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員年輕女店員的茶餐廳 生意火爆卻關門倒閉

人,是一個好奇心很重的物種,不喜歡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千篇一律,總喜歡看到新鮮的東西。於是乎,這年頭,所有的商業模式都在講創新。餐飲也可以創新,也必須創新。

有的創新失敗了。

1861年太平天國起義,連年戰亂導致很多人逃到香港。於是港英政府便將他們安置在香港島西營盤區域,並劃分了幾條街,分別叫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第四街。於是,西營盤商業繁榮,競爭激烈。第四街如今改名叫高街。1910年前後,繁華的第四街上,一位老闆突發奇想,開辦了一家女子茶檔,提供的飲食跟高檔的茶餐廳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他們聘請的店員是清一色的年輕女子。要知道,那個年代,中國大陸還是清代宣統皇帝在位。即使在香港,華人當中幾乎沒有職業婦女這個階層。

女子茶檔開業之初,看熱鬧的、心懷不軌的食客蜂擁而至,稱之為“喝大姐茶”。茶檔的生意好得不得了。賺錢快,自然就有人效仿。第一家、第二家便陸續開張。一個地方的消費者是有限的。後來開業的,想搶生意,便開始動歪腦筋“創新“。有的店裡女子便穿著嬌豔,讓人想入非非。這種”創新“是不健康的行為,嚴重背離餐飲服務的本質。在社會各界的一片呼籲抵制聲中,政府出手取締了這些茶檔。


全員年輕女店員的茶餐廳 生意火爆卻關門倒閉

1885年的香港地圖


有的創新則被人接受。

週記茗點居是一家服務街坊的茶餐廳。但是按照當年的標準,則是一間高檔茶樓。週記茗點居的創新也一直在進行。

2019年底,可能有人注意到茶餐廳老店香港陶陶居關店的新聞。這家茶餐廳至今還保留著原始的點餐模式:店員推著小推車,上面放著剛剛出品的粉菜點心。食客們手裡拿著自己的餐單,將其團團圍住,大聲地喊出自己想要的餐品。食客拿到食物,店員則用一個小小的印章在食客的餐單上加蓋一個印戳,作為結賬時的依據。看似很熱鬧,實際上效率很低。不好意思大聲嚷嚷的人可能要等很久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食物。這種點餐方式,節省了門店的人工成本,卻讓食客特別不方便。

自1998年在廣州創辦第一家週記茗點居門店開始,就用正餐餐飲的點餐方式為食客服務。落座後,每張餐檯的客人都會拿到一張餐單。拿起鉛筆勾選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再把餐單交給店員。店員與客人確認後,再將餐單歸還到餐檯,以備加點餐品。這樣,客人就能享受美食,不用擔心“搶”不到食物。


全員年輕女店員的茶餐廳 生意火爆卻關門倒閉

週記茗點居門店一角


1999年,週記茗點居將廣州西槎路鵝掌坦一棟五層樓的整棟樓宇租下來開辦了一家門店,生意非常火爆。廚房設在一樓。客人點餐後,服務員要跑到一樓廚房下單。傳菜員也要走幾層樓梯將飯菜茶點送到客人的餐桌。很多客人抱怨上餐太慢。

創始人Sandy要解決這個問題。她設想在每個樓層設一個下單臺。服務員拿著客人點的餐單到下單臺,由專門的下單員錄入電腦程序,電子餐單便通過網線,傳輸到廚房內的微型打印機上,隨即便打印出來,變成廚師們能看得見的單據。這樣一來,省去上樓下樓的時間,大大地提高了上餐速度。2000年,Sandy聽取開發人員的意見,選擇開源的Linux 6操作系統、MySQL數據作為開發平臺,也是為了一個字:快。想象一下,這樣的解決方案,在沒有支付寶,沒有微信支付,沒有智能手機,甚至連手機都不太普及的情況下,是何等的先進和超前?

食客們沒看到下單臺的樣子。但是,他們都能體驗到週記茗點居出餐速度的快捷。

於是,快,便成為週記茗點居的傳統,也是週記茗點居的創新引擎。


全員年輕女店員的茶餐廳 生意火爆卻關門倒閉

週記茗點居出品的盆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