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做 什麼時候不晚|趙明


想去做 什麼時候不晚|趙明


作者/趙明

一個人能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說,總在做自己喜歡並感興趣的事,那一定是非常愉悅,超級讓人心情舒暢的。可這種機會一般不多,特別是在沒有退休以前,很多時候會由於種種原因,我們不得不忍辱負重,去幹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情,到頭來,往往是想實現的東西都沒有實現,心裡會一直悶悶不樂,人也總是生活在遺憾之中。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想去實現它,或是想去感受它,只要你想好了,取捨好了,自己去創造條件讓它兌現就是了。特別在退休以後,只要你想做,可以說在什麼時間行動都是不晚的。

在上初中的時候,我對寫詩有點興趣,覺得它簡潔精煉,有意境可抒情,所以就時不時的寫上幾段。有一次電影“閃閃的紅星”上映了,學校組織大家去觀看,我感覺電影裡的歌,唱的很好聽,聽後心裡感覺挺美的,就寫了幾段小學生要學潘冬子的詩。這20多行詩,讓教語文的晏老師看到後,她就鼓勵我再多寫幾段,後來還委託一位從新疆大學畢業的許老師修改後,發表在了新疆日報上。雖然署名是個化名,但我第一次知道,自己寫的東西,要經過別人一半的改寫才能發表,也明白了寫東西並不容易,但作為中學生的詩能上報紙,這讓我感到很新奇。能不能抽空多寫一些詩呢?我後來也寫了不少詩,老師和同學都反映不錯。教音樂的胡老師看了,他希望我能多看一些歌詞作者的作品,於是我慢慢愛上了寫詩。並專門從學校圖書館,找來了賀敬之的詩集“放聲歌唱”來讀。從此詩的種子,開始在我文學的土壤裡生了根。雖說我有感而發寫了不少詩,但後來看到了很多人寫詩有憤懣之詞被人批判,我就打消了再寫詩的念頭。從此再也不寫詩,這樣一放,就過去了幾十年,再等我寫詩時,就已經是56歲的人了。

2014年6月,我妻子突然病故。在精神受創的狀況下,為抒發心中的感情,我又重新開始拿起筆來寫詩懷念她。記得在她去世的當天夜裡,我用三個小時的時間,一揮而就,寫了一篇 “你沒有走,你就在那裡”。這首詩後來刻在了她的墓碑上。寫詩的筆從此動了以後,不知怎麼搞的,就再也收不住了,以後每年都會寫詩獻給她。

我覺得詩這個東西很奇怪,當你有強烈願望要寫它的時候,只要構思定了,動筆出稿會是很快的,而修改卻會耗費一些時間來打磨。也就是說,寫詩的醞釀過程相對漫長,而動筆寫的時間卻比較快。後來只要我有了靈感和激情,都會通過寫詩,來抒發自己的喜怒哀樂,並儘量讓每篇詩歌,都有它動人的效果,優美的意境。當時自己年齡已56歲,我以為這輩子不會再和詩歌有緣了,結果只要自己想去寫,也還是可以重新走上寫詩之路的,而且以後的實踐也再一次說明,只要行動了,什麼時候都不晚,除非你不行動,那樣就一直都會晚下去。

就新聞生涯來說,我算是電臺播音員出身,一直在電臺從事廣播新聞報道工作。後來看到電視發展的影響超過了廣播,就想去轉行搞電視。但隔行如隔山,我怕30多歲了,從頭再學電視報道,總覺得有點太晚,於是在猶豫中,我浪費了5年時間,都沒有改行。到了36歲,我想再不能等了,機會又來時,我立馬轉行去了電視臺。到末了,我在深圳電視臺退休,屈指算來,我搞廣播的時間是16年,而電視卻搞了24年。在自認為年齡大了,不好轉行,結果搞電視的時間,還比搞廣播的時間長了8年。所以想改行的話,只要想好了就趕緊行動,只要行動了,任何時候都不算晚。

1999年,我已經42歲了。調往特區工作一直是我的夢想,當年5月有一個機會來了,於是我到深圳有線電視臺作了一番考察,雖然在深圳呆了3個月,但考慮到自己的年紀,和實際的一些感受,我還是回到新疆電視臺繼續上班了。重回到新疆後,心裡一直在想,年齡雖然大了些,但再不行動以後就真的會和深圳特區擦肩而過的。好在第二年,又有了新機會,這次我毫不猶豫的把它抓住了。從2000年算起到現在,我已經在深圳生活了20年。這20年對我來講,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沒有這個階段,我的人生視野會狹窄很多,感受也會乏味很多,所以我認為42歲時還能勇敢的轉到特區發展,這條路是走對了,當年的行動,現在看來,也並不算太晚。

