然後依次向醫院、醫生及診所提出收治建議。像大型示威或暴動等大型政策事件一樣,這其中需要有正副指揮參與。她認為之後系統壓力將會很大,在“可以預想的最差情況”出現時,整個系統可能超出負荷。

肺炎疫情:特朗普從未遇過的問題,連任就此終結?

無按鈕可按

但至少還是要有一個系統在才行。當然這絕對不會是完美的。哪怕是在歐洲零工經濟中工作的人也不想自我隔離並自掏腰包。

美國總統有一個按鈕,如果按一下就可能會導致核戰爭,他在橢圓辦公室的辦公桌上還有另一個按鈕,只要按一下就會有一名白宮工作人員為他送上一瓶健怡可樂。

但或許在一個公共與社會福利危機面前,法國總統、德國總理、英國首相以及意大利總理的影響力都比白宮的主人更大。

在市場蓬勃發展時,美國的資本主義是不可思議的,國家可以讓你順利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在危機關頭,它的運轉或許就不會那麼有效了。

作者:喬·索佩爾(Jon Sope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