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玉石砌猪圈,和田玉搭鸡窝,这个村子什么背景?

前段时间刚爆出的事件,鄂尔多斯发现大量玉石矿藏,当地人以为只是普通石头,家家户户都拿来当压菜石,甚至垒猪圈砌院墙。直至新闻爆出,当地不少农民已悄然转型,成为“寻宝专业户”。他们捡的原石每吨2000元起价,有的卖到5000元。而玉石商人从农民手中收购后卖到市场,每吨售价至少8000元。


石英岩我们平常见到的金丝玉,其实也是属于石英类。早前去戈壁玩都能捡到,现在去还要看运气。


金丝玉不过,虽然上面这件当时传的神乎其神的事儿被专家给攻破了,可是这现实当中,还真有拿和田玉来砌墙,看的我是好生嫉妒!当年的和田,也不过是个不为人知的小村子。当地人谁也不认识和田玉,就以为是石头,用来砌了鸡舍!大概老天也看不下去了,这么暴殄天物,连着下了几天的暴雨。这场暴雨导致在当地搞探险的人无法活动,只好借宿在了这个村子里。


和田玉这才被当地人发现,村长于是就开始带领大家去挖玉找石头,然后再将石头卖出去,一来二去的,村子便从此走上了用和田玉发家致富的道路。而这个村子,就是现在的和田。


单枪匹马的挖玉人那么,为什么和田这地方就能出美玉呢?这还要从和田的“前生”说起。和田的前生:于阗古镇和田地区,古代的时候称“于阗(tián)”,这个名字是藏话,意思是“产玉石的地方”。清初时改“于阗”为“和阗”;1959年又改“和阗”为“和田”,这才有了今天的和田。


于阗美玉经过这些采玉人的辛勤劳作,昆仑山下的玉英大批运往中原,为丝绸之路的繁盛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上的“于阗美玉”于阗,曾是西域三大佛教文化中心之一。在丝绸之路贯穿欧亚之前,一条沟通西域与中原的玉石之路,早已形成。


上天的馈赠 —— 新疆和田玉每年春天的昆仑山,积雪崩塌,泥石流倾泄,却会带来山上富藏的美玉。而位于城外的玉龙喀什河,则是孕育和田玉的温床,盛产白玉、青玉和墨玉。


捞玉人和田美玉甲天下,买玉的去处除了市区大大小小的玉器店外,就是和田玉石巴扎了。巴扎在维吾尔语中是"市场"的意思。玉石巴扎上,小商贩们会将采来的玉石珍品摆放上地摊,高声叫卖,穿梭兜售。


挖玉的老汉我们手中把玩的每一块和田玉,这当中有经历了多少辛酸波折。取自自然,归于自然,珍惜手中来之不易的和田玉吧,不管它来自何方,请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