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朱泥是紫砂泥中比较特别的一种,色泽娇艳,温润细腻,产量也稀少,是红泥中之精品。

几百年来,令无数壶友着迷,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奉为挚爱。

今天我们来看朱泥古壶,看朱泥在历史天空中,演绎朱红华章。

1.大清乾隆款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宽:10公分 高:4.5公分

底款:大清乾隆年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2.大清乾隆年制款朱泥扁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宽:13公分 高:5公分

底款:大清乾隆年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3.荆溪所制款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4公分 高:8公分

底款:荆溪所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4.继玩款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1.5公分 高:5公分

底款:继玩 把款:玉 盖款:清

鼓腹敛足直颈、流弯朝上敞外、圈耳把、全器扁圆,特别是细砂朱泥所散发出的光泽与内在精神,像是一处活水源头,可以源源不绝溢出清泉,挹出净水。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继玩”的篆书款方中带圆,曲间有折,收笔处有草书的笔意飞白。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5.万丰 菊轩款梨式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0.5公分 高:7公分

盖款:万丰 鞠轩

梨形腹大头小、曲线有致妙美变化,最适合表现曲流、圈把配件。盖和壶身紧密的接缝,一体而贯,让人完整地感受梨形轮廓的玲珑之美。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6.肯亭款梨式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0.5公分 高:7公分

把下刻款:肯亭

肯亭款的含蓄谦恭,小壶的掩盖,静静地依偎在壶身的曲肩上,这梨形朱泥壶的上盖下腹,似永不分离的母子,对着我们诉说他们的亲情深意。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7.圣和款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2公分高:6公分

把下刻款:圣和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8.陈曾元款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年代:清 雍乾

宽:25公分 高:15.5公分

底款:陈曾元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9.柏原款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年代:清 雍乾

宽:13公分 高:7.5公分

底款:我爱江山好 柏原

近于梨形,平顶微弧圆纽,圈耳倒把曲流,在低下的宽腹翻上的微敛颈身处,是比例夸张后的一张特殊的曲面,也是视觉的焦点。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刀笔写出的“我爱江山好”,行笔时有一种愉悦情趣,烂漫天真。

10.柏原款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年代:清 雍乾

宽:12.5公分 高:8公分

底款:风花雪月天 。荆溪椭圆章,柏原方章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落款行书竹笔“风花雪月天”配合方圆两印,此种刀章并置的风格,盛行于雍乾之间。

11.陈伯芳款六瓣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年代:清代

宽:11.5公分 高:5.5公分

底款:荆溪陈伯芳制

瓜形六瓣棱线清晰明确,壶面的光线显影,忽明忽暗,而呈现立体的透视感;弯形流,耳形把的棱线前后呼应,整器展现一曲棱线交响乐的合奏之美。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12.无款十六瓣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年代:清 雍乾

宽:10.5公分 高:7公分

多重细瓣的壶身似无花果实,盖顶恰像倒覆的荷叶张开,壶钮似蒜头,各个部位都极圆劲丰回,朱泥的光泽使它肌理的真实感加重。

13.叶形香字款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1公分 高:4.5公分

盖款:香字叶形章

健捷的细耳把、细长流结合略呈扁圆的壶身,全器精巧小美。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14.方允卿款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年代:清 康熙二十四年

宽:11公分 高:4.5公分

底款:乙丑仲春方允卿制

在腹圈一围突出、上下各自收敛,壶盖曲平、盖钮亦重覆壶身之特征,辗转相见,曲流耳把实在敦厚,注水的曲线一定别具风味。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15.恒茂款四方鼓腹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年代:清 雍乾

宽:10.5公分 高:6.5公分

底款:窗前夜雨残灯在 恒茂制

四方鼓腹在圆平处鼓出,盖帽也是如此。弯流和龙形把的曲线,也相当传神地透漏这种蓄势待发的张力。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落款写“窗前夜雨残灯在”,是否系诗人的思乡怀乡之情。夜雨当前,残灯犹在;千里相思,故人可好。竹笔写情,分外深远。

16.馥远亭款四方鼓腹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年代:清初

宽:12.5公分 高:6.5公分

底款:馥远亭

四方鼓腹的器身造形,细颈加方厚质感壶盖,鼓腹纽,节奏统一,气韵卓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17.孟佳款六方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年代:清 雍乾

宽:11公分 高:4.5公分

底款:月下长吟 孟佳

此壶呈扁六方形制,为商周卣器的变形,呈宽底的塔形。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落款楷书“月下长吟”,布局率尔从容,直下随书,但觉自然真趣。

18.逸公款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年代:清 康熙三十六年

宽:13公分 高:7.5公分

底款:丁丑仲冬日 逸公

二阶式平盖加高出的椭圆钮,紧贴着颈沿,密实几近无瑕,顺着圆肩滑下,敛足的大小和壶盖一致,从上倒下、层叠同心圆。耳形把宽绰,流口弯曲顺畅,直把茶香水色送入眼底齿间。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19.君用款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年代:明天启

宽:11.5公分 高:6公分

底款:大明天启丁卯君用制

短圆锥形流自然胥出,与壶身浑然一体,有机成形;圆耳倒把、平弧盖恰如其分。

朱泥掺砂,粗砂大点散置其表,朴然天成,不见人为錾痕刻迹,可见匠师的心境修为。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20.春水堂款朱泥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年代:明末

宽:13公分 高:8公分

底款:春水堂

壶身古穆如秦权,鼓腹平底,盖帽及钮丰厚而显细颈之不察。尤以管状短流,类古青铜盉器嘴形,更显壶器的古意盎然。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心头的朱砂痣

可望不可即的白月光

朱泥原料本就稀少,再加之成品率低,好的朱泥更是一壶难觅。玫瑰好看,却也脆弱娇嫩:

矿料因素:赵庄、红卫等地出产的朱泥因收缩、变形率较大,一般只能做一些较小的作品。部分黄龙山朱泥,其质性介于紫砂红泥和朱泥之间,矿料颗粒比含量较大,干燥及烧成收缩较小,不易起皱,可制作较大型作品。

原料加工因素:朱泥矿料能溶于水成糊状,有些矿料在加工时,直接把泥浆过滤后晾干成泥,矿料中有部分颗粒被直接滤出或溶解掉,造成原料颗粒比减小。这就好比使用目数过细的紫泥原料制作作品,也会产生起皱的现象。

泥料特殊的紫砂壶 -- 朱泥壶


成型制作因素:朱泥熟泥的泥性较重,对水的渗透性和挥发性能比其他紫砂泥料要差,成型时对泥料的干湿程度、泥片的厚薄均匀以及制作方法等均需谨慎把握,稍有不当,制作时的加工痕迹极易在烧成后显露出来。

烧成因素:朱泥熟泥的细密度高、气孔小,胚体内的水分不易散发出来,并且在烧成结晶过程中其共熔物比较活跃,特别在最高临界温度时相当强烈。因此烧成时的预热烘干时间比紫泥红泥长,升温、降温过程需十分缓慢,稍快就会出现惊裂等缺陷而前功尽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