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副業剛需是成年人該有的覺悟,但你確定自己懂副業?

受這場肺炎疫情影響,早在去年,就開始被各類知識付費界的牛鬼蛇神們花式吹捧的副業話題,最近又開始沉渣泛起。

不可否認,疫情期間,不少朋友在收入上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水,包括我自己。尤其是那些小微型的創業者,更是受到重創,每天一睜眼就得面對房租+員工工資等硬性開支。

隨著銀行卡里的積蓄不斷減少,焦慮感開始一層層加重。

這種感覺,我懂。

但為了所謂抗衡風險,一味鼓吹副業剛需,甚至還有人喊著什麼職場無副業則萬古如長夜之類的口號。然而,這種聽著押韻便於傳誦的所謂“真相”,除了加劇職場小白們的焦慮感之外,並沒有什麼卵用。

據說副業剛需是成年人該有的覺悟,但你確定自己懂副業?

在考慮做副業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第一個問題:

你自己主業做的怎麼樣?

二八法則的道理,在任何行業都通用,自己主業都做不好,談何副業?

甚至有的朋友,實際上是在主業受挫後,破罐子破摔,長期開啟混日子的工作狀態。渾渾噩噩久了,忽然聽到副業剛需的說法,心頭一熱,開始尋求副業賺錢機會。

連主業都不認真對待的人,這種人去做副業,能成功才怪。

當主業幹著不爽時,就兩個解決方案:

要不然看在錢的面子上,乖乖閉嘴,要不然直接辭職走人,哪怕騎驢找馬也行。

最沒出息的,就是有一類人,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但你讓他動一動走出去看看時,又秒慫。

這種人要真去做什麼副業,大概率上只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據說副業剛需是成年人該有的覺悟,但你確定自己懂副業?


據說副業剛需是成年人該有的覺悟,但你確定自己懂副業?

如果你主業做的還不錯,但職業上升空間已經不大,而這時候你又正好有空閒時間和多餘的精力,那麼當然可以,也應該考慮開闢主業之外的戰場。

但在開闢第二戰場之前,不如再問問自己第二個問題:

你想做的所謂副業,到底屬於真正的副業呢,還是隻算兼職,或者壓根就只是私活而已?

這裡,有必要釐清這三者的區別:

副業,更多是主業的支撐和延伸;兼職,是與主業完全不相關的工作;而私活,基本上算是跟主業一模一樣的工作內容。

舉個例子,富士康車間裡的工人,有些腦子活絡的,會採用替工廠招工的方式賺人頭返現,因為他本身就是普通工人,做招工這個事時會更有說服力。這種,算副業。

至於說兼職,比如一個快遞小哥白天送快遞,晚上送外賣,那麼送外賣這份工作,就是他的兼職。

而幹私活,實際上就是利用單位的資源和人脈,來給自己謀利的粉飾性說法,比如教育局明令禁止的在校老師跑去參與有償輔導。

從長遠發展來看,副業、兼職和私活,這三類工作在選擇上的優先排序,應該是首選副業,其次才是兼職,幹私活是最差的選擇。

這是因為,副業,作為主業的支撐和延伸,因為沒有脫離主業這一特點,對主業在橫向上多少都會有所幫助。值得提倡。

兼職當然也沒問題,但延展性不夠,不適合長期去做。畢竟,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個人把精力放在什麼地方,就會產出什麼樣的結果。

至於說幹私活,如果不是特別缺錢,不建議長期做這個。常在河邊走,溼鞋是遲早的事,因為幹私活而影響到主業的福利,比如職務升遷之類,划不來的。當然,基於親情友情偶爾的出手幫忙,這沒問題。

據說副業剛需是成年人該有的覺悟,但你確定自己懂副業?

以上,主要是就副業這個話題,從要不要做副業,以及做哪種合適這兩個方面談了點自己的思考。

有的人,根本就不適合做副業,與其焦慮糾結,不如在主業上多花點心思精進提高,結果自然也不會差。

有的人,其實主業做的也不差,但可能由於行業性質特點等原因,收入上到了瓶頸期,這種人,才應該啟動副業,開闢第二戰場。

正所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副業剛需,的確是成年人該有的覺悟,但你首先得確定自己懂副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