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童年”還是“三點一線”?不只父母糾結,孩子活的也很難受

在當下,家長們彷彿分成了三派:一派認為孩子應該有一個快樂童年,另一派認為孩子應該“為了贏在起跑線上,學校——補習班——家這種三點一線的生活才是對孩子的負責”,這種狀況讓一些新手家長感到疑惑,童年“太快樂”的往往成年後會一事無成,而童年在學習的往往成年後能保證生存。到底應該如何選擇?

“快樂童年”還是“三點一線”?不只父母糾結,孩子活的也很難受

丹尼爾戈爾曼在著作《情商》中說過:當代兒童無形中成為經濟和技術進步的受害者。

技術的進步給我們提供了便利,某程度上讓我們變得懶惰--過去我們自己教育孩子或者讓孩子自行發展,而現在即便在家也可以不落下任何課程學習,這就讓家長希望孩子無時無刻都可以通過可能的路徑進行學習,增值自我。

“快樂童年”還是“三點一線”?不只父母糾結,孩子活的也很難受

越來越多地心理學研究指明孩子的早期發育需要快樂這份心理營養,以構建他們的世界觀--這是一個快樂的世界;而即便是教育局,也指明瞭幼兒在幼兒園時期應該以玩為主,不能進行提前教育。

但是我們不能把快樂童年,就等同於讓孩子什麼都不學,只是隨心地玩;快樂童年,應該是在發自內心的快樂的前提下學習,在守規則的情況下玩,在有引導下的情況下玩。

“快樂童年”還是“三點一線”?不只父母糾結,孩子活的也很難受

不斷地給孩子上各種補習班,是在不斷強化孩子的智力發展,在學業上的高成就,只能證明孩子能勝任教授等專業性的工作,但如果以此為一個“成功人生”,具備“社會競爭力”的條件,那顯然是不足的。

孩子固然是有情緒的存在,而當孩子的負面情緒佔據主導地位的時候,孩子的智力可能就顯得那麼“無用”。孩子如果被負面情緒所支配,他們的智力就難以發展。

“快樂童年”還是“三點一線”?不只父母糾結,孩子活的也很難受

學習是可以在快樂中進行的,幼兒園給我們證實了這一點,而學習的目的,也理應是幫助孩子獲得快樂的人生。

依據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人的需求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面中不斷提升。孩子同理,他們有這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快樂童年”還是“三點一線”?不只父母糾結,孩子活的也很難受

“快樂童年”還是“三點一線”?不只父母糾結,孩子活的也很難受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不斷追求認同的過程,而健康的是最終實現自我認同,不健康的是一直在追求他人的認同。即把價值觀建立在對自身認同上,還是建立在依附他人認同之上。

好的家長會告訴孩子,這是你自己的責任,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我為你願意和我分享這份快樂而高興;--把快樂“歸還”給孩子;

而不好的家長會告訴孩子,我為你的成績快樂,你的這份成績建立在不斷補習上;--把快樂建立在“成績”上;

“快樂童年”還是“三點一線”?不只父母糾結,孩子活的也很難受

前者讓孩子把快樂歸於自身,通過學習獲得快樂;而後者讓孩子把快樂依附在成績上,通過好成績獲得快樂;

學習是有風險的,你不能保證自己在任何學習領域上永遠獲得好成績,一旦遭遇這種風險,前者任然能享受學習的過程,而後者則可能一擊擊潰。

“快樂童年”還是“三點一線”?不只父母糾結,孩子活的也很難受

但是孩子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比成年人要強很多,媽媽們不妨陪他們一起做做遊戲,有效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訓練是現在很多學校都重視的一項能力,就連世界頂級的哈佛大學也不例外,哈佛大學還為學生們專門設計了900個邏輯思維遊戲,從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心理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培養學生的思維。

“快樂童年”還是“三點一線”?不只父母糾結,孩子活的也很難受

《哈佛給學生做的900個邏輯思維遊戲》通過輕鬆有趣的遊戲方式,讓孩子在遊戲中感受並獲取相關的知識。

“快樂童年”還是“三點一線”?不只父母糾結,孩子活的也很難受

這900個遊戲的難度不同,家長可以讓孩子選擇幾個遊戲,然後根據孩子能接受的難易程度,讓孩子越玩越聰明,在孩子玩的時候培養專注力和思維能力。

“快樂童年”還是“三點一線”?不只父母糾結,孩子活的也很難受

全套書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培養孩子,讓孩子具有更完整的思維邏輯能力,而且現在只需要39.8就能買到比送孩子去昂貴的補習班划算得多。

“快樂童年”還是“三點一線”?不只父母糾結,孩子活的也很難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