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地金額超“碧萬恆融”總和,綠城2500億銷售目標作難


拿地金額超“碧萬恆融”總和,綠城2500億銷售目標作難


“後宋衛平”時代,綠城中國開始全面提速,過去兩個月拿地金額甚至超過“碧萬恆融”的總和。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1-2月,綠城中國的拿地金額為268億元,僅低於斥資310.5億元拿下內地總價“新地王”的香港置地,排在房企拿地金額榜的第二位。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碧萬恆融”四家房企之和。過去兩個月,“碧萬恆融”四家房企拿地金額之和僅為187億元,其中融創70億元、碧桂園56億元、萬科34億元、恆大27億元。

和土地市場的風生水起相比,綠城中國的銷售業績卻不是十分理想。面對2500億元的年度銷售目標,綠城中國前兩個月的銷售業績剛剛超過百億,其中代建業務貢獻35億元。


01

12天斥資22億拿地 超“碧萬恆融”總和


進入2月份,全國的土拍市場擺脫疫情的影響,開始逐漸升溫,尤其是一些資金相對充裕的規模房企不懼疫情迅猛拿地。

以北京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北京2月共進行了4場土拍,出讓10宗住宅地塊,其中4宗地塊的成交價格超60億,總成交價近440億元。同時,2020年的北京土拍一改低溢價成交的態勢,8宗地塊的溢價率超過20%,最高溢價率達49.78%,創兩年以來新高。

在北京土地市場上,綠城中國的“黑馬”之姿展現的最為明顯。2月18日,北京迎來春節後的第三場土地拍賣,大興、通州三宗地塊集中出讓,吸引20家房企參與競拍。

最終,綠城中國先以總價13.48億元+自持7%的代價收入通州臺湖地塊,後又經歷70輪競價,斥資67億元收入大興區舊宮鎮地塊,成為當日的最大贏家。

在此之前,2月14日,綠城中國力挫中海、旭輝、平安、保利+金地聯合體等房企,總價63.6億元拿下的昌平區東小口鎮地塊,也是當天北京土地市場爭搶最激烈的地塊。


之所以重倉北京,是因為目前的土儲規模對於視北京為重點城市的綠城中國顯然遠遠不夠。年報數據顯示,綠城中國北京地區的土地儲備佔比長期在4%左右,在綠城中國20多個省市中,僅位列6-7位。


拿地金額超“碧萬恆融”總和,綠城2500億銷售目標作難

綠城2月份公開市場拿地一覽(鳳凰網房產整理)

據風雲地產界統計,短短12天,綠城中國在全國土地市場花掉近220億元,甚至超過碧桂園、萬科、恆大、融創四家房企前兩個月的拿地金額總和。

綠城中國此番強勢發力,源於董事會主席、行政總裁張亞東在經營工作會上提出的“雙2500億”。即:2020年綠城中國擬達成新增投資貨值、銷售金額各2500億元的目標。


土地儲備決定了企業未來的規模,綠城中國深諳其道。2019年上半年,綠城中國營收186.58億,同比大降44.4%,這份堪稱有史以來最差的成績背後,是過去幾年土儲不足,導致綠城中國無可開發地塊。


實際上,從2015年到2019年上半年的四年半中,綠城中國總土儲一直維持在3000萬平米的水平,相比之下,同等規模的陽光城已超越4000萬平米,旭輝也有近9800億的可售貨值。

2015年和2016年,綠城中國拿地數量分別僅為5宗和6宗,新增的貨值甚至無法滿足半年銷售。


拿地金額超“碧萬恆融”總和,綠城2500億銷售目標作難

歷年土儲面積一覽(單位:萬㎡,來源:企業年報)


2019年,張亞東提出“全週期拿地”的方針。

2019年,綠城中國全年投資新拓貨值超2000億元,同比增長65%,獲取土地79宗,同比增長113%,土地投資額約865億元,新增可售面積逾800萬平方米。


2020年開年,綠城中國的“爆發”實則延續了去年的拿地節奏,並繼續執行著“圍繞重點城市群和已進入的核心城市進行佈局,堅持區域聚集和城市深耕”的戰略方針。


財經評論員嚴躍進認為,在近期各類房企觀望坐等復工的時候,部分房企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充分說明對土地市場的看好。這進一步說明拿地的邏輯,即新冠肺炎帶來的衝擊是短期的,中國土地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房地產市場的韌勁依然存在。


02

單月銷售28億 2500億銷售目標作難


進入2月以來,新冠疫情的爆發對房地產帶來突發衝擊,短期購房需求受到抑制,供給端售樓全部暫停,市場整體陷入低迷。

據克而瑞數據顯示,TOP100房企2月單月實現全口徑銷售金額3243.3億元,環比降低43.8%,同比降低37.9%。2月業績創下了最近幾年來單月銷售最低的記錄。截至2月末,百強房企整體累計業績規模的同比降幅也達到近23.8%。

其中,頭部房企得益於1月的部分留存業績,以及線上售樓渠道帶來的業績增量,單月業績同比雖然有所下降但表現尚可。


拿地金額超“碧萬恆融”總和,綠城2500億銷售目標作難

2020年2月全口徑銷售金額TOP50

據億翰智庫最新發布的百強房企銷售排行榜,恆大、碧桂園、萬科三大龍頭房企2月全口徑銷售分別為470億、300億、286億。其中,恆大同比增長118.3%,碧桂園、萬科分別同比下降49%和34%。

在這份榜單中,2月份,綠城中國的業績僅為23.2億元,排在榜單第30位,被頭部房企遠遠甩在後面。

據綠城中國發布的業績簡報顯示,截至2020年2月29日止兩個月,綠城集團累計取得總合同銷售面積約53萬平方米,總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101億元,其中含代建業務貢獻的35億元。

其中,2020年2月,綠城集團銷售金額約為人民幣21億元。此外,2020年2月,綠城集團以綠城品牌銷售的代建管理項目取得合同銷售面積約4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7億元。

2020年,綠城中國的銷售壓力並不小。2018年5月,張亞東入職綠城,掌舵後不久,綠城中國就定下了2021年實現3000億的銷售目標,而2020年的目標就是2500億。


張亞東曾表示,希望綠城可以做到“5912”,即——5個月拿地,9個月開盤,12個月現金流回正。但綠城中國實際交出的結果卻是“61220”——6個月拿地,12個月開盤,20個月現金流回正。

從2019年的銷售額來看,張亞東實現了自己承諾。2019年綠城集團累計實現2018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速29%,雖然其中代建項目銷售額就高達664億元,佔比近3成。


拿地金額超“碧萬恆融”總和,綠城2500億銷售目標作難

2019年上半年部分負債

規模擴張往往會伴隨負債攀升,綠城中國亦無例外。截至2019年上半年,綠城中國負債總額2347.3億元,較2018年度末負債總額2196.44億元增長6.87%。其中,流動負債總額約1599.08億元,非流動負債約748.22億元。

除此之外,近年來綠城中國一些項目被質疑為衝業績提前交房,全國多個項目因質量問題被業主維權,涉及問題五花八門,包括外立面開裂、房屋滲水、牆體空鼓等。

在疫情的影響下,面臨高負債壓頂,再加上產品質量頻繁出現問題,綠城中國2020年能否完成2500億的銷售目標,對張亞東是一個艱鉅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