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外孫”劉龍:陪伴無兒無女的“姥姥”走完一生

一切雋永而恆定,彷彿一個安靜的長鏡頭。

37年前,劉龍是大連大長山島駐島部隊的營衛生員,那時的他剛滿20歲。

一次,他聽說駐地的五保戶王玉英老大娘病了,趕忙背起藥箱前去探望。

老人無兒無女無人照料,住了幾十年的土坯房,夏天雨水灌,冬天寒氣鑽。劉龍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兵外孙”刘龙:陪伴无儿无女的“姥姥”走完一生

從此,給老人送藥上門、挑水、劈柴、侍弄菜園成了他的家常便飯。時間久了,老人心裡過意不去,劉龍索性對老人說:“俺10歲就沒了姥姥,您就做俺的姥姥吧!”就這樣,劉龍成了王玉英老人的外孫。

寒來暑往,3年過去了,1985年冬劉龍面臨退伍,臨行前,他早早來到“姥姥”家,挑水、劈柴、打掃院子,他手上不停地忙活,心裡卻是無法言表的惆悵。當列車緩緩開動,兩行熱淚悄悄劃過劉龍的臉龐。

回鄉後,劉龍心裡卻時常牽掛著那座海島,“姥姥”還好嗎?他忘不了臨行前老人含淚的眼神。

看著兒子整天心事重重,幾番詢問劉龍的父母終於知道了原因。猶豫再三父母終於決定把劉龍應盡的孝道“轉贈”給孤老王玉英。

就這樣,劉龍放棄了家人為其找好的工作,帶著對父母的愧疚回到小島。

“兵外孙”刘龙:陪伴无儿无女的“姥姥”走完一生

大長山島鎮政府得知此事後為劉龍拋家舍業照顧孤老的故事十分感動,積極為他辦理落戶,安排到長海縣農電局工作。沒了後顧之憂的劉龍開始心無旁騖地照顧著“姥姥”。

每逢週末,他都要跑到“姥姥”包攬下全部家務,新鮮水果下來了,梨子要挑軟的,荔枝要買鮮的,老人咬不動蘋果,他就用小勺一點點颳著餵給老人吃。

1987年,劉龍結婚了,愛人王麗君勤勞善良,從不嫌棄劉龍“姥姥”這個負擔,還和他一起承擔起照顧“姥姥”的責任。

從此,在通往王玉英老人家那條長約五公里的山路上,又多了一個堅持不懈的身影。

一有空夫妻倆就會蹬上自行車結伴去“姥姥”家。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沒人記得清他們往返了多少趟。

農曆臘月初四是王玉英老人的生日,每逢這天劉龍夫婦都要給老人做上一大桌豐盛的佳餚,一起為老人祝壽。每年春節他們就帶上兒子到“姥姥”家過年。結婚32年,30個大年夜劉龍都是陪著“姥姥”一起度過。

1995年夏天,老人突發心臟病住進了醫院,正值外地出差的劉龍聞訊後火急火燎地往回趕,而王麗君已先他晝夜服侍在老人床前。出院後劉龍乾脆就把“姥姥”接回自己家裡照料。

3個月後,老人終於能下床走路,王麗君用大蒸鍋燒開水,一盆盆端到衛生間給“姥姥”搓澡。老人一時感動得不知說什麼好,撲簌簌地直掉眼淚。老人的身體一天天好轉,劉龍臉上也漸漸多了笑容,他把母親也接到長海,幫著照顧“姥姥”。

“兵外孙”刘龙:陪伴无儿无女的“姥姥”走完一生

那年,王麗君下崗了。劉龍想,寧可自己緊點,也不能委屈了姥姥。怕老人生活寂寞,劉龍為“姥姥”家安上了有線電視,又把家裡剛買的冰箱也搬了過去。

1996年,長海供電局蓋了家屬樓,劉龍主動要了一樓,他笑著對不理解的人解釋:“我姥姥年紀大了,一樓住著方便!”

劉龍熱愛人民的“兵心”像一團火,溫暖著王玉英老人。老人曾對人說:“我這輩子無兒無女,是‘兵外孫’可憐我,給了我一個家,如果沒有劉龍,我哪能活到100歲啊!這輩子知足了。”

2013年,百歲高齡的王玉英老人安祥地離開了。回憶著老人生前的一樁樁一幕幕,恍如昨日。

他獨自爬上山頂,遠遠眺望著“姥姥”家的方向,晚霞灑在他早已溼潤的臉龐。

從此,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四,劉龍都會爬上山頂長久佇立,因為這天是王玉英老人的生日。

這段佳話感動著大長山島,被人們廣為傳頌。

2019年,劉龍被評為“遼寧好人• 最美退役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