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坎普奇迹3周年,为何如今的欧冠赛场,3球在手依旧坐立不安

北京时间2017年3月9日凌晨,在欧冠1/8决赛的次回合比赛中,巴萨以6比1击败了巴黎圣日耳曼,在首回合0-4完败的情况下上演了胜利大逃亡,史称“诺坎普奇迹”。

诺坎普奇迹3周年,为何如今的欧冠赛场,3球在手依旧坐立不安

今天恰逢“诺坎普奇迹”3周年纪念日,这几年持续关注欧冠的球迷们会发现,如今的欧冠淘汰赛,首回合比赛根本不算数,哪怕3球在手,依然瑟瑟发抖。

2017年那个奇迹之夜过后,巴萨先后在2018年和2019年遭遇了3球大逆转,皇马在2018年也险些被尤文逆天翻盘,2019年大巴黎即便客场2-0取胜,回到主场也被淘汰。

诺坎普奇迹3周年,为何如今的欧冠赛场,3球在手依旧坐立不安

伊斯坦布尔之夜成为了一代米兰人的梦魇

这样的情形放在十几年前是不敢想象的。要知道2004年和2005年,米兰因为里亚索和伊斯坦布尔两次大逆转,已经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甚至成为了这一类故事的代名词。但是在过去的3年,这样的故事随时都会上演。

当然万物皆有其因,大逆转成为常态,固然有偶发因素作祟,但是内部蕴藏的必然性也不能忽视,目前的欧冠呈现出3-0宛如0-0的趋势,主要有以下3点原因。

第1大要素是外因,即2017年巴萨的示范效应。事实上从2005年伊斯坦布尔之夜过后,欧冠淘汰赛3球及以上的逆转销声匿迹,2013年巴萨0-2翻盘米兰都已经是那时的经典案例。

诺坎普奇迹3周年,为何如今的欧冠赛场,3球在手依旧坐立不安

2017年首回合0-4败走巴黎让巴萨感到绝望

所以在2017年春天这个节点上,新一代的球员对于所谓的大逆转根本没有概念,遇到0-3甚至更大的差距,心理层面就已经放弃了。但是巴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后来者们树立了标杆,这种旗帜效应看似飘渺,实际上非常重要,绝境之中的人们需要信仰的火光,哪怕十分微弱。

第2大要素是内因,时光倒回20年前,世纪之交的足坛,即便是顶级赛场,球员的场均跑动也只有7000-8000米,单场万米就已经是铁人,比如万人迷贝克汉姆。如今单场万米已经成为了顶级比赛的标配,即便达到13000米,仍然属于大众可以理解的范畴。

这种单体运动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带来了更快速的比赛节奏,同时也伴随着更加激烈的身体对抗。外场20个人都具备了这种素质,回合制的攻防就变得更加瞬息万变,几秒钟形势就可能发生反转,从天堂到地狱就在一线之间。

诺坎普奇迹3周年,为何如今的欧冠赛场,3球在手依旧坐立不安

所以我们看到巴萨6-1逆转巴黎的比赛,红蓝军团在最后几分钟连入3球;去年利物浦逆转巴萨的安菲尔德奇迹,也是靠着下半场开始时,维纳尔杜姆的一波流奠定大局。在过去慢条斯理甚至文质彬彬的节奏下,想完成这种快速RUSH是很困难的。

第3大要素是内因与外因结合,即球员生理与心理上的负荷过重,间接促进了逆转的发生。近期很多教练都抱怨现在的职业球员负担过重,顶级球员1年踢60场比赛很普遍,像过去的英超没有冬歇期,更让球员们雪上加霜。

虽然说当年欧洲顶尖球队比赛负担也很重,甚至在世纪初年欧冠还有两个阶段的小组赛要打,但是随之而来的球员频繁猝死已经揭露了弊端。在眼下球员们每场的生理消耗多于过去,即便运动康复水平提高,损耗还是很大的。

诺坎普奇迹3周年,为何如今的欧冠赛场,3球在手依旧坐立不安

心理层面则更加关键,在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球员们更加专注,也不会被爆炸的信息所干扰。而如今他们要是在欧冠中第一回合大比分赢球,就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各种消息,一些大逆转的盘点,甚至会让球员们出现恐慌暗示,无法专注于后面的比赛。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如今的欧冠淘汰赛,如果是针尖对麦芒的较量,两回合的每一分钟都不能放松。因为片刻间的疏忽,就可能让1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