2003年,深圳電視臺和有線電視臺合併後,在辦公自動化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不管什麼人,都要學會非線編輯電視節目,都要學會電腦無紙化辦公。這對新畢業的大學生來講,是不難的要求。因為他們在學校接觸過電腦,腦子接受新事物比較快,經簡單崗位培訓後,上手很麻利,操作起來也得心應手。而我已經快50歲了,用過去的老辦法編輯節目還行,現在要從頭學習非線編輯,就有些頭大了。在操作反應上會一下很不適應,上一個步驟再到另一個步驟,腦子要想半天,動作之慢,學習之難可想而知。後來通過半年的實踐,我終於玩轉了非線編輯,而且編出來的節目,不比年輕人差。這件事說明,世上無難事,只要與時俱進的學習,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會晚的。

相比非線編輯,用電腦進行無紙化的辦公,它的操作難度會更大些。首先光文字的輸入法,就有好幾種,自己該選擇哪一種方法呢?我向上大學的女兒做了諮詢。我說:自己過去搞過播音,對拼音輸入法應該更熟練一些,但有沒有比它更好的輸入法呢?女兒說,最好最快也最難的是五筆輸入法,學會了,打字又快又好。既然這樣,我就選擇了五筆。雖然光是背字根,就讓我搞了一個月,要熟練掌握它,又用了半年多,但五筆輸入法終於被我攻克了。這樣在我50歲時,已經能用五筆來打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了,(48歲時又上了個本科)。過去老人都說,人到50不學藝,但我認為時代發展很快,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就註定會被時代所淘汰。儘管到了50歲,我才學會電腦操作,而現在它已經讓我受益了13年。如果到現在我還不會電腦,那麼大家交流起來,可能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方便了。所以說,學習電腦是越早越好,只要願意學習,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2017年2月我退休了。退休後最緊要的事情是什麼?我想母親年齡已有82歲,她已經10多年沒有回過自己的故鄉了,以後歲數越大,能回去看看的可能性越小。所以我要趁她身體還不錯的時候,趕緊陪母親回故鄉再看看。於是我退休後,就趕緊給我媽買了火車臥鋪票,直奔老家而去。一個半月後我們才又回到了新疆烏魯木齊。我問母親,這次回去身體還行吧?母親說:堅持一下感覺還是可以的,要不是你陪我回老家,我自己這麼大年紀,是絕對回不去的。看到家鄉改革開放後的巨大變化,心裡邊好高興啊!見了親友,重新看看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感覺歲月真是不饒人,這意義太不一般了!以後就是閉了眼睛,也不會感到遺憾了!現在我的母親已經85歲了,腿腳也不如從前好使了,如今再回顧當年的故鄉行,她認為真是太難得了,拖到現在要再回去,已經沒有可能了!

所以說,如果有人想到一件好事,想要實現它,那就當機立斷,放下手中的事情,趕緊去行動吧。今年的新冠病毒再一次提醒我們,美好的時光是短暫的,在我們可以行動的時候,很多事要抓緊時間去做,不然會後悔莫及。

60歲退休以後,時光會感覺過得很快,大家都滿打滿算,晚年也只有10年的黃金歲月,在這期間能看望的朋友,就儘量去看望吧。朋友能經常聚聚的就經常聚聚吧。語言上說的來的,相互好溝通的,就儘量互相的走走。想去旅遊的,也趕緊制定規劃努力成行吧。沒吃過的好東西,不妨也嚐嚐。喜歡做的事情,就去享受其中的樂趣吧。有些事我們真的要當搶救行動去執行,也許今天過了這個村,明天就沒這個店了。去年一年,我開始了退休後的寫作,付諸行動後,不知不覺的寫出了70多篇雜文和15首詩歌。如果我光想寫作卻沒有立即行動,相信1年過去也就白白過去了。現在回頭一看,做與不做,還是大不一樣的。如果我們都能把未來的10年,當作人生最後的10年去規劃運作的話,該實現的願望都讓它儘量去實現它,這樣我們到老了,身子也不能動的時候,就不會再有什麼遺憾了!

時間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很公平,不管平民,還是貴族。不管窮人還是有錢人,大家的平均壽命,也就都在85歲左右,用好了你會覺得自己喜歡的事情,全都完成了。用不好的,會覺得自己怎麼又比別人晚了一步。其實,只要想做,什麼時候都不算晚,你行動了,就會產生效果,贏得勝利。

想去做 什麼時候不晚|趙明

趙明:一個退休的老新聞工作者。42年前考進新疆人民廣播電臺任播音員、主持人、記者和編輯。30歲時,獲全國優秀廣播節目一等獎和二等獎。1992年起從事電視事業。在新疆電視臺拍過很多紀錄片,作品多次獲全疆優秀電視節目大獎。39歲時破格評為主任記者職稱。2000年在深圳拍攝20集紀錄片“外國人在深圳”來深圳電視臺工作。所拍20集紀錄片“道德的力量”,在中央臺播出獲獎。前年退休。現居住在深圳市龍崗區。本人愛好廣泛,除了朗誦外,攝影水平也不錯,另外多年的新聞生涯,也練就了很好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