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中國實在太太太太太大了

也許我們很多人窮盡一生

也很難走遍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我們生活在這裡

但可能真的沒見過她最美的樣子

如果你有機會身處太平洋上空

並且剛好有一雙千里眼

那必須嘗試一下由東向西,眺望整個中國

你的視線將從東部沿海“登陸”

緩緩掃過一片片地勢平坦的魚米之鄉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沒多久,你會發現

東北地區一片片巨大的針葉林

似乎突然從地面隆起,直聳雲霄

而華北平原向西的走勢也被太行、燕山等擋住


抬高視線,繼續向西掃去

各路草原沙漠、奇詭山麓

河川險灘都能盡收眼底


當你的目光翻越由崑崙山脈

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組成的最後“一堵牆”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便印入眼簾


就像是爬樓梯,你的視線一步步爬上了最高層

三級階梯

也是形容中國地勢高低規律的經典歸納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難以想象

一個國家竟然涵納瞭如此豐富的的地理風貌

我們總呆在一個地方

自然很難知道這片大地究竟有多美


但現在,我們終於有機會

親眼看看這片土地究竟孕育出了多少美麗的風景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藏東南雲海 攝影 李珩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塔克拉瑪干沙漠 攝影 趙來清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喀拉峻“人體草原” 攝影 都文明


喀拉峻一處河谷坡地草原高低起伏,在陽光照耀下,如俯臥的“裸體背部”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昭蘇縣馬場 攝影 賴宇寧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浙江鼎湖峰 攝影 馬玉晗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南迦巴瓦峰 攝影 張揚的小強


南迦巴瓦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端,屬於第一級階梯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東川紅土地 攝影 劉明珠


東川紅土地位於雲貴高原 屬於第二級階梯,華北平原屬於第三級階梯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華北平原 攝影 陳俊傑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貢嘎山西坡 攝影 南卡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夏崗江峰 攝影 丁亮


夏崗江峰海拔6822米,位於阿里改則縣境內,屬岡底斯山脈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長江第一灣 攝影 崔永江


中國的名山大川,有價值之處不僅在於景色,更在於它所孕育的生命。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多刺綠絨蒿 攝影 趙新錄


多刺綠絨蒿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長於海拔4200-5400米的高山草甸、石縫或流石灘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奔跑的藏原羚 圖片來自可可西里管理處


藏原羚,青藏高原特有物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紅腹錦雞 攝影 張強


紅腹錦雞主要分佈在中國中部和西南部山區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中國的美,不光有山川河嶽,更有城市煙火。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成都茶館 攝影 朱建國


人民網、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星球研究所聯合出品的《這裡是中國》用最直觀的方式,還原真實的人文中國:


這裡的甘肅,並非荒涼肅殺的黃土高坡,而是一個多元美麗的歷史文化交匯地;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夕陽映照下的嘉峪關關城 攝影 邱建軍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永泰古城 攝影 程偉剛


這裡的成都,不僅僅有可愛的大熊貓小熊貓和麻辣火鍋,而是將3000年來成都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生活娓娓道來,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升斗小民,探索了它的真正魅力所在,那是延綿了3000年的煙火人間。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成都錦裡 攝影 劉承徭


而且,如星球研究所創始人耿華軍所說,地理科普不是隻曬曬美圖、列列知識點,更重要的是其背後傳遞的東西:


寫九寨溝,彷彿在展示這裡“一切磨難皆是修煉,一切毀滅皆是創造”的人生智慧;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犀牛海 攝影 曾勇前


寫四姑娘山,“元素如果獨立出來,並不特別出眾,但是當它們相互交融、共生共存時,奇蹟便會出現。”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四姑娘山主峰么妹峰倒影 攝影 大川健三


寫西安,“它歷經無數次城毀人失,卻總有一種力量,讓它煥然一新。”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西安城牆 攝影 王旭東


打開極美中國,每一寸都是摯愛。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先看看,這書究竟有多美。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這裡是中國》由人民網、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星球研究所聯合出品,歷時三年編撰才得以付梓,集合了星球研究所中國主題文章的精華,稱得上是一部書架上的《最美中國》紀錄片。書裡涵蓋191位攝影師的365幅作品,大量攝影師原創作品都是首度公開。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封面採用浮雕起鼓工藝,根據海拔同比例製作了凹凸手感,高山、丘陵、沙漠、盆地、平原,還有如動脈、靜脈般的河流一目瞭然、清晰可辨。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翻開書,從章節排列上,這本書也採取了“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的劃分方式。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書中有一些橫構圖攝影作品,為了釋放出照片細節,特意設計了三張最長可達1.8米的完整拉頁。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當然,《這裡是中國》並沒有那麼膚淺。圖書以“中國從哪裡來?”的問題切入,最終在闡述“什麼是中國?”的概念中走向結尾。


全書上下,試圖通過16篇有趣的文章,與大家探討自然規律和人類文明之間的關係。


目錄特殊的設計和裝幀,靈感就源自中國地勢的三級階梯,這16篇文章就均勻分佈在這三級的每個角落。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裝幀設計更是下了血本。


像這樣的裸露書脊,簡直是拯救大部頭的神技,519頁厚的書,輕輕鬆鬆180°平攤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張超寬畫幅的札達土林寫真,必須用令人過目不忘的大拉頁才能收下。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錯了錯了,不是上面那張圖!猜猜這拉頁有多長?

在這裡,你會看見最美的中國,絕美之書典藏級《這裡是中國》

長達1.8m,可以說是把整張寫真作品都復刻下來了!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這裡是中國》的出版,是人民網、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和星球研究所共同獻上的一份生日禮物。項目團隊中有70後、80後、90後,每個人都傾注自己的心血,他們可以很自豪地說:“這裡是中國!”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榮譽理事長劉嘉麒如此評價這本書:


用一幅幅吸引眼球的照片和妙趣橫生的語言,把中國的美好風光同當地的人文歷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以賞心悅目的享受和豐富知識的薰陶,讓人既覺得身臨其境,又心馳神往,實有一書在手,通曉天下之感,這是一部別具風格的人文地理和百科全書。


中宣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總編輯劉漢俊說:


《這裡是中國》展現了中國地理多元的自然、多彩的世界和多樣的人文,是一個大格局、大創意、大手筆,同時又精細入微、纖毫畢現,像一幅幅工筆畫,讓我們看到一個令世人稱奇、國人自信的美麗中國。

典藏級國家地理書《這裡是中國》+“摯愛帆布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