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中“逛吃”是一種怎樣的雲體驗?

三月一日,喜茶在抖音平臺以廣州首家LAB店開業為主打內容,進行了它的第一次直播開業。在這次直播中,主播帶領粉絲體驗了一把雲吃雲逛,直播期間還為粉絲提供了滿減券、贈飲券等諸多福利。


在家中“逛吃”是一種怎樣的雲體驗?

​無獨有偶,時隔幾天,煮葉也在抖音上“開播”了。煮葉的研發總監陳鵬毅親自出鏡,講解茶的特點與口味。而在直播中,陳鵬毅也坦誠地說,他本人是有點“抗拒”做主播的,“但是形勢逼人,疫情當前。作為以線下實體經營的品牌來說,只能改變策略,提升品牌的曝光度,也需要通過當下流行的方式來推廣品牌。”

誠然,相較於其他日漸成熟的直播產業來說,食品行業對直播的參與度並不算高,甚至可以說是很低。目前大量的帶貨,也都主要依託於知名主播的直播間。那些食品品牌自己培養的賬號和直播間,大多數還沒有很強的轉化和聚粉能力,參與的平臺活動也相對較少。

但即便如此, 線上食品行業也依舊是一股不可小覷的潮流。由於疫情期間不能做堂食的特點,直播“雲營業”的方式確確實實地為很多品牌創造了機會。比如說湖南燒烤品牌客串出品在長沙,迫於疫情關閉堂食,主攻外賣。一段時間前,他們做了一場“全媒體直播”,美食達人、主持人在直播間“雲擼串”,當晚直播到12點,10個門店全部爆單售罄,出貨600單,通過直播實售出80000根烤串。

又比如說在2019年的九月份,星巴克就加入了淘寶知名主播薇婭的零食節。根據媒體記錄,當晚半個小時內,抹茶可可碎片星冰樂成交9萬杯,大杯拿鐵電子飲品券售出了3.8萬張。奈雪的茶也在天貓的邀請下與主播薇婭合作,試水了直播。以一杯霸氣橙子+一杯霸氣芝士草莓+一個霸氣榴蓮王軟歐包為一單,根據數據顯示,當天晚上便賣出了3萬7千單。這些數字都是實實在在的證據,證明了飲食直播的可行性與潛力。

所以現在,隨著觀念的轉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品牌意識到,短視頻和電商直播賣貨已經成為了兩大新流量入口。尤其是能帶來直接轉化的直播賣貨,更是成為了一塊重要陣地。利用線上直播,可以在手機的另一端給粉絲搭建一個虛擬的購物場景,將琳琅的商品、繽紛的品牌以及熱情的叫賣濃縮到一個小小的直播間裡,在提升觀眾體驗的同時,更有效地促進成交。

那麼,要如何有效地進行線上直播以及流量的轉化變現呢?

從主播方面來說,直播賣貨過程中與用戶互動是留住用戶的有效方式。在產品展示試用時回答用戶提出的問題,可以減少一味介紹產品帶來的無聊感,更能通過話語和活動激勵用戶的購買慾望。除了言語互動外,還可以在直播間開設抽獎,獎品可以是產品的優惠折扣、現金抵用券等;紅包抽獎同理,通過獎品吸引流量同城促成原有流量成交。另外還可以用折扣促銷方式吸引用戶,不過這部分用戶在產品回價後必然流失,如何處理未流失用戶才是關鍵。

而從觀眾方面來說,討巧有趣的廣告形式有很大概率會更受歡迎。試想一下,在主播介紹某款產品的同時,視頻中也隨即出現了以氣泡框或是創可貼的形式插入的鏈接,是不是更能激起觀眾的購買慾望?比如說極鏈科技video++提出的視聯網,藉助於AI的強大算力,可以利用外部已有的用戶行為大數據(抑或是常識)對觀看用戶的心態和行為進行預判,進而在計算機解析出的場景信息中挑選出那些被認為是最能引起觀眾共鳴的場景,推送與之相關的應用服務。例如,針對視頻中的團隊聚餐事件。通過AI技術識別出了進入餐廳、點菜、吃的熱火朝天和結賬等四個場景。通過數據分析和常識判斷,吃得熱火朝天的場景最能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這時候就可在吃的熱火朝天的場景中推送與吃相關的應用,比如外賣廣告。

一場直播賣貨結束後不代表推廣產品的結束,直播下來必然有留存的用戶成為忠實的流量。他們自然會期待後續的產品,這也就要求主播和商家在直播前做好方案,不要讓吸引來的流量白白浪費。消費者被困在家裡,可經營者的思維卻不能被困在店裡。要讓消費者不僅能在收銀臺前購買,也能在千里之外一秒下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