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寶之第二寶:景泰藍


北京三寶之第二寶:景泰藍

景泰藍是我國的特種工藝品之一,是先用紫銅做成器物的胎,然後把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在銅胎上,填上去琺琅彩釉,最後燒製而成。

明代景泰年間在北京開始大量製造,琺琅彩釉多用藍色,所以叫景泰藍。

北京三寶之第二寶:景泰藍

景泰藍作為一種美術工藝品,這項工藝始於明代景泰,而且初創時只有藍色,所以叫景泰藍。現在雖然各色具備,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因為景泰藍已變為一種工藝的名稱,而不是顏色的名稱。

據說景泰為宣德之子,宣德重視銅器以及鑄冶銅質,景泰在幼年期間耳濡目染,認識極詳,且嗜之極深,只是對於鑄煉方面,宣德已到達絕頂,沒有能力再求突破,就在顏色方面另別闢蹊徑,以圖出奇制勝。終於有景泰藍的創制。因為事先對顏色的籌謀極費苦心,所以在成功之後,也極端鍾愛,所有御用陳飾無不用景泰藍製作,種類之多不可屈數,凡瓷料所能制器無不盡有,成化時期繼承遺業,未改遺風,仍努力燒製,所以景泰藍的器物在景泰和成化兩朝最為常見。


北京三寶之第二寶:景泰藍

其後經歷弘治、正德、嘉靖、隆慶四朝,雖仍然燒製,可是都因循成規,虛應故事,在質量上都不能與景泰和成化年間媲美。萬曆以後,雖然偶然有燒製,並非象以前設官置廠視為例務,所以以後出品極少。終明代一世,都沒能復興。到清朝乾隆時期,又開始燒製,且品類多,成績好,雖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時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正以後出品物絕不遜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