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賃空冒出來的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賃空冒出來的


到了當父母的年紀,就會特別發愁,尤其是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怎麼一個個那麼“優秀”,可自己家這個要怎麼培養呢?


周爸在他家寶貝週週還沒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在開始策劃了,什麼胎教、早教,在送到學校前要學什麼英語、畫畫、數學,還要當一個手工小能手。


計劃整理了長長的一串,還跟他老婆商量,讓他老婆配合。


周媽:“……”


01、一個優秀的孩子,絕不可能橫空出世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賃空冒出來的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天才兒童,像黃磊家的女兒黃憶慈(小名多多),2006年出生,9歲的時候跟她爸上了《爸爸去哪兒》,從此被眾人所熟知。


隔年9月份,她便在法國動漫電影《小王子》中為“小女孩”配音、給《功夫熊貓3》中的蕾蕾配音;2017年和李嫣一起登上在舉行的Bonpoint大秀時不過11歲,又過了一年,與何炅合作首次出演話劇《水中之書》。


同樣的,李嫣做為李亞鵬和王菲的女兒,從出生時便被大家所知。2013年的嫣然慈善晚宴上,她的作品“熊貓與小鳥”拍賣百萬;除了和多多一起上過Bonpoint大秀,在第二年還參加過湖南衛視《幻樂之城》的音樂創演秀。


李嫣人生中的第一場畫展,則是在她6歲那年的2012COART亞洲青年藝術活動上。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絕不是橫空出世的,他們的背後必然有著父母付出的無數時間和心血。周爸知道,他不是黃磊或者李亞鵬,給不了週週像多多、李嫣那樣的教育資源,他願意把自己能給的、最好的,全部都給週週。


伴隨著週週的到來,他做好了所有的準備,就等著“一展身手”。


然而這個世界是有一個詞叫做“萬萬沒想到”,等週週真正出生的時候,周爸才知道,想像與現實有多大差距。


02、在孩子面前,能做的永遠比想像的要少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賃空冒出來的


胎教的時候,週週還在媽媽的肚子裡,自然是周爸想幹嘛就幹嘛,他一點意見都沒有。


等到週週出生了,他晃動著小胳膊小腿,露出無齒的笑容,也沒反抗周爸的“早教”。但是等到週週能跑能跳的時候,周爸發現了:對於他的那些教學計劃,週週好像不太配合。


在周爸的想像中,週週應該在放著兒童英語歌曲的背景中,坐在客廳的地板上玩積木。


可他們家的積木週週在過了新鮮勁之後,便不再有任何興趣,反而喜歡爬高就低,翻家裡的廚櫃和鞋櫃,就跟探險似的,想要將自己搭建來的“寶藏”拿給爸爸、媽媽分享。


代價就是,另一隻鞋子不知道被扔到哪裡去了,碗和碟子各破了一隻。


在周爸的想像中,等週週能拿筆了,他應該乖乖地坐在小桌子前,不是開心地畫著各種顏色料,就是專注的學習寫字。


可事實上,顏料週週是挺喜歡的,不過他不是喜歡畫在紙上,而是放在小碗裡和啊和啊,攪拌了又攪拌,“呼拉”一下子倒在紙上,流了地桌子。


周爸:“……”


所謂的早教書買了一堆,從英語繪本到數學早教,再到語言識字、拼音字母,很快就落了灰,沒了音訊。


他想像中的下班回到家裡,積極帶娃“學習”的各種計劃,全部夭折在週週的不配合當中。


現如今,他只想每天下班後,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獨自坐在書房的電腦前,給自己一片寧靜的空間,連這都成了奢望,因為週週會跑過來說:“爸爸,你要陪我玩。”


03、孩子不是提線木偶,他想要的不一定是你想給的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賃空冒出來的


週週喜歡拿著小汽車在前面跑,讓他爸在後面追,圍著茶几一圈又一圈,爸爸還不能跑贏他,要假裝輸給他,否則他就不高興。


可憐的周爸,現在成了陪娃工作,是週週說什麼他便得幹什麼。


至於他的那些“早教計劃”,周爸放棄了嗎?也不全是,至少培訓班報了、英語課程買了,沒事還是將週週扔去跟那群同齡人作伴,讓他折騰老師去。


有了小夥伴之後,週週似乎有興趣多了,不過小小年紀的週週也是有選擇的:


“爸爸,我喜歡上體適能!”

“爸爸,我不想玩泥巴,一點都不好玩。”

“好吧,不過你要陪我一起畫畫,我不會。”

“爸爸,你給我講故事吧,我不會講。”

……


本來周爸不想給週週報那麼多培訓班,但他發現自己根本沒辦法搞定這個小傢伙,只能扔到培訓班去教給老師“管理”時,他也只能隨大流了。


更讓周爸感覺到糾結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培訓班週週都喜歡,上過一次的陶泥課沒了後續,一趟體適能體驗課讓愛動的週週給愛上了,路過旁邊的圍棋班的時候,週週發出好奇的信號——爸爸,那個好玩嗎?


在週週的世界裡,學習不是目的,玩才是。他覺得好玩的,他就去;他覺得不好玩的,便不想去了。


漸漸,周爸終於搞明白了,為什麼上自己沒有搞定這個小傢伙,因為在他的教學計劃當中,他把學習當成了目的,過於強調結果,並沒有讓週週體會到做那件事情的樂趣,所以週週做著做著就不樂意了。


三、四歲的小朋友,正是好玩的年齡,他們的世界裡只有一件事情——玩。而且還要玩得快樂,若是不快樂了,他們便立馬換一種玩法。


或許這個時候的他們喜歡和父母互動,但是若是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孩子們更喜歡跟那個給他們帶來更多快樂體驗的父母玩。


媽媽的繪本故事更好聽,繪本故事找媽媽;

爸爸會陪玩積木,積木找爸爸;

媽媽會跟他親親抱抱,親密的互動找媽媽;

爸爸會和他打怪獸,這件事情找爸爸;

……


孩子們其實很聰明,“看人臉色”、“見風使舵”、“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他們的長項,在這場鬥智鬥勇的教育大戰中,除非爸媽略勝一籌,否則就只能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實在沒辦法,只能將他們交給更專業的“老師”了。


周爸表示: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


而在他家週週的這場“教育”中,可憐的周爸暫時“落敗”,沒有拼過自己的孩子。未來到底會如何,還有待後觀。


那麼各位寶爸、寶媽呢,在教育自家娃的這場戰役當中,你們收穫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