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徐伊萬:你的控制慾是孩子的“災難”

《囧媽》開播就引來各種熱議話題。很多人認為是個爆笑劇,實際是個充滿淚點的親情故事。

《囧媽》徐伊萬:你的控制慾是孩子的“災難”

影片開始,徐伊萬與妻子張璐一見面就開始爭吵。

當徐伊萬讓張璐把她喜歡的檯燈帶走時:

張璐說:“我從來沒有喜歡過這個檯燈,從它進家門第一天起我就覺得它長的很做作。你心裡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難道你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囧媽》徐伊萬:你的控制慾是孩子的“災難”

兩個人最終不歡而散。

沒人知道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隨著劇情發展,才知道這些話的背後,是徐伊萬從小成長的家庭環境,帶給他的心理創傷。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曾說: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在原生家庭中受到傷害,帶著心理陰影長大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缺點:自尊心受到傷害、性格有缺餡。成年後,在工作與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問題,卻找不到原因。

由著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博士,與影視編劇克雷格.巴克共同撰寫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本書,主要講述如何修補帶著心理陰影長大孩子的性格缺餡。

《囧媽》徐伊萬:你的控制慾是孩子的“災難”

書中分析了"有毒父母"的所作所為,以及如何傷害自己子女,對子女成年後的生活產生持續影響。本書最主要的不是為了指控父母的不是,而是傳授改變的方法,幫助從小心靈受到創傷的人告別灰暗的過去。

1、父母是怎樣傷害孩子的

沒有父母是十全十美的。能夠滿足孩子所有情感需求的父母是不存在的,偶爾跟孩子發脾氣也是正常現象,因為父母也是普通人。如果父母長期支配子女生活,對子女造成傷害,這樣的父母就是"有毒"父母。

在去往俄羅斯的火車上,六天六夜,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徐伊萬。

徐伊萬發打電話話,徐媽媽往他嘴裡不停塞各種吃的,甚至還往他嘴裡塞整個雞蛋。

徐媽媽覺得申時排尿利於身體,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給徐伊萬先後喝下各種果汁、薏仁水、飲料。

《囧媽》徐伊萬:你的控制慾是孩子的“災難”

徐媽媽覺得徐伊萬需要補充營養,於是給他吃紅燒肉。擔心他吃多了身體不好,結果只剩最後一塊紅燒肉時,又突然制止。

徐伊萬終於忍不住說出與張璐相同的話:

“在你心裡面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這麼多年過去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囧媽》徐伊萬:你的控制慾是孩子的“災難”

可媽媽聽後卻一臉茫然地問他:你不是我兒子你是誰的兒子啊?

在媽媽眼裡,一切都是"為你好"。

“為你好”是操控型父母典型特徵,他們把操控偽裝成關心。 打著"為你好"的口號控制孩子的"吃穿住行"。認為自己一切的決定都是最好的,如果孩子拒絕,就會生氣。直到孩子成年後,操控型父母依然干涉孩子的生活。

就比如:徐媽媽根本不顧及徐伊萬是個有家室的成年人,不停追問徐伊萬和張璐為何沒孩子:

“你們現在還住在一起嗎?”

“住在一起為何孩子出不來呀?那種事不做了嗎?”

徐伊萬崩潰地問:您為什麼要這麼對我呀?

“因為我是你媽呀!”

《囧媽》徐伊萬:你的控制慾是孩子的“災難”

在媽媽的操控下,徐伊萬感到憤怒,無助和不滿足,卻又不敢表達出來。只能像個孩子一樣,躲在後面偷偷搞破壞。

在父母操控下長大的孩子,要麼焦慮膽怯,要麼具有強烈逆反心理。

2、父母為什麼傷害孩子

健康家庭,父母恩愛,會接納孩子一切,允許孩子犯錯。不健康家庭,父母毫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 首先,錯誤觀念造成

父母的觀念決定一個家庭的行為模式,錯誤的觀念成為傷害的導火索。比如:在徐伊萬的記憶裡,爸爸酗酒是因為媽媽強烈的控制慾導致。媽媽不僅管控爸爸的吃穿住行、交什麼朋友,甚至管控爸爸的工作,跑到爸爸的單位大吵大鬧。最終爸爸因為太過壓抑而過早去世。

