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英國媒體8月9日的一篇題為“傑克遜最後12個小時:一邊哭一邊讀《聖經》”的文章,揭開了這位音樂巨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在尋求什麼?”這個問題的神秘面紗。
9日,傑克遜的私人傳記作者伊恩-霍爾珀林揭密傑克遜進入昏迷狀態直至去世前“最後12個小時”:拒絕接聽電話,高喊要取消倫敦演唱會;懇求助手聯繫父親喬;寫一些充滿了陰暗和抑鬱語調的詩歌;一邊痛哭一邊大聲朗讀《聖經》;告訴助手“別擔心我,我要睡覺了”……
6月26日,一代歌王邁克爾·傑克遜因心臟病在洛杉磯逝世,震驚了世界音樂界。很多歌迷和媒體開始關注這位影響了現代流行樂壇半個世紀的音樂天才在擁有了天賦、名利和財富之後,還會尋求是什麼?通過其助手伊恩·霍爾珀的描述,曾經信仰基督教,後又轉信伊斯蘭教的邁克爾·傑克遜在生命的最後還是回到《聖經》裡面尋找安慰。
聖經中提醒我們說,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面對死亡的時候,一生中所忙於追求的財富、名利和藝術都顯得是如此蒼白無力,才明白這一切不過是身外之物,原來人生是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即使被萬人矚目和敬仰,最後不過是歸於塵土;才意識到人在浩瀚的宇宙萬物中、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過是滄海一粟。
可是《聖經》啟示了人類生命的根源和生活的根本目的,來自於上帝的創造的每一個生命的存在都是為了彰顯神的榮耀,整個世界都是以愛為原則在運轉的,這就是神創造的目的。在神的旨意當中,人的生命有了根本的意義和價值。邁克爾·傑克遜的一生充滿鮮花和掌聲,對於追捧和羨慕他的人來說,藝術天賦、名利和財富或許是他們一生的盼望和追求,他們或許覺得傑克遜在這些裡面應該可以滿得安慰,可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名聲和追捧對傑克遜來說都失去了吸引力,他在《聖經》裡面尋求著上帝。
所羅門王對人生的感嘆是,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趁著年幼當記念造你的主。
閱讀更多 以色列文化你知多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