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做生意,越危險的地方,利潤往往越大,榮華富貴險中求

做生意,越危險的地方,利潤往往越大,榮華富貴險中求!而作為經營者,最忌諱的就是畏手畏腳、舉棋不定、優柔寡斷。利潤越大,風險越大,無論是做出什麼樣的決策,你所能獲得的利潤都與風險成正比,所以,很多時候,要想做大做強賺大錢,生意人就要敢於把自己置於危險之中,當然,前提是看準形勢,做出精心的策劃,在這一點上,作為華人商界的財富榜樣,李嘉誠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了榮華富貴險中求這句話的正確性。

李嘉誠:做生意,越危險的地方,利潤往往越大,榮華富貴險中求

來看看李嘉誠具體是怎麼做的:

那還是55年前的1965年,當時,香港開始傳出一些謠言,一時之間,香港市民人心慌亂,直接導致了自二戰後的第一次移民潮。這次移民潮中,以有錢的商人居多,他們紛紛低價拋售自己的產業,比如,在當時香港繁華的司徒拔道,一幢獨立花園洋房竟然賤賣到60萬港元,可以說是吐血價出售。至於那些新落成的樓盤,那就更是無人問津了,整個香港房地產市場都是賣多買少,即便有些高價樓盤,也會是有價無市。香港的地產商、建築商們為此焦頭爛額,不知如何是好,其中很多也動起了移民的念頭。

這一時期的李嘉誠,進入地產行業也已經有七八年時間了,擁有數個樓盤、物業,也算是一個不小的地產商了,和其他同行一樣,李嘉誠對此也是憂心忡忡,他密切關注著事態的最新發展。

李嘉誠:做生意,越危險的地方,利潤往往越大,榮華富貴險中求

不過,當時香港媒體透露出來的全是“不祥”的消息。1967年,一些事情的發生,更是進一步將香港地價推到了谷底,對地產商來說,香港無疑成為最危險的地方,大家要麼觀望,要麼退出。李嘉誠分析後認為,香港的局勢與內地有著直接關係,隨著內地局勢漸漸得到控制,乃至趨於平息。香港的亂局也不會持續太久。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李嘉誠得出這樣的精準判斷,毅然採取驚人之舉:人棄我取,趁機吸納,爭取在最危險的地方,賺取最高的利潤。

李嘉誠判斷很準。1977年,一場世界性的石油危機在這一年結束。香港的地產環境開始也陰轉旺,自然,這也是李嘉誠事業上很不尋常的一年。

李嘉誠:做生意,越危險的地方,利潤往往越大,榮華富貴險中求

從1977年開始,香港經濟以11.3%的年增長率持續高速發展,百業俱興,其中尤其以地產行業最為興旺,甚至帶動了整個香港經濟的增長,成為香港的支柱性產業,舉足輕重。而靠著豐富的豐富的經商經驗和敏銳的政治嗅覺,李嘉誠的商業王國,就此踏入了輝煌征程,充分驗證一句話:無限風光在險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