對於徐媽媽來說,自己的婚姻很不幸福,但為了保護兒子,她選擇了隱瞞。徐伊萬7歲的時侯,有次自己遭受酗酒丈夫的家暴,卻騙兒子說是家裡進了小偷。

《囧媽》徐伊萬:你的控制慾是孩子的“災難”

徐媽媽覺得,自己為了孩子,才會在不幸福的婚姻中忍耐。卻不知,徐媽媽對丈夫的指責和管控,如噩夢一樣深深地刻在徐伊萬的記憶中。

  • 其次,缺乏界限感

孩子年幼時,父母照顧孩子是責任。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應當學會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只要孩子可以做到的事情,堅決不插手。

徐媽媽顯然逾越了該有的界限感,不經徐伊萬同意,給兒媳打電話,指導他們生活。她的越界讓徐伊萬有種不踏實感,不斷的越界,終於激發了與兒子之間種種的矛盾。

《囧媽》徐伊萬:你的控制慾是孩子的“災難”

徐伊萬命令媽媽必須與他保持10米的距離。其實他真正想要的是有自己的生活空間,與媽媽保持適當的邊界。

3、如何修補原生家庭造成的性格缺餡

電影《風雨哈佛路》中有句話:我為什麼要覺得自己可憐?這就是我的原生家庭,我的世界。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往前走。我和其他人來的世界不一樣,我沒有退路,我要更努力,更努力地把自己推到另一個世界中去。

  • 重新調整親子間的關係

不健康的原生家庭中,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不是順從就是對抗。受到傷害的孩子只有說出父母對自己的傷害,發洩心中的悲痛和憤怒後,再考慮是否原諒父母,最後才有可能重新走入親密關係中。

徐伊萬與媽媽關係的轉折,在他終於說出父母曾經對他造成的傷害。徐伊萬的發洩,激怒了媽媽。

在冰天雪地裡,徐媽媽進行了反思,跟兒子說出自己婚姻中的秘密:自己與丈夫的婚姻中,因為家庭環境與文化背景的差異,她根本感覺不到幸福。“你只看到他是你爸,但你看不到他是我丈夫。”

《囧媽》徐伊萬:你的控制慾是孩子的“災難”

對婚姻生活的失望,徐媽媽把重心都放在了兒子身上。最後,徐媽媽說出心底的話:“我這一輩子,就是為你而活著。

《原生家庭》這本書中有句話:你身上本就具備改變子女命運的力量。當你自己從內疚、自我仇視和憤怒的家庭遺毒中解脫出來的時候,你也解救了自己的子女。

徐媽媽選擇了放下,她跟徐伊萬道歉,說自己的確管得太多了。她終於意識到徐伊萬不僅是自己的兒子,也是一個有自己生活,獨立的人。

《囧媽》徐伊萬:你的控制慾是孩子的“災難”

  • 打破惡性循環,做個有愛的孩子或父母

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是愛孩子的,他們也沒有意識到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因為他們本身也生在一個缺愛的家庭,所以他們非常不擅長表達情感,尤其是表達愛。

但是,當你覺察到這種惡性循環的存在,下決心打破它,做一個有愛的孩子,有愛的父母。

媽媽的坦白和反思,讓徐伊萬也開始意識到自己婚姻中存在的問題。他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他真誠的跟張璐道歉。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在爭吵。可是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對彼此的愛,這份愛是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像我對你一樣。"

《囧媽》徐伊萬:你的控制慾是孩子的“災難”

當你感到愛與被愛時,你會感到溫暖、愉悅、安心、穩定和內心的平靜,而不是內疚和失控。

當你認識到自身缺餡並努力改變時,你就擺脫了原生家庭的心理陰影,終止原生家庭的惡性循環。

當你終止了舊有的家庭模式並打破循環時,也為你的孩子、你的子孫送上了一份無比珍貴的禮物。

你是在塑造未來。

---THE END---

嗨!我是愛閱讀、樂分享的南腔北調。~歡迎關注~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